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广东省近日出台的《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级发改委、国土资源、林业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合理规划和落实本地区定额申请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占用征收林地定额指年度内国家下达广东省允许各项建设工程和开采矿藏占用征收林地面积的最大限量,适用于省内各项建设工程和开采矿藏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工作。临时占用林地、森林经营单位在其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将不纳入占用  相似文献   

2.
闽江流域主要地类变化及其若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反馈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建设用地、林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趋于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流失程度加重。对此,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人口增长幅度下降,建设用地增长较大,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林种结构产生变化,耕地被占用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保护了耕地。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统计基础上,指出广东省丘陵山地遭受的各种“合法”破坏行为.研究显示:上世纪80年代,全省丘陵山地林业在经历了3次大破坏之后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然而自90年代末开始又遭受到大种桉树的影响;近10年来为占用耕地作建设用地,山地丘陵被以“易地开发”、“易地保护”的合法手段大肆“开发”;近期更是提出“25°以下坡地开发规划”,这将使丘陵山地遭受全面破坏.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禁利用水源林地、水保林地等生态林业用地种植尾叶桉;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加强用地监控;严格土地开发审批的相关手续,发挥群众对土地利用的监督作用;对非法滥用土地的相关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追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造假和腐败行为,以从源头上整治对丘陵山地的“合法”破坏并保护好耕地和山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反馈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建设用地、林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趋于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流失程度加重.对此,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人口增长幅度下降,建设用地增长较大,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林种结构产生变化,耕地被占用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保护了耕地.  相似文献   

5.
分析北部湾沿海地区广西钦州市土地利用格局及未来变化趋势,为开展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服务价值中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估算提供决策依据.以2000年、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以及各种驱动因子数据为基础,耦合Binary Logistic及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并对研究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 2000~201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强度大且比较复杂,尤以耕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流动最为显著,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的面积高达2 003.31 hm2;(2)由Binary Logistic逻辑斯蒂回归方程所得出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ROC拟合值中最小为0.686,最大达到0.952,模拟效果良好;(3)预测年2020年建设用地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钦州市钦南区的市区周边,向东方向扩展,变化比较剧烈的地方主要是钦州港区和研究区域的北部;(4)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的排序依次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年份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在空间上均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心地带持续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较好体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现状;②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区域土地利用环境特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研究结论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分析地质灾害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因素耦合下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未来情景模拟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邓华  邵景安  王金亮  高明  魏朝富 《地理学报》2016,71(11):1979-1997
模型模拟和情景变化分析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200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为基期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利用CLUE-S模型对2010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校验并确定影响库区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主要参数后,基于自然增长、粮食安全、移民建设和生态保护对2020年、2030年库区土地利用情景予以模拟。结果表明:① 通过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和检验,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均大于0.8,表明所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的解释能力较强,可用来估算土地利用概率分布;② 2010年各地类模拟结果经验证得Kappa系数分别为水田0.9、旱地0.92、林地0.97、草地0.84、建设用地0.85和水域0.77,总体上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③ 多情景模拟显示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竞争关系,以及所带来的对库区粮食安全、移民建设、生态保护的影响,包括水田大量转换为旱地(“水改旱”)、耕地与林草地被建设占用、林草地开垦为耕地、陡坡耕地退为林草地等行为,需要在土地利用优化中平衡各方面的需求;④ 多因素、多情景模拟能为库区土地利用提供更为清晰的、可供抉择的政策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和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堆放对环境的影响、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等。本文就如何做好矿山的地质环境管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治理好矿山地质环境,实现我区绿色矿山与和谐矿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涛  史秋洁  王雨  杨宇 《地理研究》2018,37(8):1609-1623
描绘了1996-2006年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乡“两头占地”,这是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主要根源;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和扩张都以占用耕地为主,对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贡献超过一半;而城市和镇的扩张速度更慢、土地来源更为多元。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和产出增长的差异性对城乡建设及其耕地占用的时空格局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有限;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省级开发区则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圈地运动。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政策应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城乡同时占地的问题,发挥城镇化的节地效应,并强化政策的区域差异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1986、1996、2006和2016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LUE-S模型,在传统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约束等因素,对贾汪矿区2016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以检验精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2026年趋势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土地利用格局;2)研究区2016-2026年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在3种情景下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的增幅最大,生态保护用地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幅最小,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耕地等生态用地受到保护,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被抑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Autologistic回归模型;情景模拟;贾汪矿区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鹤庆县作为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首批试点县已经实施了近5年,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为了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应用GIS技术建立了鹤庆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PowerBuilder8.0和MapObjects2.2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县级范围内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和应用,为天然林资源的信息管理、合理利用、工程规划与实施以及辅助决策等提供多方面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保护天然林资源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左伟  陈洪玲  王桥  李硕 《山地学报》2004,22(2):240-247
在对重庆市忠县区域TM遥感数据进行波谱信息特征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的波段组合方案;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野外数据检验工作,实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重要生态安全指标因子之一——土地覆被因子的数据提取,并用GIS技术对其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效果和效率令人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尺度山区县域的土地覆被数据提取与地学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难题,而且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的时空分异特征。这是用常规与传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手段难以实现的,也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评价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尝试。通过GIS空间分析,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和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异特征。忠县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为耕地与林地在“制高地”上(海拔500m以上)的大互换,在平川坝地地区建设用地大量占用优质耕地、林地等土地覆被类型;水土流失发生的坡度分异不明显,主要分布在200~800m间,与坡耕旱地分布密切相关。从总体上,这种变化使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发生退化。分析发现,忠县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1)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落后是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态恶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2)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人为因素;(3)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包括生态移民、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在内的忠县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碳汇决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14.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  相似文献   

