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地震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结合地震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无线信道建立计算机远程数据通信网系统用于区域地震通信网。文章简要叙述了通信网系统结构、通信规程、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重点阐述了通信子网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架设地震无线短波数据通信网的实践,阐述了实现地震数据通信的可行性、优越性、实施技术措施,并较详尽的介绍了设备间的接口、接口连接以及对不具备专用通信接口的电台实现数据传送的接口改进等。本文对即将建立数字通信网的部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已建立数字通信网的部门可做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全套引进的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的数字地震台网,采用24位数字地震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增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系统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地震仪器中应用的网络通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通讯是决定地震勘探仪器系统性能和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按照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数字地震仪目前可分为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本文分别举例介绍了三类地震勘探仪器中应用的经典地震网络通讯技术,并对其设计理念、网络通讯原理、通信构架、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有线地震仪器的电缆管理难、无线地震仪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差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缺少质量监控手段的问题,讨论了无线监控与本地存储相结合的地震网络通讯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缆无线混合型地震仪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应急通信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荣国  肖飞 《地震学刊》2014,(6):778-783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通信网络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快速建立有效且覆盖面大的应急通信网络,及时传递灾情信息,对现场组织救灾及指挥调度等救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线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快速、成本低等技术特点,适合作为现场应急通信的网络平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方法,在灾区现场迅速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整个系统组网快捷、健壮性好,并且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各局域网组成灾区广域网并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该方法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何案华 《地震研究》2004,27(3):265-270
介绍了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前兆组网方案,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地震前兆台站数据的无线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线移动定位技术,TOA、TDOA定位技术原理与数学模型,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在地震灾情速报和搜救被困人员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手机定位服务于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搜救技术系统架构,为地震灾区的快速圈定提供重要支持,使得对大面积的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准确、快速搜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地震观测系统中采用CDMA无线技术传输地震数据的传输系统构成,以及设备选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震系统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六个有线、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台网记录和分析处理中心配置了两台DJS—131电子计算机。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XRTOS控制下的地震数据实时预处理——称为台网的预处理机系统。主要完成对地震前兆数据和大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汇集和初步编排工作。另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DTSS控制下的台网主机处理系统,这就是本文所  相似文献   

10.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地震现场搜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以软件工程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该方案阐述了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路线和功能构建。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孙寿成  徐忠纯 《地震学报》1990,12(3):315-321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了我国自公元1900年以来,尤其是近35年以来的现代地震科技文献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文献增长速率、文献分散与集中规律、分枝学科文献分布以及地震事件对文献产出量影响等.笔者得到以下几点有意义的结论:1.70年代之后,我国地震科技文献产出量每年以32%的速率增长;2.地震学各分枝学科文献分布量和年增长量是不平衡的;3.地震文献分布服从布拉德福(Bradford)的文献离散率,和加菲尔德(Garfield)的文献集中律;4.地震文献量的增长,明显受到地震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顾浩鼎 《地震学报》1982,4(2):208-215
本文讨论了海城地震的一系列地震学研究问题。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宗旨是,试图寻求某种地震学方面的前兆特征,以便能够准确地预报地震。虽然我们找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特征,但离最终目的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13.
魏文元 《地震学报》1981,3(4):410-420
1978年5月使用了18台精度较高的重力仪在南京和北京分别建立了地震系统的重力检定场.本文结合以上成果和有关重力比较测定的资料, 从分析格值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误差入手, 说明仪器格值标定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提出了选建地震系统重力检定场的方法技术和减小格值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熵的原理与地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熵是多种学科的一个重要交叉点。熵的原理广泛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乃至社会经济等科学领域,并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本文以熵的基本含意出发,简要地阐述了熵概念的扩展,包括热温熵、信息熵以及条件熵等。将地震孕育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有序度,引入地震活动熵作为序参量,并将其应用于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演变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临近大地震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熵值减小,即地震活动分布状态从无序趋向有序。可以预期,把熵的原理引入地震研究领域必将加深人们对地震发生物理过程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将为探索地震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朱令人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89,3(3):203-213
本文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及有关震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孕育的阶段性,分四个时段提取了新疆地震预报实践中常用方法、手段的单项异常预报判据和指标,定性和定量地研讨了综合预报方法。提出地震综合预报的集成预测概率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方地震工作的区域联防是特指在我国内陆跨省(市)、跨地区、按照震害客观分布情况由若干个地方地震部门自愿联合起来的区域地震工作协作组织。“淮海经济区地震联防会”是在我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为适应减轻地震灾害的需要,由苏、鲁、豫、皖四省十六地(市)自发联合,于1989年成立的。本文通过“联防会”的产生、机构性质、主要任务、活动方式、组织管理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了一个区域联防的工作模型,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地震系统青年科技人才外流的实际情况,在对人才外流对地震科技工作的影响和人才外流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吸引人才、稳定地震科技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书芹 《华南地震》1991,11(1):92-96
本文根据省级地震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特点,从人、财、物、地震台网建设、观测质量、科研成果、人材培养等方面对河北省地震局自组建队伍以来的投入与产出作了较深入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局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但也走过弯路。  相似文献   

20.
对1986年以来地震系统管理干部(处级以上)的培训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和评估,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地震系统今后开展管理科学培训提出可行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