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文地质年代表与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徐道一 《地层学杂志》2005,29(11):635-640
Rio等(2003)依据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天文地质年代表”,旋回地层学研究是依据地层记录中的旋回与有关米氏旋回来确定地质时间。轨道(或天文)方法已被确定为建立2004年“国际地质年表”(由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Gradstein等,2004)。我国在新近系、古近系、下侏罗统、二叠系等陆相沉积的旋回地层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成果。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地层学与Milankovitch旋回和ENSO事件沉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围绕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和优化,地层学经历了三次重要革命,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地层学形态:斯坦诺地层学(1669年)、史密斯地层学(1817年)和高分辨率地层学(1969年)。高分辨率地层学的显著特色是划分、对比出的主体地层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小于百万年有。十万年级至千年级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和高分辨率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可望通过对地层记录中Milankovitch旋回和ENSO事件沉积的高分辨率地层学  相似文献   

3.
曹海洋  王华  赵睿 《地球科学》2017,42(12):2299-2311
在旋回地层学研究中,高分辨率地球化学数据作为一重要的替代指标,其一般获取方式(ICP-MS或WD-XRF)较耗费时间和经费,而手持X射线衍射仪(ED-XRF)能够高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将ED-XRF运用在沉积地层研究中,尤其是旋回地层学研究领域中较少.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早白垩世下沟组深湖相泥岩、白云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将连续采集的岩心样品通过ED-XRF测试,该测试方法能够保证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5 min)完成对单一样品的测试.通过测试精确得出24种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将得出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为旋回地层学研究的替代指标,并针对K/Al,Ca/Al,Si/Al,Fe/Al,Ti/Al,Mn/Al,Ni/Al,Zn/Al和Pb/Al的比值进行频谱分析.数据表明W2井下沟组一段(SQK1g1)地层旋回性表现出与天文旋回明显的对应关系.沉积地层中的旋回厚度比值为20.25:4.75:1.75:1.00,与米兰科维奇旋回中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的周期比值:400 ka:95 ka:37 ka:20 ka相对应.该地区的沉积记录受天文轨道周期的影响得到了证明,与此同时,为手持X射线衍射仪在旋回地层学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黔南独山石炭系层序地层及麦粒蜓带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本培  李儒峰 《地球科学》1994,19(5):553-564,T00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从综合地层学观点论华南浅海相泥盆系—石炭系的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训练 《地质论评》1997,43(4):394-402
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层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lapraesulcata带和S.sulcata带之间的界线相当的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楔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伊利诺斯盆地顿区新泽西帕里什井的岩芯,认识了上奥陶统马科基塔群的两个沉积旋回,两个旋回内的有机磷(Corg),总硫(TS)有机碳中^13C的含量(δ^13Corg)氢指数(HI)和氧指数(OI)有机质抽提物(EOM)各不相同。每个旋回下部为暗棕色至黑色纹层状页岩,Corg值(1.0-3.0%),HI值(500~1000mg烃/g总有机磷和EOM值(1500-2500ppm)均较高,负δ^1  相似文献   

8.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沉积学的新理论和新概念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地层学领域,岩石地层学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从地层的沉积作用入手,讨论了地层的结构类型、分类及其地层的有序性。地层的沉积作用由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形成,并细分为4种类型的旋回沉积作用。现代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或厘定,(2)地层的成因,(3)地层的时代;(4)地层格架(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展格架和生物地层格架)等.岩石地层单位的确立是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地层的五个基本属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1)岩石学特征,(2)生物学特征;(3)结构特征;(4)厚度和体态;(5)接触关系(地层单位顶、底和内部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含煤旋回层形成的控制因素程日辉,易海永,刘招君(能源地质系)0引言旋回层(cyclothem)在含煤岩系中普遍发育,系指在含煤岩系的垂直剖面上观察到的一套共生相或岩性的多次而有规律的交替。前者为相旋回层,后者为岩性旋回层。旋回现象最早是通过含煤岩系的...  相似文献   

11.
华南二叠系长兴阶层型剖面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地层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华南长兴阶层型剖面40多米厚的地层主要由泥晶灰岩组成,从中系统采集了159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清楚地识别出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划分出8个序列和3个旋回。3个碳氧同位素地层旋回由上至下为:长兴早期的Palaeofusulinaminima旋回,长兴中期的Cru-rithyris-Geinitzina-Clarkinasubcarinata旋回,长兴晚期的Palaeofusulinasinensis旋回。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异常变化与有机碳的贮藏和氧化相关,而这些变化可能具同时性,记录于整个古华南海水中,从而成为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长兴阶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地层的建立,提高了地层的划分精度,为长兴阶进一步的精细地层对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浅海相地层的旋回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又珈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  相似文献   

