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不同附着基对聚缩虫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Fursenko1929年;Summer1938年;Johnson1973年;Overstreet1973年对聚缩虫的发生、形态、生活史及与对虾的关系进行过报道,国内宋微波1991,1992年;沈亚林1991年;张秋阳1986,1990年;孟庆显等1980年;冯玉爱等1984年;高爱根等1992年;潘贤渠等1987年,郑国兴1987年;楼丹1987年;刘传损1984年;吴友吕等1992年对聚缩虫的分类、形态、繁殖、生态对对虾的危害、数量监测与防治等方面进行过研究。笔者曾对聚缩虫进行过实验生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5-2010年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数据,按年和月不同时间空间分辨率对金枪鱼围网渔场进行聚类分析,划定不同渔场类型;同时结合海表温度(SST)及Niño3.4区指数,探讨其渔场类型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月为时间尺度下气候异常事件(El Niño和La Niña事件)发生频次与渔场聚类结果类别相关联,在1-12月发生气候异常事件频数分布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3月、4-6、7-9月、10-12月,与月时间尺度下金枪鱼围网中心渔场4种聚类结果的时间范围具有一致性。通过渔场重心聚类结果和El Niño和La Niña事件分类统计对比发现,在年时间尺度下,气候异常事件的类型与聚类结果相关联,聚类结果同一类别包含的年份发生的气候异常事件具有一致性,即在同一类别下1995年、1997年为强El Niño年;1998年、2007、年、2009年为正常年份;2010年为强La Niña年;1999年、2000年、2001年为La Niña年;1996年、2008年为La Niña年;2002年、2004年为El Niño年。研究认为,中心渔场的年际聚类变化与El Niño、La Niña事件的发生分布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El Niño、La Niña指标来预测渔场的年间和月份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海洋人物     
克劳德,P.(Preston Cloud,1912.9.26~ )美国生物地质学家、地质学家。1912年9月26日生于马萨诸塞州西厄普顿。1938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1940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曾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40~1941年在密苏里矿山冶金学校任教;1946~1948年在哈佛大学任教;1961~1965年任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后升为该校地学院院长;1965~1968年在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任教;1968~1974年任圣巴巴拉加里福尼亚大学教员;1979~1980年任蒙特霍约克学院宇宙学教授。作为地质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对虾种苗生产回顾及其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丰南县黑沿子镇对虾育苗场5年来高密度培育虾苗的技术程序。1985年用396m~3水体育出0.7cm以上的种苗9858.8×10~4尾;1986年育苗水体增加到544m~3,育出种苗24208.7×10~4尾;1988年育苗水体为67.8m~3,育出种苗24834.7×10~4尾;1989~1990年,每  相似文献   

5.
王寅  赵静  高春霞  王士聪  叶深 《海洋与湖沼》2022,53(6):1455-1466
根据2016年和2020年5月在浙江南部近海采集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Bray-Curtis聚类和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生物量谱及ABC曲线等方法,分析该水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2016年春季共捕获鱼类65种,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鳀Engraulis japonicus,而2020年春季共捕获鱼类30种,优势种为七星底灯鱼和带鱼;(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2016和2020年春季鱼类群落空间格局相似,均可划分为南、北群落;(3)通过SIMPER分析,2016年春季南部群落典型种为二长棘鲷Evynnis cardinal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鳀,北部群落典型种为龙头鱼,群落间的分歧种为带鱼;2020年南部群落典型种为七星底灯鱼,北部群落典型种为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群落间的分歧种为带鱼、镰鲳和小黄鱼;(4)基于生物量谱分析,2016年和2020年春季鱼类标准生物量谱的斜率均小于-1,表明生物量均随个体平均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5)ABC曲线结果表明,2016年春季鱼类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态(W=-0.22),而2020年春季鱼类群落则处于严重干扰状态(W=-0.09);(6) 经RDA排序分析,2016年和2020年春季影响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表层水温、盐度和水深。综上所述,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年际变化为鱼类种类显著下降,群落特征种更替明显,群落受外界干扰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6.
热带西太平洋水温对埃尔尼诺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蒲书箴  徐洪达 《海洋学报》1987,9(2):262-266
本文根据埃尔尼诺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的时间变化曲线[1],确定了埃尔尼诺年(ElNino)、反埃尔尼诺(Anti-El Niño)年和平年。统计并分析了1967—1983年间,137°E断面(24°N—1°S)的水文调查资料[2]。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在埃尔尼诺年的分布与反埃尔尼诺年完全不同。自1967年以来的三个埃尔尼诺过程(1968—1969、1972—1973、1982—1983年)中,上述断面的深厚水体内(24°N—1°S,O—1200米),呈现为冷年的特征;而反埃尔尼诺年(1971、1974年)则是暖年。  相似文献   

