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机助制图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计量地理学的发展, 使得地图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制图自动化成了地图学研究的新领域, 并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应用方面, 已有了数字资料自动制图和图形资料自动制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198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联合召开了“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对竺可桢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了全面的评价。 竺可桢教授(1890—1974年)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地理学术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约翰斯顿(Johnston,1985)认为“地理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地理学在于它未来的实践者”。地理学研究生——这些未来的实践者在繁荣地理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罗宾逊(Robson.1981)与阿温(Unwin,1987)认为,英国地理学家所发表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成果源于其研究生时代的研究工作。虽然如此,关于研究生学习的讨论仍局限于几家杂志的评论及“室内”争论。鉴于人们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所表现的兴趣,这种讨论有必要在各层次公开。  相似文献   

4.
如何回归地理学:我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尤其在中国,近30年来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对地理学的认知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从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的角度,亟需寻找地理学发展的"共识",探讨地理学共同体的定义。为此,对地理学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中青三代地理学者,对如何推动统一地理学建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些见解中的共识大体可提炼为以下几点:(1)教学上,加强对地理学综合知识体系的传授,加强对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2)研究上,加强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总结,加强对"地"的综合解释和理论方法方面的融合与突破;(3)学科发展上,加强区域地理学的建设,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需求的回馈,彰显地理学的贡献。期待通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带动地理学共同体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5.
四、与地理学其他分支的关系应用地理学只是理论地理学的扩展。没有其他的地理学,也就不会有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需要地理学家所用的资料,需要地理学家所发展起来的技术和所进行的研究,需要其他地理学提供理论基础,也还需要大学地理课程所提供的训练。同样重要的是还需要发展成为一个出色的地理学家所需要的技能(见表3)。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Geographical Postgraduate Union of China,GPUC)简称全国地研联,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为全国地理学研究生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平台,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全国地研联的常务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全国地研联是全国第一个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以"为地理学研究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历史地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甚至出现了《新历史地理学》这一概念。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搜集资料用来评述历史地理研究现状时碰到的一个大难题是《历史地理学》在概念上不确定。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和地理这两门学科的影响下平行产生很多学术方向后形成的。这些学术方向彼此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它们不是互相补充,而常常是相互竞争。历史地理学的某一分支的代表往往把历史地理学的内容仅局限在自己分支的方向上,对其它分支则缺乏正确评价。这种偏见阻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形理论 ,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 :Hausdorff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 ,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布蒂默(Anne Buttimer)、莱(David Ley)、赛明思(Marvyn Samuels)和恩特里金(Nicholas Entrikin)等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1976年段义孚发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8年这些学者一起出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第一部论文集《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知性(understanding)与智慧(wisdom),客观(objectivity)与主观(subjectivity)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方法论,并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本文各部分都渗透着这个主题。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批判立足点是伦理和道德。 它强调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特点的差异上。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地方,各种感受的综合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把强权加在自然之上,从而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提升人类的道德;第三,想象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文化则是想象力的产物。人类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时也会陷入怪圈。本文最后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洞悉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报70年来人文地理学的载文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2004,59(Z1):198-204
根据1934~2004年<地理学报>载文及作者情况,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扩刊版)和中国科学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1年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进行分析,从中揭示我国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现状、作者分布特点及规律、核心作者所占比例、文章的合作度等,为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相关参考的数据,从侧面反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水资源系统中广泛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对系统的影响很大,甚至带来灾害性风险(如洪水、干旱),是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水资源系统研究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从分析总结水资源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包括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及未确知性)及研究方法,提出水资源不确定性系统的概念。从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学处理方法入手,介绍基于概率统计学(处理随机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提出基于模糊隶属度(处理模糊性)、基于灰数(处理灰性)和基于未确知数(处理未确知性)的风险计算模型。为水资源系统风险规划与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在这种控制方案中,采用三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神经网络逆辨识控制器相结合的结构。计算机仿真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新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大滞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IMOP的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域是涵盖众多因素的复杂巨系统,其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综合规划。作者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 模型来研究这一复杂系统。该模型是传统多目标规划法的一种拓展,它将多种系统组分纳入一个框架综合考虑,较好地协调多个目标,尤其能有效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基于此模型,针对流域环境-经济系统特点,建立了流域环境-经济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IMOPWEES)。同时,将模型运用于四川省邛海流域规划,得到2种情景不同阶段下的优化方案,以种植结构、旅游服务业结构、水资源配置、污染物排放、森林扩展及水土流失为例予以结果说明和情景比较。研究表明,IMOPWEES用于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为流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盲数理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下水系统所具有的多种不确定性特征,运用盲数理论,定义了水文地质参量盲数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盲信息下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模型。由此模型不仅可以求得地下水补给量(或允许开采量)的各种可能取值区间,也能得到各灰区间对应的主观可信度,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丰富的信息,也为地下水开采的风险分析提供了依据。实例研究表明,运用盲数理论进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所得结果较传统水文地质学方法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区域和沟谷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泥石流预报现状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对泥石流预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和单沟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的问题。以泥石流发育的基础数据库、降水的动态预报与监测和泥石流预报模型为基础,以GIS技术为工具,建立泥石流预报平台。泥石流预报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泥石流预报模型,预报结果应用概率分级进行表述,以适应泥石流预报准确率低的不足,并最大程度地克服了过分依赖临界降水量进行泥石流预报的不足。将该泥石流预报方法应用到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中,建立了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ecosystem health. Urban human settlement and economic systems exist in urban ecosystems, which are a structural complexi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is being challenged by some uncertain factors between human settlements and economic system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es were focused on its determinate objective aspects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while less concern o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especially little on its uncertain aspect. At present, the urgent task is to stud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terms of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would be confronted at different stages, such as confirming the index categories, their bound value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rate, etc.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urban conditions, man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based on uncertainties are put forward and an indicating system for human settlement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presents a new method and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nd model in Changsha city of China showed that the assessment results can reflect not only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city, but also the mode of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urban economic system and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4,24(3):257-263
所有科学的主要任务都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地理学想要发展成为一门标准科学——而不是走"例外主义"的道路,根据简单的逻辑法则可以判断,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学理论、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其中数学方法和模拟实验必将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至于实验室实验,可用调查取证进行有限度的补充。未来地理研究的数学规范化和定量分析主要借助后现代数学工具(分形几何学和混沌数学等),而模拟实验则需要倚重仿生数学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9.
遥感数据的模糊不确定性及其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遥感数据生成机理的分析,得出遥感数据存在不确定性,并进一步论证了不确定性中含有模糊不确定性,这样对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处理更加全面和合理,从而达到提高遥感数据的精度和消除遥感数据不确定性的目的。综合国内外对遥感数据模糊不确定性的处理研究,探讨了几种处理方法,发现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圆满解决遥感数据的模糊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