13.
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和年代地层界线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曲靖地区志留—泥盆纪地层连续沉积,生物门类丰富,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笔者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关底组至翠峰山组西山村段之间确定了3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三级旋回(层序)和旋回边界(层序边界)与Vail等(1977)确定的全球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有很好的可比性。据此,结合生物组合分析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年代界线为:(1)S D界线在玉龙寺组第二段之底(上易剥页岩之底、最大海泛面),但有一枚卢德洛上带化石Ozarkodinacrispa出现在于上易剥页岩的中部;(2)Pridolian Ludlovian界线置于妙高组第二段之底(第三个层序边界);(3)Ludlovian Wenlockian界线置于关底组第一段上部(第二个层序边界)。  相似文献   

14.
范文博 《地质科学》2015,(4):1293-1305
旋回地层学是利用已知的地球轨道天文周期, 对地层记录的周期性变化进行识别、解释的地层学新兴分支学科。在过去近30年, 旋回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对于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重大地质事件的天文驱动、天文运行规律等诸多科学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基于此研究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 也成为一种新的高精度地质定年方法, 被应用于国际地质年代表的编制以及地表地质过程年代及持续时间的精确标定。然而, 全球旋回地层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显生宙, 并以中、新生代最为详细。对于更早的占地球历史约7/8 的前寒武纪时期, 相关研究较少, 但一些新研究显示了可靠的天文沉积旋回可能存在的证据。因此, 前寒武纪有可能成为旋回地层学研究新的突破方向。中国华北克拉通北缘元古代地层沉积旋回非常发育, 具有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全息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智勇  姜衍文 《地质论评》1995,41(5):426-431
全息地层学是以全球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为基础,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化学层学以及构造地层学等地层学各个分支的研究结果,以崭新的思路,全方位地开发和提取出沉积记录中所蕴涵的各类地层学信息,从而以极高的时间精度划分对比地层的综合性地层学。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东部中新元古代沉积旋回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0,17(1):34-39
应用层序地层学及事件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从沉积旋回的研究入手,首次在该区出露的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划分出4个不同级别的旋回层(或层序),即(从老到新)梵净山群1个(相当于1个一级层序)、下江群1个(相当于1个一级层序)、震旦系2个(即铁丝坳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灯影组,相当于2个二级层序)。同时对上述所划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凝缩层(其中包含量大海经泛面)及沉积体系城的特征作了归纳性描述。另外还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训练  李世隆  王约 《地球学报》1997,18(1):98-105
本文把华南法门阶上部和杜内阶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0、SQ1、SQ2和SQ3。其中SQ0属斯图年阶(Strunian)(泥盆系最顶部),其余3个层序归杜内阶。这4个层序可以与欧美等地同期的层序进行对比,表明当时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沉积层序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apraesulcata-S.sulcata界线一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顶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因此建议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a间隔带中最明显的一个海进面,即SQ1的海进体系域的底界作为华南浅海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这条界线与泥盆-石炭纪之交海退事件层的顶界正好一致,大致相当于Pseudouralina组合带底部。  相似文献   

18.
刘季花  陈迎蓉 《沉积学报》1999,17(12):789-793
以5cm为间隔取得东太平洋5794岩心早中新世超微化石软泥须(24.06~22.06Ma)的55个样品,用同位素质谱仪、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化学溶解当分别对尼中可溶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全岩的Al2O3和CaCO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7Sr/^86Sr和CaCO3呈反射发育了2个完整旋回和1个半旋回。^87Sr/86Sr和CaCO3短期旋回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1)^87  相似文献   

19.
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二叠系、三叠系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趋势及最新的年代地层表与磁性地层表。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方面报道了新的底界方案及四个层型候选剖面,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地层学进展。界线事件地层学的,总趋势是球外事件研究趋于沉静而缺氧事件、海侵事件及火山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生物大绝灭的观点已占主导地位,其中界线缺氧事件的确立以及海侵始于二叠纪末的新观点是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对于二叠系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一般趋向于分四个旋回,但对于三叠纪则尚未统一。早二叠世的全球冰期-海平面升降旋回及三叠纪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均有可能发现和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层序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界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威.  RCL 陈中强 《地层学杂志》1994,18(2):154-160,F003
层序地层学概述RCL·威尔逊著陈中强译(接上期第80页)层序(Sequence)不整合面是用来确定地震层序的主要标志。不整合面由反射波的尖灭显示(图2)。在一个层序的底部可见两类底超(baselap)(图3),它们标志着地层单元沉积的自然界限。上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