7.
李宏宇  陈波 《海洋科学》1991,15(4):16-18
笔者从1986年起开始进行网箱养殖中国对虾的实验,4年来年年获得高产。其中,1986年在一只3m×3m×1m型网箱中养成对虾45.2kg,网箱单位面积产虾达5.02kg。1987~1989年继续在一只4m×7m×2m型网箱中试验,摸索出一套网箱养虾的技术。本文主要报告1987~1989年4m×7m×2m型网箱养虾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2014—2018年每年8月份,于秦皇岛海域使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数据,分析了小型水母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水母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2014—2018年调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13种,其中2014、2015和2017年夏季水母种类数均为7种,2016年夏季水母种类数为6种,2018年夏季水母种类数最少,仅为2种。秦皇岛近岸水域水母的优势种包括薮枝螅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和锡兰和平水母。2016年夏季秦皇岛水域水母丰度的平均值最高,达到了95.0ind./m3。2014、2015和2018年分别为66.9ind./m3、69.1ind./m3和35.4ind./m3。2017年最低,为14.9ind./m3。通过小型水母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盐度、pH、磷酸盐、溶解氧、无机氮、悬浮物等环境因子会对秦皇岛夏季水域水母群落结构的年际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被动示踪物模拟对黑潮入侵南海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缺少观测数据和对黑潮水准确定义,很难识别出从太平洋入侵到南海的黑潮水团。本文基于一个经过观测验证的三维模式MITgcm,利用被动示踪物标记黑潮水,研究了入侵南海的黑潮水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在冬季,黑潮水入侵的范围最广,几乎占据了18°N-23°N和114°E-121°E的区域;并有一个分支进入台湾海峡;黑潮入侵的范围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夏季,黑潮水被限制在118°E以东,且没有分支进入台湾海峡;入侵的范围从海面到约205米是增大的,之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通过分析从2003年到2012年黑潮入侵的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相比,冬季黑潮入侵后向台湾海峡的分支在拉尼娜年是最弱的,这可能与中国大陆东南方向的风应力旋度有关。通过吕宋海峡的黑潮入侵通量(KIT)是西向的,其年平均值约为-3.86×106 m3/s,大于吕宋海峡通量(LST,约-3.15×106 m3/s)。250米以上的KIT约占了全深度通量的60-80%。此外,从2003年到2012年KI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到达0.41,小于LS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0.78。  相似文献   

10.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包括:苍南海域海床冲淤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31—1970年大幅淤积,海床净淤积量达到169.47×106m3,淤积强度为5.18 cm/a;1971—2005年海床淤积幅度减弱,海床净淤积量为12.24×106m3,淤积强度为0.41 cm/a;2006—2009年海床由淤转冲,海床净冲刷量为14.70×106m3,冲刷强度为3.60 cm/a;2010—2017年海床持续冲刷,海床净冲刷量为10.17×106m3,冲刷强度为1.33 cm/a。除1931—1970年10 m等深线向海大幅扩张以及1971—2005年10 m等深线有部分向海扩张外,1971—2017年5 m与10 m等深线普遍向陆后退。2006—2017年,位于北关港内的2 m等深线也向陆后退。冲淤结果显示,苍南海域海床未来可能呈现弱侵蚀态势。其中,风暴潮频发导致海床经常性失稳加之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该区域泥沙补给不足,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海床由淤积逐渐转为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时间:2010年10月9~12日;地点:青岛;http://www.imbc2010.org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0年5月30日,优惠注册截止日期:2010年6月10日大会报告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水螅虫类和水螅水母类的调查研究,林绍文曾于一九三八年发表了浙江舟山羣岛的水螅虫共计十五种;高哲生曾于1956年发表了山东沿海的水螅虫共计30种;魏崇德于1959 年发表了舟山的水螅类17种。关于水螅水母的研究,徐锡藩曾于1928年记载了厦门的一个新种;林绍文曾于1937年发表了浙江沿海的水母共计10种;丘书院曾于1954年发表了厦门的水母共计18种;高哲生等于1959年报告了山东沿海水螅水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珊瑚礁分布区全新世构造运动速率的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涛  许寿椿 《海洋学报》1984,6(2):215-222
珊瑚样品的现代位置是地质历史进程中海面变化与地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计算沿海地区构造运动速率的方法,都依赖于具体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为了认识海面变化与地壳运动各自的情形与规律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比较不同地区构造运动速率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特殊海平面变化曲线.本文根据中国全新世珊瑚礁样品的14C等资料,获得了各珊瑚礁区构造运动速率的相对比较值为:台湾东海岸,约4.5或6.0毫米/年;恒春半岛,3.5毫米/年;台南地区,约2.6毫米/年;钓鱼岛,约1.6毫米/年;台湾北海岸,约0.8毫米/年;西沙群岛,约0.7毫米/年;海南岛南岸,约0.5毫米/年.  相似文献   

