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构造体系与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了海区地质力学研究工作.为了解决海区问题,对陆地部分,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行了以山东为主的野外观察工作;海域部分以地震资料为主,综合分析研究了历年来各种地球物理成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50万南黄海构造体系图、含油气远景评价图,对海区构造体系与控油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聘请苏云山、陈汝泉、赵一阳、徐世浙、许东禹、许祥平、王舒畋等七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于1993年7月27日—29日在青岛对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提交的《中国海区1:50万区域地质编图大连幅(J-51-A)》的编稿原图及说明书进行评审,并通过了部级验收。 大连幅(J-51-A)的编制工作是贯彻国家科委2000年规划,要求编制全国海区1:50万的基础图件,加强基础研究和为今后海洋开发利用而编制的。课题组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按项目设计书和合同的要求按时提交了地形图、沉积物类型图、地貌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ΔT)平面图、磁力异常(ΔT)平面剖面图、前第三系地质图、构造区划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10种图件及说明书,圆满地完成了项目任务。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的白垩系——一个值得重视的找油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黄海位于我国鲁苏两省之东,南至长江口和济州岛一线,北以胶东半岛的成山头至朝鲜的白翎岛连线与北黄海分野,东濒朝鲜半岛,面积30.2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来以普查石油为主要目标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中外地质学家业已证实南黄海盆地的新生界沉积巨厚,构造圈闭发育,具良好的含油气远景.随着二轮石油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南黄海找油的一个新领域——中生界,尤其是白垩系沉积.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以下简称“系列图”)评审会于1989年8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评审的著名专家有黄汲清、程裕祺、叶连俊、孙殿卿、王鸿祯、傅承义、张炳熹、马杏垣、郭文魁、臧胜远、李廷栋、肖序常和王福庆等.“系列图”(比例尺均为1:200万)是在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领导下,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为该项目的主持单位,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加主持下共同完成的.该项目从1986年开始工作,于1989年第一季度完成,包括地形图、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剖面平面图、地质图、地球动力学图、大地构造图、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9幅图件.编图范围为东经102°—140°,北纬0°—42°.  相似文献   

6.
浅析南黄海的找油气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之一,地理上俗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其中南黄海以我国胶东半岛东端的成山头至朝鲜白翎岛连线与北黄海分野,南则以长江口至济州岛一线与东海为界;它西临山东和苏北陆地,东濒朝鲜半岛,面积约30.2万平方公里.六十年代初,各部门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就先后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包括重、磁、地震、水深、海底地貌、沉积、海岛调查),现已基本查明其区域构造轮廓、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并圈定了数百个局部构造,且已施钻11口(地质矿产部7口,外国公司4口),但它却是迄今中国海域唯一未见油气的海区.其找油气前景如何?找油方法与方向有何特点?这些问题仍为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颇值得进一步探讨.一、南黄海的沉积-构造演化史欲了解此区的找油气潜力,首先要研究其沉积实体和造成此实体的环境及其演变的地质背景.南黄海同邻区苏北陆地一样,从地质历史上看是几经“沧桑”.概括来讲,可归纳为四个沉积-构造发展阶段:1.震旦纪—早中三叠世地台体制下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的北部,由于勘探程度低,研究投入少,使得它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油气的惟一海区。随着我国在南黄海盆地和朝鲜在北黄海盆地东部发现油气,如何实现北黄海盆地油气突破,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结合该区现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黄海盆地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油气资源远景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9月 1 5— 1 9日 ,“黄海海域油气地质学术研讨会”将在青岛市胜利油田疗养院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部主办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办。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2年实施的 1 5个重大项目之一 ,黄海油气专项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全面贯彻两个根本转变、服务于国家的需要、选择重点突破的谋划运筹的大会。目前主题报告已基本确定 ,分别为 :1 中科院院士刘光鼎研究员的“中国海域前新生界残留盆地研究”;2 中科院院…  相似文献   

11.
<正>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南黄海油气勘查项目第1批成果论文在《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第7期(专辑)出版。本期"专辑"总结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近年来在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成果。"专辑"分"基础研究、资源地质和技术方法"栏目,分别刊载了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认识"的研究论文,探讨了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矿部和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公司在上海就联合勘探开发东海油气资源签署协议,将在东海陆架盆地的三个构造上,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南黄海石油总公司合资钻探的残雪1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井深3651.13m,试获日产轻质油132.5m~3,天然气88.5万m~3.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钻探的“宝云亭一井”,喜获工业油气流,井深4125.67m,试获日产轻质油266m~3,天然气46.45万m~3.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钻探的“平湖四井”取得重大突破,井深3750.40m,试获日产原油和凝析油1892.85m~3,天然气148.6万m~3.  相似文献   

13.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近海海域唯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中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本文根据本所赴朝鲜地质考察的成果,结合我国在其周边盆地的钻探活动及海岛调查,初步探讨了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执行海洋地质保障工程"1∶500万中国海陆系列图-地质图"编图项目的过程中,研究并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海域地质内容编图方法,其中关键的技术是如何用叠置方法和透视方法表示海区被掩盖的地质体。叠置法无疑是按正常沉积序列表示地层的叠置关系;透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将叠置在新近系之下的地质体透视到图面上。此方法可归纳为块、线、面三层透视,即被掩盖的中生界、浅层侵入岩或前古生代地壳以"块"的形式透视,其上叠置的古近系则以"线"的形式透视,线叠置在块之上,最上层的新近系以"面"表示。当然,有透视内容的区域此新近系"面"视为透明。对照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编制海域地质图的一些做法及其优缺点,此编制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有望今后在国内外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部门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青岛海洋大学李广雪教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杨子赓研究员主编的1:200万中国东部陆架及邻近海域沉积环境图,2004年11月将由科学出版社印刷出版,海洋地质杂志社参与该图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盆地基底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在近海海域惟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的晚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主要从周边陆地和岛屿地质、重磁异常特征、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3个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前沿》2014,(2):70-70
<正>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于近日揭晓,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该系列图是迄今为止比例尺最大、范围最广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是对我国近年50年来在南海海域及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的最新成果集成。据了解,《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工作内容之一,该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前沿》1994,(9):F004-F004
据1994年7月4日《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我国东海自营海区的油气勘探传来喜讯。日前,由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石油钻井平台钻探的东海“武北一井”获得工业油气流。这一情况表明,东海平北海区将成为东海第二个可供开发的油气区。  相似文献   

20.
许振祖 《海洋学报》2005,27(5):180-180
《中国海洋浮游管水母类》一书由我国知名的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家张金标教授撰写,在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和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下,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3万字,共分三章.该书详细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各海域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和特征.除逐种描述其形态特征外,并附形态图及记载各种的采集海区、生态习性及其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对有争议的种类作了分类讨论,提出了著者的观点.此外,该书还编制了我国管水母类分目、分科、分属和分种的检索表.这是一部系统全面论述中国海洋浮游管水母类的专著.该书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材料丰富,样品采集海域广而全,能充分反映我国海洋浮游管水母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