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几讲已经介绍了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主动式遥感器,除了它的全天候、全日时、高分辨率性能外,还具有多频段、多极化、多视向、多俯角等特点,因此雷达图像在军事科学、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中都表现出了显着的应用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的全球动态观测系统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雷达,最初只是用来实时搜索飞机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40年代后期,雷达已经可以成像了。 有源微波遥感中,应用最多的是侧视雷达及散射计。侧视雷达分为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两类。前者又有机载和星载两种,而后者只有机载一种。这是因为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的分辨率与距离和高度无关,在星载情况下仍能获得很好的分辨率;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却因分辨率是距离和高度的函数,在星载情况下,分辨率很低,所以基本上只用于机载。当然,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造价要比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低得多,在对分…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雷达,最初只是用来实时搜索飞机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40年代后期,雷达已经可以成像了。 有源微波遥感中,应用最多的是侧视雷达及散射计。侧视雷达分为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两类。前者又有机载和星载两种,而后者只有机载一种。这是因为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的分辨率与距离和高度无关,在星载情况下仍能获得很好的分辨率;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却因分辨率是距离和高度的函数,在星载情况下,分辨率很低,所以基本上只用于机载。当然,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造价要比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低得多,在对分辨率要求不太高的时候,如地质遥感,机载真实孔径侧视雷达也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利用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地图的新途径。近年来,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在空间探测和资源遥测方面频繁应用,已引起各科学领域的重视。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成象的全天候性和有较高的分辨力,优于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利用计算机计算技术,将航天、航空摄影及扫描资料以及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AR)等遥感图像与地学数据进行多种信息复合,作为增强地学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的新手段,正被广泛地应用于矿产资源的评价和预测。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这些信息中,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所记录的信息特别重要,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试验,并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农业、林业、地质、地理等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图像(X波段)为主要信息源,根据雷达波探测故河道的基本原理,结合实地探险考察资料,分析了河道的影像特征,研究了河道的分布及其变迁过程,并通过采样测试数据和简化的数学模型,探讨了X波段雷达波的穿透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实例研究了我国引进的C波段机械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图像在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比例尺、点位、线段和面积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该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建立了雷达图像的土地和森林类型分类系统和判读标志,进行了土地和森林类型的判读及森林区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图像已具有一定的几何精度,有较好的可供作境界线、林班线区划的地性线信息,以及土地和森林类型的可判性。因此,我们认为,它在森林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方位向分辨力进行理论分析时,通常假设雷达在作匀速直线飞行,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横侧向和垂直向平移运动造成的均匀速度误差,天线波束指向发生方位向和俯仰向的变化,都会引起多普勒频谱的偏移。从同步检波器的输出频谱来看,多普勒频谱的中心频率将偏离偏置频率,严重时根本就不能成像。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在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中必须采用杂波锁定系统来校正这类误差。这个系统,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X波段合成孔径机载侧视雷达(SLAR)图像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解译标志,在新疆东部半覆盖或全覆盖干旱戈壁地区,借助雷达图像对诸如褶皱、断裂、环形构造及隐伏地质构造所具有的独特解译效果,提高了工作区地质构造研究程度,并提出了库姆塔格沙垄是正在隆起的新构造的观点。本文是根据笔者及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张雍、齐译荣等共同研究的成果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0.
数字镶嵌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然而,用常规的数字镶嵌技术(利用地面控制点) 镶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并不理想。因为侧视雷达图像的畸变(几何和辐值)都与射束方向距离有 关。当相邻航带图像拼接时,图像色调和几何位置偏差较大。本文解决了侧视雷达图像数字镶嵌 中的问题;详述了雷达图像辐值校正和几何校正方法的数学理论;实例证明了校正方法是有效的。 通过对侧视雷达图像进行合适的辐值校正和几何校正后,就能获得色调均匀、位置准确的镶嵌图像。  相似文献   

11.
任留成  吕泗洲  王青山  吕晓华 《测绘学报》2013,42(3):461-466,473
针对卫星侧视雷达图像的空间地图投影问题,为卫星侧视雷达图像设计了一种空间斜圆锥投影(SOC),作为这类图像数据的动态数学基础。首先考虑空间斜圆锥投影的几何模型,依据该几何模型建立侧视区域中心线轨迹投影,进而导出空间斜圆锥投影公式,并讨论了投影变形,最后以海洋卫星为例求得一种空间斜圆锥投影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通过三条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几何处理,检验它的平面加密精度,分析其今后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前景。几何处理分两步进行:(1)由雷达影象改化成地面坐标。这个过程包括影象的测距方向,航向,地面高差和地球弯曲等项改正。(2)由地面坐标变换到大地坐标。根据158个检查点计算坐标均方根误差(以影象比例尺表示)为m_x=0.09mm,m_y=0.08mm,m_s=0.12mm。以上的精度完全满足测制1∶5万地图加密点精度要求,同时也适合于测制边远地区1∶2.5万地图精度。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地面变换到大地坐标,最佳精度并不一定是 Derenyi,Leberl 推导的高次多项式,而是不含有 y~2项的二次多项式,因此可以认为二次多项式为该雷达系统成象变形规律。理论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说明,侧视雷达影象的改化,特需考虑投影差的改正,它能显著地提高平面精度,而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分段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平面精度。  相似文献   

