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气象抖音短视频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抖音短视频在公共气象服务中运营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特征进行比对,探究各个平台之间的内在联系、运营特征与优势互补。通过分析“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运营服务效果,将气象核心资源产品与各短视频平台特点相结合,提供气象类短视频产品的取材建议并探讨相应的分发策略:高影响天气过程相关的预报、预警、实况、科普短视频产品关注度高,建议发布于“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气象题材的深度解读类短视频内容具有一定垂直深度,建议发布于头条号(西瓜视频)和B站;各类美景和灾害天气实景短视频易引起用户共鸣,建议发布于“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常规天气预报短视频建议发布于头条号及微信视频号。  相似文献   

3.
以气象科普领域2010—20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23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刊物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高产作者、主要研究机构、主要刊物和研究热点,绘制该领域作者合作圈、机构合作、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共建共享、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短视频、校园科普等为高频关键词,代表目前研究的热度和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成为气象科普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和核心作者群;《科技传播》是刊发气象科普领域文献的最主要刊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故事化叙事”手法,以制作科普视频《揭秘广西桂林临桂区“3·21”17级大风》为例探讨了突发气象灾害科普视频的制作思路和创新要点。通过运用图形和动画对分钟级的精细化实况数据、雷达回波图进行可视化展现,可使气象科普视频通俗易懂,可看性和趣味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利用4种科普活动后收集的小学和中学气象知识试卷,分析了不同科普形式下不同受众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接收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情况看讲座科普为效果最好的传播形式,可在今后的气象科普宣传中适当增大此类科普活动比例,游戏科普效果最差;专家讲座科普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传播形式,视频类科普是最不受欢迎的科普形式,在小学生的气象宣传活动中应加大讲座类科普活动的频率、取消或重新调整视频类科普形式的内容;中学生接受4种科普形式的能力则较为均衡,考虑到宣传的多样性,今后的中学气象宣传活动中4种科普形式可齐头并进,以达到多面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肇庆气象科普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在地级市气象部门中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气象》2020,(1):F0003-F0003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气候与水--细数点滴,珍惜点滴”,全省气象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宣传活动,制作2020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科普宣传片,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展系列纪念活动,采取直播授课与科普视频微课堂相结合,线上知识有奖答题,扫码看气象,绘画比赛等,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此外,省气象局还联合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总台农科专线共同打造“气象日里话气象”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9.
6月7日,陕西省气象局和气象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全省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气象各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科普作者,各地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共30多人.会议由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省气象科普委员会主任丁汶同志主持.与会代表深刻探讨了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真讨论了我省"八五"期间的科普计划及地市气象局科普工作的设想.现将部分代表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翼,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气象科普在释放气象服务效益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强有力的宣传科普工作,就没有高质量的气象服务。2018年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77.76%。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气象科普工作应继续发展气象科普业务,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能力,完善气象科普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普的社会化、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和气象科普的现代化乃是气象科学普及的3个明显特征。气象科普的社会化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其主要表现在:气象部门单打独斗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气象科普工作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甚至气象人员本身都需要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因此,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已经摆到我们的面前,成为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搞好科普工作,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广西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1990年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以来,我会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发动广大会员撰写科普文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咨询、示范、推广,把气象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辐...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用PPT制作气象科普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娃 《浙江气象》2011,32(3):41-43
众所周知,PPT就是PowerPoint的简称,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的办公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PPT非常适合设备简陋、技术相对薄弱的县局制作气象科普作品进行气象科普宣传。运用PPT中的字表处理、图形处理、录像、动画、音、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实气象科普作品,一是可以降低公众视觉、听觉疲劳,提高科普效果;二是技术相对简单,为基层台站制作科普作品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学会第三届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于1987年5月19日至5月24日在青岛举行.这是本届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委员和气象科普委员会电影、电视协作组成员;中国农影、吉林、宁夏电视台等单位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少峰同志代表常委会作了《气象科普工作大有作为》的报告.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下,在国家气象局党组的关怀下,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一定贡献.1985年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被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科普讲解工作是一项集知识、语言、技巧为一体的艺术性服务工作。气象科普讲解员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科普知识的传播质量和影响面。高质量的科普服务需要高质量的科普讲解人才,讲解员在具备行业基本素质后,讲解技巧便成为决定讲解效果的关键。针对我省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将气象科普知识讲解技巧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林霞 《湖北气象》2005,24(2):8-10
结合湖北省近10年来气象科普工作实际,指出了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概括出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特点,着重从气象科普工作管理与投入、队伍建设、科普形式完善、科普基地建设等4个方面,探讨了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广东省新闻宣传情况调查,分析基层台站在当前气象科普工作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的意义,从气象科普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方法、措施等方面对加强基层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发挥气象科普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当前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发展需求入手,提出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思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在南宁召开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体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气象台站的代表共五十二人。会议传达了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精神,总结了一年来气象科普工作,交流了气象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沈萍月  马琰钢 《气象科技》2013,41(2):274-277
“全球眼”(Global Eyes)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图形图像远程传输和处理系统,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基于Google Maps设计,实现了“全球眼”气象视频监控系统,以B/S方式灵活地实现了“全球眼”气象视频监控.系统将视频监控技术与Google Maps结合起来,为气象服务提供了一套丰富直观的具体实况视频图像素材库,在气象网站、气象影视、多媒体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服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在气象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实时的视频图像以及稳定、可信和有效的气象分析数据,也大大增强了防台防汛等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