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媛  黄彦彬  李春鸾  李光伟 《气象科技》2016,44(6):1043-1052
用地面烟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环节是作业点附近的上升气流,利用海南省昌江霸王岭、东方玉龙山、乐东付光和五指山毛阳4个烟炉作业点附近的自动站和海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作业点地形特点对烟炉作业点布设条件和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高斯模式对催化剂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这4个烟炉作业点均位于一定海拔的迎风坡,可利用上升气流将催化剂带入云中进行催化。综合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和雷达数据确定作业时机,开展暖云烟炉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福建省周宁水库开展的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试验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试验方法对每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探讨暖云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周宁水库开展地面暖云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为51 mm;在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的暖云增雨效果最明显;采用多点及多时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通过作业效果分析,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技术适合于南方山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现状、规模及需求,从作业装备、作业方式、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地面碘化银烟炉是对广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局限性的有效补充;新形势下,在广西利用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对桂林资源县十里平坦布设面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中,作业参数的选择和催化区的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梯度输送理论,计算了人工增雨作业中单发和多发炮弹AgI最大扩散半径和时间。以不同AgI浓度阈值模拟分析了湍流扩散系数、方位角、仰角和风速对人工增雨炮弹催化区的影响,依据等角度作业思路,提出了高炮人工增雨迎风半圆多轮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中,为了得到更好的人工增雨催化效果,根据实际天气云层条件,今年我办采用了液态二氧化碳(LCO2)和碘化银(AgI)两种催化剂相结合的催化方式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是我办研究人员参照美国的“Lohse—WMI”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而研制的一套新的播撒设备。它适用于层状云和积云的人工催化播撒,  相似文献   

6.
陈历舒  王道藩 《气象学报》1983,41(4):499-505
“三七”高炮施放AgI是否显著增加了雨水中银含量?能否通过分析雨水银含量了解AgI对云催化作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这些都是我国当前人工增雨试验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于1978—1980年夏秋,在湖南省中、西部高炮增雨试验区采集雨水样品,对其银含量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现将所获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7.
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及其在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对我国新型AgI末端燃烧器的研制情况、结构和改造及其使用作了介绍,简述了这种新催化工具的特点,结合2002年12月至2004年9月,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河北、河南、青海、山东和北京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介绍了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3种增雨探测作业机型中的使用情况,并就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如何结合探测作业飞机上所加载的GPS导航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它辅助记录数据进行催化作业情况记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利用IAP三维云模式对2005年7月一次强暴雨过程上游的水汽通量进行了人工影响试验.模拟和分析发现,AgI播撒速率的选择对增雨效果影响较大,仅当播撒速率在0.07g/s以下时才有增雨效果;过冷云水发展到极大值时,以0.05g/s播撒AgI获得的增雨效果最好,播撒过程使得自然云内的冰晶和雪晶出现的时间提前,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层状云系是进行人工增雨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对象,增雨作业需要有科学可行的技术指标来指导实际作业的科学实施,而合理准确评估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数值模式合理地仿真模拟实际催化作业的过程,进而研究增雨作业后云和降水的一系列宏微观特征的变化及其机理,是建立和改进催化作业技术的必要途径,也是评估实际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三维中尺度冷云催化模式对2014年4月15日河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的飞机催化作业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力图对实际作业过程进行合理再现,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研究飞机播撒的AgI(Silver iodide)催化剂在空中的扩散传输特征,分析催化对云和降水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并对此次飞机催化作业的增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播撒的AgI催化剂烟羽扩展的水平尺度可达数十公里以上,垂直方向上,大部分AgI粒子则主要集中在作业层上下约1 km的厚度范围内,AgI粒子的向上输送明显强于向下的输送;催化后云中的冰晶和雪粒子明显增加,导致催化模拟前期的霰增长受到抑制,之后随着霰碰并雪过程及零度层附近冰相粒子淞附过程的增强,云中霰的总量逐渐增加;催化作业后,催化云的雷达回波强度有明显增强,且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催化导致地面降水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时间变化特征,催化后3小时,作业影响区向作业区下游扩展100 km以上,总体呈现减雨—增雨的区域分布特征;数值模拟评估表明,整个评估区内的净增雨量达到3.6×107 kg,平均增雨率为1.1%,暖层霰粒浓度和尺度的增加是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作业目标云系的催化条件一般,而播撒的AgI剂量偏大,造成增雨作业效果偏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一维半时变积云模式模拟了福建古田水库地区积云的自然降水及人工催化对积云降水和地面雨滴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播撤,云上部冰晶增加。120分钟后,地面总降水量比自然云增加了0.5毫米,相对增雨量7.1%。文中还讨论了增雨机制,对AgI的播撒剂量作了一些数值试验,并与本区实测的雨滴谱、雨强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