13.
京西地区多种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京西王平村地区作为评价区,对多种遥感图像在地质上的解像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彩红外像片,侧视雷达像片和陆地卫星图像的应用条件,并分析了各种图像在解译中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从雷达图像上发现、识别和解译地面目标或目标的某一物理参数的过程称为雷达图像的目标检测或目标特性检测。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雷达图像解译是指雷达图像的定性分析过程,包括获得某些无需定标就能测得的定量数据过程。而定量分析必须使用定标侧视雷达图像,因而被称为定量雷达遥感技术。显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测试,首先应能在图像上发现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在图像上的标记(特有的灰度特性和形状、大小、纹理特征等)及其与相邻目标的依存关系,或借助必要的仪器(放大镜组、立体镜、投影仪等)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确…  相似文献   

15.
井长青  张永福 《北京测绘》2011,(2):30-32,2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主动式遥感器,它综合运用合成孔径技术、脉冲压缩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采用较短的天线就能够获得方位和距离两个方向的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研制星载SAR系统的目的是获得具有一定测绘带宽和一定分辨率的地面目标图像,传统SAR模式不能同时满足高分辨率及较宽测绘带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多...  相似文献   

16.
从雷达图像上发现、识别和解译地面目标或目标的某一物理参数的过程称为雷达图像的目标检测或目标特性检测。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雷达图像解译是指雷达图像的定性分析过程,包括获得某些无需定标就能测得的定量数据过程。而定量分析必须使用定标侧视雷达图像,因而被称为定量雷达遥感技术。显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测试,首先应能在图像上发现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在图像上的标记(特有的灰度特性和形状、大小、纹理特征等)及其与相邻目标的依存关系,或借助必要的仪器(放大镜组、立体镜、投影仪等)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确定目标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在大部分雷达图像应用中国视解译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雷达影像几何构像距离-共面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何构像方程是遥感影像摄影测量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简洁性和严密性是其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姿态对侧视雷达影像成像的影响,以传感器位置和姿态(外方位元素)作为定向参数,根据侧视雷达成像的距离和波束中心共面(Range-Coplanarity,R-Cp)条件构建了一种简洁严密的几何构像方程。该方程考虑了姿态参数对雷达影像严密定位的影响,反映了侧视雷达遥感影像的成像几何原理,避开了复杂的成像参数,实现了雷达影像与光学影像严密构像模型定向参数的统一。定位试验精度优于LeberlF模型和KonecnyG模型。该方程的特点表明其在侧视雷达遥感影像的摄影测量领域中有着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雷达作为一种有源主动式工作的侧视成像系统,图像上所表现出的色调、纹理、形状、阴影等特点与光学影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其特殊的成像机理和几何特性,对光学影像某些难以表现的地物要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了解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和地物目标的散射特性,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物目标类型,对典型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可有效提高雷达图像地物目标的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GCP库的星载SAR图像自动精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但是,雷达侧视成像性质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导致SAR图像的几何畸变非常复杂,大大影响了SAR图像的应用。几何精校正是SAR图像广泛应用的前提,但是校正过程中需要大量地面控制点(GCPs),以往的人工选点方法费时费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点自动匹配的控制点选点方法,用以提高点位精度和工作效率。该方法包括纠正区域GCP库的建立和GCP图像片的自动匹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地质》1993年第5期报道,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等人,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航空侧视雷达图像解译,发现在海南省白沙盆地中存在一个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直径约 3.7km。在侧视雷达图像上显示环形山脊连续,无环状、放射状水系,也未见明显环形和线性构造。环形山脊包围的陨石坑内山形水系影像特征与陨石坑外有明显差异。据野外检查及镜下鉴定发现大量冲击变质岩、冲击角砾岩、击变玻璃、继形玻璃,矿物冲击纹理等冲击作用的产物和证据。据海南岛雷公墨(冲击玻璃蛋)的裂变径迹测年数据分析,成坑年代约距今0.7Ma。海南岛发现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