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值模拟作为海啸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海啸预警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方法,使用MUSCL-Hancock格式,并利用HLLC Riemann近似求解器计算单元界面上的流体通量,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二阶精度的海啸数值模型。模型所基于的全和谐型浅水方程保证了数值的稳定性,而地形重构方法实现了干湿边界的精准模拟。本文模拟了2015年9月16日智利Mw8.3级地震海啸,通过与智利近岸14个测站和环太平洋20个DART浮标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对实际越洋海啸模拟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2015年9月16日22时54分(当地时间)智利中部近岸发生Mw8.3级地震,震源深度25 km。同时,强震的破裂区长200 km,宽100 km,随之产生了中等强度的越洋海啸。海啸影响了智利沿岸近700 km的区域,局部地区监测到近5 m的海啸波幅和超过13 m的海啸爬坡高度。太平洋区域的40多个海啸浮标及200多个近岸潮位观测站详细记录了此次海啸的越洋传播过程,为详细研究此次海啸近场及远场传播及演化规律提供了珍贵的数据。本文选择有限断层模型和自适应网格海啸数值模型建立了既可以兼顾越洋海啸的计算效率又可以实现近场海啸精细化模拟的高分辨率海啸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海啸的越洋传播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再现远场及近场海啸特征,特别是对近场海啸的模拟结果非常理想。表明有限断层可以较好地约束近场、特别是局部区域的破裂特征,可为海啸预警提供更加精确的震源信息,结合高分辨率的海啸数值预报模式实现海啸传播特征的精细化预报。本文结合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初步分析了海啸波的频散特征及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同时对观测中典型的海啸波特征进行的简要的总结。谱分析结果表明海啸波的能量主要分布在10~50 min周期域内。这些波特征提取是现行海啸预警信息中未涉及,但又十分重要的预警参数。进一步对这些波动特征的详细研究将为海啸预警信息及预警产品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从1950年起,含琼胶藻类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在智利已开发利用,而最近几年中,由于琼胶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天然种类的匮缺。在智利,1982年即开始商业养殖智利江蓠,其产量超过天然种群,1991年(鲜产量约为60000吨)约占总产量的84%。智利传统的商业化江蓠养殖是底播栽培方法即利用0.5千克~1.0千克(湿重)的江蓠断枝,将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智利北部近海发生8.2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南美智利、秘鲁等国沿岸的多个海洋站监测到了明显的海啸波动。文章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发的CTSU海啸数值模式对这次智利海啸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距离震源最近的智利北部受灾严重,秘鲁以及智利南部等海域的海啸波相对较小。沿海站点的第一波海啸波的数值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由于数值模型的理想化和近岸水深地形数据分辨率不够,后续海啸波部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智利南极洲智利阿根廷智利和阿根廷虽然距离南极最近,但因为直到19世纪初才开展独立运动,所以无缘早期的南极探险活动,到20世纪初,这两国才加入到南极探险活动中。1904年2月24日,阿根廷在南极洲南奥尼克群岛建立了奥长达斯站,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南极科学考察站。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之际的20世纪40年代,智利和阿根廷先后正式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两国的主权要求区都把南极洲地理位置最佳的南极半岛囊括在内,分别称为“阿根廷南极属地”和“智利南极属地”。但此前1908年英国早已对以南极半岛为核心的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这样,在对南极领土分割的扇形图中,英国、智利、阿根廷三国互有交叠。  相似文献   

6.
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智利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智利江蓠在不同光照强度(20μmol·m-2·s-1,72μmol·m-2·s-1,108μmol·m-2·s-1,180μmol·m-2·s-1)和不同温度(12、15、18、21、24和27℃)条件下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合智利江蓠生长的光照强度为72μmol·m-2·s-1,温度为21℃。在适宜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智利江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RGR),而且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也相应的达到最高值,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却降到最低值,说明智利江蓠受到外界的胁迫较低。可溶性糖(SS)的含量随着光强的升高而增加,在21℃条件下出现最低值。总体来说,智利江蓠适合在低光照强度和适中温度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7.
智利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在地图上看来,狭长的国土好像被阿根廷挤压、逼迫得要掉进太平洋里去了。实际上,它是因为被高大险峻的安第斯山脉横断阻隔而“自成一国”。智利全国人口约有2000多万,大多是白种人,只有少部分为土著与亚非族裔。智利除了国土狭长之外,还有几个相当出色的特点:它是南美国家中政治稳定、制度健全的国家。近几年来,经贸稳定,政府官员比较廉洁奉公,在民众中很有威信。智利人民待人诚恳,对外来游客更是热情友好。绝对没有一些国家那种常能见到的恶习  相似文献   