15.
陈志钢  保继刚 《地理科学》2010,30(4):544-550
以风景名胜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为例,在分析遥多期感影像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指标测度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与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阳朔县域建设用地是相对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阳朔县旅游基础设施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的需求,其增量均从林地、耕地转化而来。阳朔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1999年为界点,1999年以前属于自然状态下的蔓延式扩展阶段,1999年以后则为旅游影响下的飞地式扩展阶段;在农业发展减弱反馈、工业发展减弱反馈以及旅游业发展加强反馈的影响之下呈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向旅游业用地转化的过程。由于阳朔县域绝大部分面积是桂林漓江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控制之下,阳朔建设用地面积虽呈增加状态,但增加的面积与幅度较小。在国家刚性土地政策的控制之下,阳朔县土地建设用地呈现慢速增长状态。最后认为建立单独的旅游土地分类标准是测度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探索更有效的空间管控方法,从各类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形成机理出发,通过选取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估了海南省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并将其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对研究区进行了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暴雨洪涝、赤潮、海岸侵蚀均以轻度敏感为主,土壤侵蚀、台风灾害以中度敏感为主,特殊生境、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以高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轻度、中度、高度与极度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0 651.28、9 682.11、3 275.29和983.88 hm2,其中高度敏感区以调楼镇分布面积最大,极度敏感区以博厚镇分布最广;2)地质灾害以地震、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砂土液化为主,除地震风险分为风险大区与中等区外,其余4种均只有中等风险区和风险小区,综合风险则有大、中等和小3个分级,其中风险大区主要分布于博厚、东英、波莲与皇桐镇的断裂带两侧各15 m范围区内,总面积为118.86 hm2;3)集生态敏感性、地质灾害风险与国土规划多元视野的海岸带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可较好地识别重要保护对象与关键保护区域,并使海岸带获得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漾濞县具有典型的山地特点,每年其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漾濞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中,通过"3S"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漾濞县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基于ArcGIS的地形分析,提取出了坡度和坡向等重要的地形因子。通过研究发现:坡度是漾濞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漾濞江及其支流上游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基础;同时阳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坡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发生频繁。最后,制作了漾濞县坡度、坡向分析图,指出了漾濞县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为其他山地地区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此次地震危害性较大。在快速收集震区地震烈度分布、地形状况、土地利用/覆盖现状、乡镇人口、居民点分布、房屋建筑物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等信息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定量评估模型,对重灾区自然环境状况,受灾人口、房屋建筑物及道路交通等敏感受体影响,牛栏江沿岸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坡耕地退耕及水土流失防治4个方面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针对震区人员救助、地质次生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生态治理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的方法获取岷江上游1972-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从图形表达与分析的角度人手,运用地理图形信息理论,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岷江上游近3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图形特征及其描述方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的图形信息是全面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可以从图形的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挖掘;由于岷江上游人类活动对土地的扰动增加和土地的破碎度增加,该区重要的覆被类型——林地持续遭到破坏,林地的边缘趋于复杂化,反映了人文驱动力(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活动、政策调控等)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30a时间尺度内的重要影响。要恢复和重建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恢复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天然林保护以及大面积有规划的植树造林,控制畜牧数量,改良天然草地,治理退化草地,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福贡县土地利用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福贡县1989、1999、2004年TM、ETM系列遥感数据作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域1989-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福贡县2010-2025年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用地迅猛增加,而天然林、草甸草地、水体在缓慢减少;天然林的减少主要转化为农业用地、灌木林、草甸草地。经预测表明,福贡县2010-2025年建筑用地、冰川积雪、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将基本不变;人工林面积将增加;农业用地、天然林、灌木林、草甸草地的面积将减少;水体面积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