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 0 .3 %壳寡糖诱导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 )叶 12 0h后 ,其挥发性物质对番茄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 )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检测诱导后番茄叶挥发性物质及植保素日齐素质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经壳寡糖诱导后 ,番茄叶挥发性物质对病菌的抑制率较对照组的提高。番茄叶挥发性抗真菌物质总含量为对照组的 1.49倍 ;氧合脂类、萜类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提高了 61% ,10 %和 69%。其中 (E) 2 乙烯醛含量增加了 64 % ,水杨酸甲酯含量增加了 3 8% ,壳寡糖不能诱导番茄植保素日齐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4):9-9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农作物科学家们克隆了控制番茄形状的基因。新发现的基因被命名为SU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个控制番茄多种形状的基因。番茄是形状和大小最为多样化的种植蔬菜,有的大且分瓣,有的呈梨形,有的为椭圆形,有的像辣椒。不同形态的番茄皆由一种很小的圆形野生植物进化而来。目前,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番茄进化过程中的形状转变仍然少见。  相似文献   

3.
番茄是山东地区的主要设施作物之一,研究光照对设施番茄的影响程度,对山东地区的设施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以无限生长型番茄“粉冠”为试材,在花果期于日光温室内设置3、6、9、12和15 d共5个遮阴日数处理,以日光温室内自然光为对照,研究在不同遮阴日数下,番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复光后叶片保护酶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寡照会使番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升高,比叶重减小;随着遮阴日数的增加,番茄叶片的保护酶和比叶重的恢复能力逐渐降低,遮阴时间过长(12 d以上)则会对叶片光合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使保护酶活性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 ,首先在 1.5% Na Cl下进行筛选 ,然后在 1.0 % Na Cl下长期继代及在无盐下和 1.5% Na Cl下反复的多步选择方法。经过 7个月的连续筛选 ,分离得到耐盐性稳定的番茄耐盐变异细胞系。耐盐系在不同 Na Cl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表明 ,该耐盐系的耐盐性有了较大提高 ,接近于 1.0 % Na Cl。耐盐系和对照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 ,这与耐盐系具有较高耐盐性相对应。同时对游离脯氨酸在盐胁迫下积累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普通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在NaCl胁迫下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RX)同工酶的变化,考察了盐胁迫对10个同工酶位点21个等位基因在特定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发现许多EST和PRX等位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产生盐诱导同工酶;另有些等位基因的表达受盐抑制,它们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活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实验表明,EST和PRX同工酶表达的变化与番茄对盐胁迫的遗传适应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养殖试验方法进行了评价罗非鱼加工下脚料制备的2种产物替代秘鲁鱼粉在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稚鱼实用日粮中的效果研究。实验设计了3种等蛋白质(33.8%)、等能量(16.50MJ/kg)左右的实用实验日粮,对照组与试验组1、2日粮中分别添加秘鲁鱼粉、罗非鱼加工下脚料产物制备的酶解小肽和鱼粉。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63d)各实验组鱼均无死亡;添加罗非鱼鱼粉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均显著性低于秘鲁鱼粉组(P0.05),而添加罗非鱼酶解小肽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均高于秘鲁鱼粉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鱼的肝体比和肠脂比,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比例与脂肪酸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认为,在奥尼罗非鱼幼鱼罗非鱼实用日粮中罗非鱼酶解小肽可以替代秘鲁鱼粉,但罗非鱼鱼粉养殖效果较秘鲁鱼粉差。  相似文献   

8.
湛江海域鱼类体内5种激素残留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花尾胡椒鲷、军曹鱼、青鲈、白鲳5种常见湛江海域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肌肉中均检出5种激素,各种激素的残留量依鱼类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种鱼类中的任一种激素残留量均是养殖鱼类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鱼类(P<0.01)。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残留情况是,生长激素均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均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均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  相似文献   

9.
徐洪达 《海洋学报》1989,11(2):233-237
众所周知,埃尔尼诺是以出现在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区域数千千米尺度的异常高的暖水为特征的异常的海洋和天气事件,当埃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出现全球性天气异常.因而,它已被看成是全球年际气候变化的最突出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Sparus macroccephalus、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青鲈Nibea japonica、白鲳Pampus argenteus5种湛江海域常见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种激素含量依鱼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含量是,生长激素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同一种激素含量在同种的养殖与野生鱼类中有显著差异(p<0.01),养殖黑鲷肌肉中5种激素含量分别是野生黑鲷的6.94、4.01、2.81、2.42、2.99倍;养殖花尾胡椒鲷分别是野生花尾胡椒鲷的5.68、2.51、2.15、2.13、1.93倍;养殖军曹鱼分别是野生军曹鱼的46.11、1.71、1.63、5.50、2.91倍;养殖青鲈分别是野生青鲈的6.60、2.75、2.83、3.58、5.38倍;养殖白鲳分别是野生白鲳的2.55、2.67、2.49、2.52、2.70倍。实验结果提示,放射免疫分析法可作为检测水产品中激素含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64年至1974年在广西沿海进行野生翡翠贻贝移殖试验,其结果是种贝在试养海区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均获成功,幼苗下海养殖生长情况正常。28年(1967-1995年)来,每年在部分海区的固形物上面都发现有相当数量附着生长的翡翠贻贝稚贝和成贝,已在海区形成自然种群,说明广西沿海的环境条件适合翡翠贻贝的生长繁殖。广西沿海东起合浦英罗港、西至防城珍珠港、南达北海涠洲岛的河口湾外的广阔潮下带海区是适宜进行翡翠贻贝人工增、养殖的。  相似文献   