8.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9):48-58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竹筴鱼资源评估与管理中,应该考虑不同的模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智利作为海水养殖大国,海水养殖总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中大西洋鲑养殖业是智利渔业的支柱产业,其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等。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智利大西洋鲑养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苗种质量、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重视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1996年度日本水产油脂、饲料协会召开的世界鱼粉、鱼油产销最新研讨会表明。目前世界鱼粉、鱼油产销旺盛,价格一直在不断升值,秘鲁和智利仍是鱼粉、鱼油的产销大国。 1 秘鲁、智利两国对鱼粉原料鱼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场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智利竹筴鱼渔场预报水平和满足渔业捕捞生产的需要,利用2002—2008年的东南太平洋公海海域捕捞的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共计15艘的生产统计资料,以及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表温距平、叶绿素a浓度距平、海表温度梯度强度和海面高度异常等数据),基于CART的算法,构建了智利竹筴鱼渔场决策树预报模型。用含1 114条记录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采用ROC方法对该模型诊断中心渔场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2009年各月份的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预报,并与实际渔场位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预报渔场与实际生产位置基本一致,表明利用CART决策树方法建立智利竹筴鱼渔场预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铜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毒性大、分布广。本文以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智利江蓠在不同铜离子浓度(0、25、50、100、250和500μg/L)胁迫下的生长、光合作用和生化组分,以揭示智利江蓠对铜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铜离子明显抑制了智利江蓠的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当浓度达到500μg/L时,生长速率已为负值;光合作用能力、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也明显下降,但是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却在铜离子的胁迫下有所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在铜离子的胁迫下显著上升(P<0.05)。说明藻体受到了铜的损伤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年4~9月"开富"号大型拖网加工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的东部海域进行智利竹筴鱼拖网作业的生产数据及NOAA遥感卫星记录的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的网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月份及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智利竹筴鱼产量分布频次与SST的关系;各月的CPUE空间均值分布与SST的关系;不同季节CPUE空间均值及中心渔场的时空分布;以及放网次数和CPUE空间均值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冬季智利竹筴鱼的月均CPUE高于秋季,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初春的月均CPUE,平均网产量的月份及季节变动规律与CPUE的变化相同;智利竹筴鱼的秋季产量集中在SST为12.5~13.0℃及13.5~14.0℃的海域,冬季产量集中在SST为12.5~13.5℃及15.0~16.0℃的海域,初春产量则集中在SST为15.5~16.0℃的海域;4~5月在SST为13.5~14.0℃内的智利竹筴鱼的CPUE较高,6月在SST为11.0~11.5℃内的CPUE较高,7~8月在SST为12.5~13.0℃的CPUE较高,9月在SST为15.5~16.0℃内的CPUE较高.中心渔场随着季节的变化则持续向北进行转移;CPUE在纬度方向的波动较大,在27°~28°S、37°~39°S及40°~44°S这3个范围内CPUE均值高于5 t/h,在79°~81°W范围内,CPUE空间均值介于10~15 t/h.  相似文献   

14.
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渔业资源紧张、带动水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和提高渔业产值的关键。目前,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智利鲑鱼养殖业是发展中国渔业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成功案例。通过分析智利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路径,在剖析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现状和产业升级中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升级路径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和OKADA 位错模型计算海表变形场作为初始条件,利用MOST 海啸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2010年智利和2011 年日本地震海啸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传播特征,海啸波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重点研究分析了沈家门港口海域的海啸波流特征及其诱导的涡旋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次事件的海啸源位置及破裂特征完全不同,但海啸波流在我国东南沿岸的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另外相对于海啸波幅而言,港湾中海啸流具有更强的空间差异性,港口入口、岬角地形处和岛屿间水道中往往会有强流存在。尽管这两次越洋海啸均未能在我国东南沿海引发淹没情形,但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局部均存在超过3 m/s 以上的强流,因此进行海啸预警及风险管理时应综合考虑海啸波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牛明香  李显森  徐玉成 《海洋科学》2009,33(11):105-110
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筴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 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 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筴鱼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2009、2010和2013年期间采集于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的角质颚下颚的δ13C和δ15N含量。各海区的稳定同位素含量反应了不同海区背景值的不同,海区间稳定同位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厄瓜多尔外海最低,智利外海最高。δ13C和δ15N散点图显示,尽管秘鲁海区的同位素值与哥斯达黎加和智利的存在一定的重叠,但是δ13C和δ15N值可明显将各海区的样本明显分开。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智利外海样本的δ13C和δ15N值分布相对集中以及三海区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差异显著说明,采自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样本属于不同地理群体,它们的产卵起源不同,各自在相对狭小的地理区域内移动,相互之间没有种群交流。与之相比,δ13C和δ15N值变化范围广说明,秘鲁外海茎柔鱼样本的幼体是来自不同海区,经理不同的移动路线和索饵场。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样本的同位素值存在一定的重叠可能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种群交流所致。总体来说,通过分析茎柔鱼角质颚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不同地理种群的迁徙策略以及相互之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海域动态专网连接到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的智能采集控制器,获取潮位观测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数据解析,建立潮位和设备运行监测信息平台中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管理和应用服务(如数据的监控、统计、查询、图形化分析、报表输出、参数设置、Web客户端等)。临灾前,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可依据潮位监测和海洋预报数据,利用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提前对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下达预警指令,发布预警信号,警示周边群众及时避险。临灾时,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可为“三防”应急指挥部门提供警戒潮位观测预警站点的风暴增水数据和现场视频画面,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和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所引起的一种潮波,常常给沿海的居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保障沿海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美国的夏威夷建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负责监测和发布海啸警报。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国家是受海啸威胁较大的地区,特别是智利。根据美国海洋大气局官员的估计,利用目前所用的海啸报警系统,要想把海啸警报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传到智利约需一个小吋的时间。前不久,美  相似文献   

20.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