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成比例”概念产生于大陆架划界中,指有关各国大陆架的面积应与其岸线长度成合理的比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中首先提出了“成比例”概念,指出“应当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按照公平原则所完成的划界在归属于有关国家的大陆架范围和各自海岸线长度之间所应产生的合理比例的要素”。此后“成比例”概念在大陆架划界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正涛  蔡锋  曹超  陈沈良 《海洋通报》2019,38(4):462-471
脆弱性评估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估过程中定性概念与评估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本文基于云理论本文选取海岸地貌、海岸高程、海岸坡度、海岸缓冲能力、有效波高、道路价值和建筑价值为指标,构建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云模型评估手段定量测度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评估结果与客观情况比较吻合,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提出了海岸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实用有效,可以推广到与厦门岛类似的区域,为海岸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岸海区沿岸流和海岸流对沉积物的搬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岸海区存在两种海流:沿岸流和海岸流。前者是波浪产生的,主要搬运破波带以内的沉积物。后者是中国边缘海环流系统的一部分,位于破波带外,主要搬运粉砂和黏土细粒沉积物。在一些中文文献中两者都称作"沿岸流"。这容易形成概念上的混乱和分析问题上的错误。为了避免混淆,属于边缘海环流系统一部分的"沿岸流"应该称作海岸流,对于具体的"沿岸流"如"渤莱沿岸流"可以直接称呼为渤莱海流。两种海流的方向可以相同、相反或者呈一定角度。山东北部海岸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明显地受波浪、近岸环流系统(沿岸流、裂流)及海岸流控制。  相似文献   

4.
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是指从大陆海岸向外自然延伸、直至大陆坡的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法律上的大陆架概念虽然源于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地理学上的大陆架从海岸开始,而法律上的大陆架则从领海外开始。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大陆架是指“1.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履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相似文献   

5.
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围填海区域人工海岸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淤泥质人工海岸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生态岸线整治修复技术、仿自然化处理设计、景观构建适宜性、人工海岸生态系统等生态化建设基础理论,并以天津永定新河口综合整治修复工程为例,重点阐述了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人工海岸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亚湾岸段处于中等开发状态,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和城市建筑违规等环境问题;东部铜鼓岭岸段处于初级开发状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养殖排污.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海岸海洋资源.因此,根据海岸海洋环境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海滩平衡剖面 ( EBP)概念对于海岸工程非常重要 ,因为它提供了设计和分析环境时评价海滩典型形态的基础。特定粒径的海滩 ,如果受到稳定的外力条件 (单色波或具有常量统计特性的随机波 )通常被认为是短周期破波。但在自然界海滩中 ,力的条件并非恒定且海滩地形总在变化。在海滩剖面形态中 ,这种变化被认为是由于力的条件的变化使剖面从一种状态调整到另一种状态 (例如 :在风暴期间 )。因此 ,平衡概念不但对于长期平均力的条件而且对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力的条件都是有效的。1 前人对海滩平衡剖面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自 2 0世纪 5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辽东半岛海岸的研究愈加广泛和深入.从不同侧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但在海岸发育和演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河流泥沙填充作用却很少涉及.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海岸的进一步研究,并对合理开发利用海岸资源也有现实意义.一、河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海岸沙丘风暴侵蚀研究的简要回顾,概括了我国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概况,以及国外近期在海岸沙丘侵蚀机理、海岸沙丘风暴响应过程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科学问题。针对我国海岸风暴侵蚀研究的不足之处,应及时开展海岸沙丘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估、典型岸段的风暴侵蚀机理拓展研究,以及海岸沙丘功能维持和生态养护技术示范和应用等,探究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机理,建立一套海岸沙丘风暴侵蚀评估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及其在黄、渤海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岬湾海岸是一种稳定的海岸存在形式,在天然海岸中岬湾地貌占51%。岬湾海岸研究是研究砂质海岸稳定性及演变的重要内容。岬湾海岸理论在海岸稳定性、海岸工程预测以及海岸综合治理方面有其重要的工程价值。文中详细讨论了岬湾理论中最具工程意义的抛物线型岬湾海岸线及基于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开发的可视化应用软件MEPBay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该理论对黄、渤海海岸的适用性。MEPBay软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岸形态过程,也是海岸工程师在岸线保护及海岸管理实践中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砂质海岸资源非常丰富,但随近些年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不断开展,砂质海岸的资源与功能遭到不同层面的破坏,其中海岸蚀退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阐述砂质海岸资源利用中所呈现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措施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岸工程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岸动力监测体系、河口海岸侵蚀及防护、海岸工程深水和离岸趋势、极端条件下海岸工程结构安全、岛礁工程开发技术、海岸管理与数字海岸、亲水工程、海洋能技术利用开发和海岸工程研究等九个方面对我国海岸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外相关工程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未来海岸工程领域需要加以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海岸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品位,确保深圳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地开发及海洋环境的适度有效地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将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海岸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品位,确保深圳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地开发及海洋环境的适度有效地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将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高程系统的概念,分析了GPS水准拟合的基本数学模型,探讨了已知水准点极少时GPS水准拟合的精度控制问题,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供海道测量工作者在海岸高程控制测量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河口海岸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河口海岸面临环境恶化、湿地生态受损和灾害风险增加等多重问题。为保障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数字孪生概念为基础,结合河口海岸多圈层多界面的系统特征,提出了一个综合河口海岸立体监测和数据聚融、多过程耦合模型系统、数字孪生体和智能服务平台等关键要素的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此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构建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所需的核心技术,涵盖监测物联网、模型耦合、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以及知识图谱等。尽管面临多学科全要素综合监测、人地海耦合模拟、跨领域跨行业协同、信息安全保障和服务标准制定等多重挑战,河口海岸数字孪生具有逼近真实、系统关联和提供智能服务等特点,能够提供监测、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等智能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河口海岸复杂系统演变、预测和应对的研究和应用能力,推动河口海岸学科群的发展,提升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为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岸性质的界定,是港口航道减淤措施合理布置的关键。通过地形资料和现场测量资料对京唐港区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泥沙特性以及沿岸输沙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唐港区泥沙中值粒径大于0.06 mm、沉积物中黏土含量小于15%、岸滩坡度通常大于1/1 000;泥沙运动具有沿岸泥沙运动特征,但与沙质海岸又有所不同,存在复合沿岸输沙,尤其在风暴潮期间,大浪产生的破波沿岸流与风暴潮潮流叠加,产生更为强烈的沿岸输沙能力。在粉沙质海岸定义基础上,将京唐港区海岸界定为细沙粉沙质海岸。在京唐港区航道防波挡沙堤布置上考虑复合沿岸输沙,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