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荣 《地理教学》2000,(12):33-34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材料是结合教材内容。有些是从众多报刊、杂志中筛选出来,有些是课本中安排的阅读材料。有些也可以是课中的某部分等。学生通过阅读。认真思考。可以深化教材的内容。找出难点、疑点与重点。同时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霞 《地理教学》2012,(23):25-27
从信息来源角度看,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分为课本案例、热点案例、生活案例、乡土案例等类型,其中课本案例是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但由于课本材料具有滞后性特点,加上每年变动较小,使用课本案例教学就显得很陈旧,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阅读,关注时事,更新数据,重新整合,创设新的情境。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更新并不是随意摘取新的材料,而是必须遵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才行。  相似文献   

3.
刘大华 《地理教学》2010,(11):29-30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中都设计了“阅读材料”栏目,这些阅读材料取材广泛、内容生动有趣、篇幅短小精炼,同时还配有大量的图片,有效拓展了教材内容。这些“阅读材料”的出现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这两大基本理念的同时,也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弹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灵活展开。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但现行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正文内容大多数较少,往往是寥寥数语,因此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材料在教材中的角色定位 浙江省高中地理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从内容结构来看,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由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如图1是地理Ⅰ的教材结构。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素材是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各种辅助材料,可以以案例、活动、阅读等多种体例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出现在教材正文中;它们不是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可以用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习思路,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好的教学素材应该具有便教、利学的特点。“便教”指教学素材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就包含着正确、有效、先进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利学”指材料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高中进入新课程以来,吉林省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这套教材为了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知识不再是以单一的文字方式呈现,而是由文字、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多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教材的呈现系统,为高中地理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呈现方式韵多样化,再加上新课标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从而使教材的知识系统显得有些跳跃,这给刚刚进入课改的老师在把握教材时造成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由叙事性课文,阅读材料板块、活动板块组成,其中"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占40%左右,几乎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活动",每一节课程内容都安排了2-5个"活动"。活动板块主要由材料(包含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组成,是教材和教学的主体,紧扣叙事性课文,既是对正文的扩展和加深,同时又是巩固知  相似文献   

9.
白玲 《地理教学》2011,(9):7-10
一、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机械照搬“活动”的多,深入理解“活动”案例功能的少尽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教师们对“用教材教”也已经耳熟能详,但受惯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常常将地理教材奉为“圣旨”,对教学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如何“用教科书教”还存在着某些困惑。一方面,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活动”内容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10.
宋健  李晓 《地理教学》2014,(6):41-44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在的地理教材已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多样化现象,教材内容较以往更加简明扼要,栏目类型更加丰富多样,这也给地理教师在教材使用上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目前仍有许多地理教师无法适应地理教材的新变化,更无法用新的理念去接纳这种变化,这也让新地理课程标准和新地理教材之间出现了一片不确定的宽阔地带[1]。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打破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克服对教材的盲目依赖,重新认识地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5,(9):F0003-F0003
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由纸质课本和电子光盘教材两部分组成。光盘教材涉及“地理景观”和“地图”两部分内容。为了丰富光盘教材的内容,提高光盘教材的质量,经考虑决定,向全国中学地理教师和教研人员征集有关“地图”内容的游戏和交互性练习。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应了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如何把握和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内容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组织结构上,与旧教材相比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在教材的主体部分,即构成必学部分的八大单元的若干课中,每一课都增辟有“活动”内容,它与改进后的“课”(包括字和图表)及新增设的“阅读材料”一样,成了每一课不可或缺的三大“板块”之一。本就如何处理和教好新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地理教材悄悄变脸。今天我们师生手中的课本已今非昔比,耳目一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变了,高中地理共有10本课本,3门必修,7门选修,内容包括天文、地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等;二是教材内容活了,教材除了突出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外,学生探究性和活动性的内容增多了;三是教材形式新了,教材图多、资料多,色、情、景并茂。然而,在新教材光环的背后,我们也  相似文献   

15.
地理新教材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新教材分“正”、“阅读材料”和“活动”三大板块,而且“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  相似文献   

16.
殷述新   《地理教学》2005,(10):34-35
在这则案例中,我们熟悉的权威、严肃的学术化语言不见了,也没有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原理、定理的阐述,有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亲切、自然。这则案例也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课本可以变得如此的有趣,知识原来可以这样来学习,能力可以这样培养,我们不仅为澳大利亚高中学生能学到如此鲜活生动的课本而感到高兴,也为教材编写的创新和胆识所折服。  相似文献   

17.
初中地理课本“中国的人口”一节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其数据之多,在其它章节中少见,为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数据的教法很重要。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使数据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林华 《地理教学》2011,(16):20-23
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倡对话教学,问题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事先准备了相关的案例和设计了若干问题,课堂上“层层逼问”学生,学生只能从教师给的案例材料或教材中找到教师满意的答案进行回答。一堂课下来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活动时间多了,主动思考少了。  相似文献   

19.
陈玲 《地理教学》2012,(4):47-4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地理教学》2012,(21):39-40
地球运动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教材和考试试题之间的巨大差异,有些教师在讲解本内容时,对于教材的处理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往往全部依据自己的教学案,而遗弃教材。但是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语言的规范、严谨、简洁性是教学案不可比拟的。同时教材也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直接体现,其教学价值也不言而喻。新课程要求"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