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25日至5月9日,在上海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举办了一次钙质超微化石短训班,由国际著名的超微化石专家、西德法兰克福大学地质古生物系缪勒博士(Dr.Marla Muller)担任主讲,全国地质、石油、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二十多位微体古生物工作者参加了短训班.钙质超微化示分析是海洋地质研究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在我国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几年来发展相当迅速,目前从新疆地区到太平洋,从京津平原到南海陆架,我国微体古生物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超微化石的研究,经过初步工作已经开始为海区石油勘探和海洋地质研究提供成果.这次短训班正是为促进我国海洋地质研究的这一新领域的发展而举办的.在短试班期间,学员们还进行了相互间的经验交流,第二海洋地质大队、古生物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同志,分别就国外超微化石研究现状与动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大家还注意到,钙质超微化石在国内虽然刚开始研究,但学名、术语译法不一致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为了尽量减少术语使用上的混乱,参加短训班的全体同志经过讨论通过了一个译名统一意见,建议在国内古生物与海洋地质的有关文献中采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微体古生物学在古海洋学和其它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微体古生物学本身的发展方向,1993年9月2日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举行了“世纪之交的微体古生物学及其在中国的前景”微型学术讨论会。台湾大学黄奇瑜、美国耶鲁大学魏国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地矿部地质科学院何希贤、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夏金宝、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郑连福、胜利油田钻井地质公司刘传联、同济大学汪品先、赵泉鸿、吴国瑄等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正在西欧的同济大学王律江,还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西岸第四纪海陆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渤海湾西岸沉积了厚达500余米的第四纪沉积物,产丰富微体古生物化石.本文据该区60个钻孔(包括3个渤海底质沉积物钻孔)的微体古生物(介形虫、有孔虫),化石群资料分析,探讨该区第四纪时期的海陆变迁.一、化石群分析该区的微体古生物化石群可分为三种类型: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  相似文献   

6.
放射虫研究在古海洋学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虫是海洋微体古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广泛分布于从赤道至两极的各种海域 ,同时垂直分布于从表层到上千米深的水层中 ,其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受水体温度、盐度、生物产量和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素控制 ,又与水体的迁移交换密切相关[1]。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蕴含着丰富的古生态、古海洋环境等地质历史信息 ,其丰富的种类性、极高的分异度和对突发性海洋 气候事件的灵敏反应 ,对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层序、恢复古气候及重建高精度短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不易溶的硅质壳 ,在CCD以下的深海区具有其他钙质类微体化石不可替…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古海洋学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之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与地学上实验技术与理论的重大突破密切相关。做为古海洋学本身主要是以大洋沉积物作为研究依据,研究大洋体系中水团和相关的生物圈、岩石圈的历史。这就必然涉及到有机物质的生物化石和无机物质的矿物沉积两方面。但沉积物中记录的古海洋学信息很多,而解释这些信息的手段又是各有所长,其中微体古生物的化石形态学分析是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微古专家以此做为确定微体古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的依据。在大洋…  相似文献   

8.
《古海洋学概论》是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教授等集体编写的,他们参阅了500多种文献,博采众家之说,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海洋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最新成就.包括氧、碳同位素、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等方法,涉及大洋地层学、古洋流、古气候、古水温、古海水化学、碳酸盐补偿深度、古生物生产率以及古海洋的演化史和重大事件等.深海钻探使地球科学产生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是以具体的沉积物岩心证实了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第二是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古海洋学.板块构造学说已为我国地质学界所熟识、接受和应用,但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古海洋学还比较生疏.本书可作为地质、海洋等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材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地质、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工作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的年龄主要自于浮游有独虫生物事件的测年资料,根据珠江口盆地实际情况和参照历年来各家常用的化石带年龄,初步建立了适合本区新生代晚期海侵层序分析的微体生物事件和化石带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正>(2014-07-25)汪品先1936年11月生,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任教,历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海洋地质系主任、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汪品先教授主编的《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一书于1992年12月中旬出版。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事件比较研究及其应用”成果的一部分。该课题从1989年起,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的。 南海地形复杂,属于半封闭型边缘海。沉积物对海平面的洋流体制的变化反应灵敏,具有古海洋学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三个不同系统学术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工作者,发挥各自的特长,对南海陆坡、深海平原以及陆架、珊瑚礁共十余个钻孔或沉积柱状样进行研究,开展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翼足类等四个门类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沉积物的粗组份分析,粗细两类粒级的粒度分析、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偏光镜下的观察,矿物颗粒的电子探针能谱分析以及放射性与古地磁测年等测试分析项目,采用了古生态转换函数等数据处理技术,初步建成了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沉积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海底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洋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依据“东方红”调查船一九八一年在我国黄、东海部分海区所取得的46个站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属结核内部生长层组年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微体古生物组合不同,多金属结核内部可划分为三个生长层组,从内到外依次为:第Ⅰ生长层组、第Ⅱ生长层组、第Ⅲ生长层组。运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中微体古生物化石(硅藻、超微、放射虫)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三个生长层组的生长年代为:第Ⅰ生长层组形成年代为渐新世到早中新世,其顶界年龄不晚于18Ma,第Ⅱ生长层组形成年代为早中新世末期到上新世早期,第Ⅲ生长层组时代为上新世早期到第四纪  相似文献   

14.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渤海西、南岸平原第四纪海侵命名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据150余个钻孔的微体古生物资料,对渤海西、南岸平原第四纪海侵命名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古潮汐、沉积作用对微体化石的分布有重大影响;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起码应将化石证据充分、气候状况清楚,层位稳定来作为建立海侵层序的条件;建立一次海侵,应提出其时、空概念的内容,并进行生物相、沉积相及古气候学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何为同济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在庆祝"同济海洋地质三十年"大会上的致辞有着这样的阐述,"从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出发,看准方向、不落窠臼走自己的路;从事业心出发,全心全意、日以继夜地投入工作;同舟共济,保持队伍内部的团结,取得产业系统和科教系统的大力支持"。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从蚊蝇孳生的废旧车间实验室起步,到海洋地质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成立,再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时至今日走过四十年辉煌  相似文献   

19.
同海相微体古生物一样,湖相微体古生物(主要是介形虫)同湖水之间基本保持着化学平衡,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痕量元素组成能够用来指示水体环境的变化,进而可以揭示具有耦合关系的气候因子的变化,这方面的探讨近年来已积累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珠江口外陆架海洋地质调查获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及钻井资料,从沉积相、地貌、微体古生物,~(14)C测年等多方面研究,以充分的证据,阐明了该区末次冰期结束时为距今13700±600a.当时海面低于现今海面131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