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黄海东部泥区沉积速率和物源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测定岩芯中^210Pb放射性活度,南黄海东部泥区最高现代沉积速率为1.65cm/a,泥区边缘沉积速率为0.12cm/a。表层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CaCO3、Cu,Sr,Ti和Rb的含量表明黄河对该区没有影响,长江物源对该区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
东太平洋海盆CC区表层沉积物以远洋粘土组分及生物组分为主。但是,在局部区域,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组成都记录到有热液作用物质存在,进而,通过经验公式,定量计算了热液组分的含量。这些都表明远离洋脊及热点的CCA区,不同程度地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太平洋西部和中部进行了海底沉积物孢粉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983年5月我国在中太平洋北部进行了锰结核调查,在水深4000-5500米处采集了海底沉积物样品,本文是这些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共计做了十二个表层样和一个柱状岩芯的二十八个样品,柱状岩芯长3.91米,样品的分离与处理基本上采用格里丘克法进行.表层沉积物取干样100克,柱状沉积物取干样50克,镉重液比重为2.2-2.3,样品加酸处理后,又加入分散剂偏磷酸钠(NaH_2PO_4),然后开始重液浮选离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沉积物中含有孢粉,但含量不够丰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孢粉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东海冬、夏两季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分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997 年冬、1998 年夏在东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调查,采用气相色谱一喷洒式平衡器系统,现场测定了表层海水和大气的CO2 分压。东海表层海水CO2 分压受东海环流、生物活动、季节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冬季受垂直混合作用的影响,陆架区是CO2 的源;黑潮水是CO2 的汇,夏季受生物活动的影响,陆架区水系是CO2 的汇;黑潮及影响区域是CO2 的源。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东部CC48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样品于1988年采自太平洋东部CC48孔。通过对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1)各种类型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以稀土元素总量而论,深海粘土>硅质软泥>硅钙质软泥>钙质软泥;沉积物中的自生矿物、硅质生物成因的非晶质SiO2及碎屑矿物对稀土元素起富集作用,而生物CaCO3则起分散作用。(2)稀土元素含量随深度发生变化。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应用元素地层学方法将岩芯分成5个层段。  相似文献   

6.
高素兰 《海洋科学》1992,16(3):45-48
利用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对5个岩芯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芯可分为铝硅酸盐沉积和碳酸盐沉积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由Sio_2,Al_2O_3,Fe_2O_3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可能与火山源有关。后者主要是由碳酸盐组成,它与生物源有关。 典型岩芯沉积物多种氧化物含量的垂向变化往往发生在岩芯某一相同位置,这暗示了在地质时期中曾发生过地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西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胶州湾西部大沽河口附近沉积物中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化学要素性质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重金属元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三角洲侧缘、前三角洲等泥质发育区,而低值区主要在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发育区。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变化特征表明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仅Hg元素有逐渐富集规律,但在某一事件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有较大的变化。从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大沽河对胶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贡献不及湾东部主要的排污河流,但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沉积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有相应的变化,在对全区进行含量对比以及污染源的分析时应考虑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影响。用地质累积指数对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主要受到Pb,Zn的污染,但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8.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可明显地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除CaO和Sr之外,均为南部区元素含量高于北部区,海洋化学沉积起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纳污海区沉积物样品释放有机物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沉积物释放耗氧有机物(COD)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宁波海域沉积物释放COD的范围在0.15×10-3~0.80×10-3之间,释放速率平均为103.9mg/(m2.d);舟山沈家门附近海域沉积物释放COD速率平均为253.1mg(m2·d)。沉积物释放COD的量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而其释放速率与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同位素记录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α多道能谱仪对1992年5月采用自南黄的5个箱式岩芯中的^210Pb放射性活度进行测定;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测定表层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Ca,Sr,Fe,Ti和Cu。结果表明,^210Pb含量随岩芯深度垂直分布、沉速速率及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具有地区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西菲律宾海晚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1988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3个沉积物柱样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的沉积物属半远洋沉积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受控于陆源沉积作用、海洋生物沉积作用和海底火山常积作用。据主要化学元素和CaCO5的柱状变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古气候的恢复,区分出末次冰期的亚间冰期沉积、冰期最盛期沉积和全新世沉积。本区的CaCO3变化表现出两种类型,WP1柱样属大西洋型溶解旋回;WP2和WP40柱样属太平洋型溶解旋  相似文献   

12.
采用2. 0 mol/dm~3Na_2CO_3溶液5h单点化学提取-硅钼蓝连续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大亚湾西部海域13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含量.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含量占比分别为0. 69%~2. 02%和1. 24%~2. 05%,平均值分别为1. 42%和1. 60%.结果证实西大亚湾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水平与我国南海近岸海域基本一致.在210Pbex测年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有机物、无机碳等多指标,揭示近百年来大亚湾周边环境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证实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大亚湾周边农业、海水养殖业和工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该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尤其90年代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生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营口鲅鱼圈港倾废区8个航次的疏浚物监测和追踪调查数据,深入了解了倾废海区中悬浮物、浊度、COD和pH等指标随潮汐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虽然该倾废区实施疏浚物倾倒已达4a,但该区中除悬浮物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他指标(如COD,DO,pH等)基本处于一类海水正常值范围。疏浚物倾倒后20min内可引起水中悬浮物和浊度含量的急剧上升,对海水的pH和COD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面浑水团主要随表层流和风向运移,悬浮物和浊度降至海区背景浓度的时间约需35~45min,迁移距离可达1.3nmile,影响面积通常可达0.3km2.  相似文献   