12.
秘鲁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冷水带到表层,对沿岸的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秘鲁上升流影响显著,而2014—2016年是近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本文利用区域海洋模型ROMS,分析了秘鲁上升流在2014—2016年强厄尔尼诺期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4与2015年春季,秘鲁沿岸表层海温出现正异常,主要与上升流减弱与平流增强造成的增暖有关,不同的是,2014年夏季平流增暖效应减弱,上升流增强,阻碍了海温正异常的继续发展;2015年夏季平流增暖效应持续,上升流作用被抑制,海温正异常持续至2016年春季;2014—2016年夏季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与风应力增强有关;在冬春季节风应力减弱,利于产生上升流;2014和2015年春季出现下沉流,主要是由秘鲁潜流增强引起;风应力在2014—2016年无显著年际差异,潜流变化是产生厄尔尼诺年际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F_1代生长发育规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2)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黄海1号"的拐点月龄为2.87(拐点体重14.98 g),野生群体F1代的拐点月龄为4.05(拐点体重26.26 g);中国对虾"黄海1号"各形态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0.51~3.07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头胸甲长>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腹1高>头胸甲宽>体长>全长>腹节5长>腹节3和4长>尾节长>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6长;野生群体F1代除第2腹节长的拐点月龄为0.45之外,其它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2.38~3.08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3长>腹节 4长>头胸甲高>腹节5长>头胸甲宽>全长>腹1高>腹1宽>尾节长=头胸甲长=体长> 腹节6长,除第1和第2腹节长2个性状外,野生群体F1代的其它性状均比中国对虾"黄海1号"发育迟缓了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最严重的厄尔尼诺暖流已使秘鲁的海洋渔业生产,特别是秘鲁的鱼粉加工业陷于停顿,造成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猛涨。 1997年12月前后,秘鲁沿海的海水温度要比常年高出8℃,迫  相似文献   

15.
南海表层水温的长周期振荡及其与埃尔尼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钮智旺 《海洋学报》1994,16(2):43-49
本文对南海西沙海洋站(16°50'N、122°20'E)1961~1987年间的表层水温月平均资料、秘鲁与厄瓜多尔外海(5°N、80°~90°W)的表层水温月平均资料,进行水温功率谱分析,并计算了其表层水温异常的强度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南海、秘鲁与厄瓜多尔外海的表层水温存在着3.3年的长周期变化,且秘鲁与厄瓜多尔外海的表层水温比南海提前变化约5个月,变化是同相的.在1960~1987年间,每当东太平洋沿岸海区发生一次正、反埃尔尼诺现象,南海也相应出现一次强度相当的暧、冷事件.  相似文献   

16.
杨娟 《海洋世界》2008,(12):58-59
史前大企鹅?在秘鲁?这听起来并不像科学界的传闻,而更像是好莱坞的杜撰。美国古生态学家茱莉亚·克拉克和他的秘鲁、阿根廷同行在研究中发现,两种过去从未发现的企鹅物种在赤道地区生存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早数干万年。那时,地球比现在暖和得多。  相似文献   

17.
<正>南极狼首次由约翰·斯壮船长在1692年所目击到,后来移居此地的居民认为它们对于牧场是一种威胁,所以对其有组织的残忍射杀。但其实由于长期缺乏天敌的威胁,南极狼相当温驯。人们甚至可以一手拿肉,另一手用刀伤害它们。  相似文献   

18.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种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紫扇贝(雌)×海湾扇贝(雄)杂交扇贝.实验证明紫扇贝的卵子与海湾扇贝的精子可正常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杂交扇贝的生长速度在幼虫阶段和成体阶段均快于海湾扇贝.至收获时,杂交贝比海湾扇贝平均壳高、壳长和壳宽分别大27.3%,25.2%和19.3%,体质量增加107.0%,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鳜(Siniperca chuats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为鳜属中3种主要经济鱼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相似的生活习性,但生长性状差异较大.为探索3种鳜鱼生长差异与基因差异间联系,以野生群体为材料,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等方法,对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进行了多态性检测与分析.在第一内含子、第二内含子前段、第二内含子中段微卫星序列及第三内含子中均检测到多态性.各区域共检测到25种长度类型,其中4种为鳜与大眼鳜共有长度类型,3种为鳜、大眼鳜与斑鳜共有长度类型,其余18种为各物种特有长度类型.各区域长度类型共组成14种单倍型,无种间共有单倍型.序列长度差异主要由重复序列及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形成.在第1内含子3'端-6位与第3内含子5'端+16位各发现一处靠近剪接位点的序列差异.根据多态性检测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鳜与大眼鳜先聚为一枝.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确认鳜鱼GH基因差异与生长性状间联系,并利用基因差异进行鳜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每月中旬分别从青岛和威海两地区采集人工养殖和野生的栉孔扇贝(Chla-rays farreri).采集的扇贝经壳长测量后,于闭壳肌血窦中取血,离心,重悬,超声波破碎后制得血细胞破碎液.从抗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1株与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均能结合,并能与血细胞多个蛋白结合的单克降抗体作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中的第一抗体;第二抗体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将血细胞破碎液包被于酶标板孔中,经一抗、二抗孵育后,显色读数,分析血细胞数量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人工养殖和野生扇贝的壳长均由3月的2cm左右增长到了次年1月的7cm以上,其中4~7月增长较快,而8~1月相对缓慢.两地区人工养殖和野生扇贝的血细胞数量于3~6月间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6月达到最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并于8或9月达到最低值,此后10~1月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3~6月的水平.结论认为:栉孔扇贝血细胞数量与生长的关系在两地区、两扇贝品种间差别不大;但3~6月栉孔扇贝生长较快,血细胞数量相对高;而8~10月栉孔扇贝生长缓慢,其血细胞数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