14.
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2):34-3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长江口氮的地球化学研究(顾宏堪等 ,1981 ,1982)。自80年代以来 ,有关氮和其他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更为频繁。1983年10月 ,对长江下游南京至河口江段及其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调查研究(沈志良等 ,1987) ;1985年8月至1988年10月 ,结合三峡工程影响的预测研究 ,对长江河口海门以下江段及长江口海区进行了15个航次的调查(沈志良 ,1991 ;沈志良等 ,1991;沈志良 ,1992;沈志良 ,1993;Shen,1993) ;1987年7月和1988年3月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884—198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1],1949—198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鉴[2],探讨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时空分布主要特征,揭示了E1 Nino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位置的异常情况。得出:1.台风源地中心在140—145°E,8—12°N;2.从台风发生频数的3年滑动平均曲线来看,波谷之间相隔为6—7年,波峰之间多数相隔为5年或8年;3.台风高频区(不论经度带或纬度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台风发生时海温在27℃以上、30℃以下;5.在E1 Nino年,台风高频区比常年台风高频区偏东。并对高频区异常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1—1987年的蓝圆鲹叉长组成资料,应用体长股分析法评估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的资源。结果表明,1971—1980年的现存资源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45292×10~5尾和9.49×10~4t,1981—1987年分别为63908×10~5尾和13.51×10~4t;1971—1980年和1981—1987年的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0.6347和0.4859。通过Beverton-Holt模式估算出蓝圆鲹目前的持续产量为9.58×10~4t,最佳最小捕捞叉长为135mm。  相似文献   

17.
院士简介     
严恺 男 ,1912年 8月生 ,福建闽侯人 ,中共党员 ,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1935年赴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深造 ,于 1938年获荷兰土木工程师学位 ,同年 12月回国。历任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 ;河南大学水利系主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现河海大学名誉校长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 (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曾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 (现任名誉理事长 ) ;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相似文献   

18.
渔业简讯     
1983年台湾省渔业点滴1983年台湾省总渔获量为930582吨,比1982年的922520吨增加了0.9%。其中远洋渔业产量为340320吨,比上年增加0.1%;近海渔业为305489吨,比上年减少6.4%;沿岸渔业为43980吨,比上年增加11.5%;养殖产量为240793吨,比上年增加11.3%。1983年台湾省水产品出口额为6.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的34%,比上年增加20%。1983年台湾省主要养殖鱼类产量是:鲤鱼类31678吨,比1982年增加11.6%;罗非鱼53334吨,  相似文献   

19.
徐华  王斌  张聪  李凡  杨艳艳 《海洋科学》2021,45(11):105-117
为了解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作者分别于2011年和2018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6月—7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进行表层水平拖网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3个航次共采集鱼卵1 280粒,仔稚鱼5 973尾,隶属于7目11科13属;2018年3个航次共采集鱼卵4 104粒,仔稚鱼237尾,隶属于7目11科13属。优势种以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短生命周期、低营养层级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靠近黄河入海口处站位的鱼卵、仔稚鱼密度相对较高,鱼卵、仔稚鱼分布范围向黄河入海口门处集中。鱼卵、仔稚鱼的多样性指数在调水调沙过程中出现波动,过后又恢复至调水调沙前水平。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鱼卵数量与环境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仔稚鱼数量与叶绿素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P<0.01)。两个年度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总体来说调查期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数变化不大,在适温类型组成上均以暖温种为主;2018年鱼卵、仔稚鱼采集数量均小于2011年,但是鱼卵、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2011年,除6月上旬航次外,其他两个航次丰富度指数(D)也均大于2011年。本研究补充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早期补充资源的基础数据,旨为黄河口邻近海域及渤海的渔业资源评估和养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世界》杂志是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海洋科普刊物。它创刊于1975年,原名《海洋战线》,属国家海洋局科技部领导;1978年6月2日,海洋出版社成立,该刊划归海洋出版社建制,在海洋出版社领导下编辑出版,1979年1月,该刊更名为《海洋》;1988年1月,又更名为《海洋世界》。从创刊到今年5月,18年来共出版了190期,是一本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