14.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有无新型铁锰结壳发育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级提取及测试,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形成于相似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Fe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Mn、Cu、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稀土元素也主要赋存在这两个相态中,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对重稀土元素优先吸附或具络合作用,引起重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和铈的负异常,残渣态优先吸附轻稀土元素,导致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和铈的正异常,火山物质则使表层沉积物残渣态表现出铕的正异常特征。同时,不同表层沉积物样品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其局部形成条件——铁锰结壳发育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北黄海泥质区具有地理位置独特、陆源物质供应丰富、沉积环境复杂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北黄海“源-汇”过程的影响,对北黄海泥质区边缘BS24岩芯沉积物进行了AMS14C测年、粒度、黏土粒级稀土元素和重矿物组成特征分析,以判识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北黄海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BS24岩芯轻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分异,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上陆壳标准化的δEu和δCe无明显异常。稀土元素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以170 cm为界,上段波动幅度较大,下段含量相对稳定。岩芯中共鉴定出30种重矿物,以黑云母(37.46%)和自生黄铁矿(22.39%)最为常见,辉石和氧化铁矿物及不稳定矿物含量低。黏土粒级及极细砂组分特征指示,BS24岩芯晚全新世以来主要接受黄河物质的沉积。BS24岩芯自生黄铁矿含量的变化可能指示了北黄海冷水团强度的变化。650 cal. a BP以来,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增强,自生黄铁矿含量降低;650~1 56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处于还原环境,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营造的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海盆40多个表层沉积物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沉积物中各组分含量、物质来源和成因等特征,把本区表层沉积物分为六种类型。它们分布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水深范围内。钙质沉积物分布在碳酸钙补偿深度(CCD)界面以浅区。硅质粘土、深海粘土等沉积物出现在CCD以下水深区,这些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和横向分区性。沉积物类型的变化主要受水深与物质来源的控制,南极底层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沉积物中锰结核的丰度、品位、类型等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红海湾底质重金属分布与背景值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居利  林钦 《热带海洋》1999,18(2):64-71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含量呈湾顶高于湾中部和海口的分布特征,在河口潮间带形成污染区。根据背景区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和2倍标准差,提出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Ni,Cr的背景上限作为背景参考值。红海湾 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呈显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四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对东海中陆架泥质区及其周边的表层沉积物分别利用容量法、元素分析仪法进行了IC、OC含量分析,利用筛析法和沉降法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IC含量均明显高于OC含量。OC含量在泥质区高,砂质区低;IC含量分布为:近岸细粒沉积区为相对高值区,中陆架砂质区为低值区,中陆架泥质区为高值区,外陆架砂质区为特高值区.OC富集主要受控于上覆水体的生物生产量、沉积动力环境以及海底物理化学条件。IC的分布受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孟加拉湾中部11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介于93.90×10-6~220.80×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38.25×10-6,接近上陆壳含量。REE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相对均一的特征,Eu呈明显负异常,无明显Ce异常。应用富集系数、判别函数及∑REE-(La/Yb)N等方法判别其物质来源,结果证实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来源,还有一部分物质来自中印度半岛,而伊洛瓦底江物质对研究区沉积物组成影响不明显。G-B(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物标准化后的稀土参数聚类分析表明,印度源区的主要影响范围位于研究区西侧,其控制因素主要是物质供应方式及孟加拉湾表层环流,尤其是东印度沿岸流(EICC)对印度源区物质的输运。  相似文献   

20.
汪卫国  陈坚 《台湾海峡》2011,30(4):449-457
为研究南海中部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海中部中沙以南陆坡一深海盆区的表层沉积物和2根柱状样进行了Si02、A1:O。、Fe:03、TiO:、K:O、MnO、P:O,、CaCO,等常量元素组分及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SiO:、A1:03、Fe:O3、TiO小K:O等与陆源碎屑矿物有关的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受生源CaCO,含量的控制,而CaCO,的含量,则受水深的控制.CaCO,含量与水深的关系表明,研究区CaCO。临界补偿深度约为3800m.受底层洋流的控制,研究区海山附近硅质生物碎屑局部富集,并稀释其他元素含量.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MnO和P:O,含量的分布规律不同于其他常量元素组分,其中,Mn可能部分交代CaCO,中的Ca,P,O,部分可能为海底超基性岩海解来源的.2根柱样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南海中部CaCO,临界补偿深度以浅海底沉积物中除Mn和P以外的其他各常量元素含量受生源CaCO,含量的影响,而在CaCO。临界补偿深度以深的海域,则受BSi含量的影响.南海中部沉积物柱样中的CaCO,和BSi含量变化与全球变化有关,可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摘要:为研究南海中部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海中部中沙以南陆坡一深海盆区的表层沉积物和2根柱状样进行了Si02、A120。、Fe20。、TiO:、K20、MnO、P20,、CaCO,等常量元素组分及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SiO:、A1:03、Fe20¨TiO小K:O等与陆源碎屑矿物有关的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受生源CaCO,含量的控制,而CaCO,的含量,则受水深的控制.CaCO,含量与水深的关系表明,研究区CaCO,临界补偿深度约为3800m.受底层洋流的控制,研究区海山附近硅质生物碎屑局部富集,并稀释其他元素含量.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MnO和P:O,含量的分布规律不同于其他常量元素组分,其中,Mn可能部分交代CaCO,中的Ca,P,O,部分可能为海底超基性岩海解来源的.2根柱样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南海中部CaCO,临界补偿深度以浅海底沉积物中除Mn和P以外的其他各常量元素含量受生源CaCO,含量的影响,而在CaCO,临界补偿深度以深的海域,则受BSi含量的影响.南海中部沉积物柱样中的CaCO,和BSi含量变化与全球变化有关,可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