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1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鼠簕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面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的西南端,东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现有红树林面积约1 131hm2,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4个群落类型。红树植物种类有14种,其中真红树有10种,半红树有4种。组成红树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有卤蕨(Acrostichumaure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和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8…  相似文献   

2.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广西沿海不同演替阶段红树群落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物粒度分布是影响红树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代表广西红树群落演替趋势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类型均以砂和粉砂为主,随着红树林群落保存状况的逐渐变差,砂的含量逐渐上升,粉砂和黏土含量逐渐下降;沉积物粒径分布趋势均为砂粉砂黏土砾。木榄和秋茄2个群落底床沉积物不同深度沉积物粒径分布规律一致,但与白骨壤群落存在差异;3种红树群落的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均呈现为双峰或多峰形态。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6—7月,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调查,红树林保护区共有真红树植物11科24种,有半红树植物10科12种,常见的优势种类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角果木、秋茄、海莲和榄李等。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红海榄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角果木群落、正红树群落、海莲群落、榄李群落、杯萼海桑群落。文章简介了海南省保护区红树林引种修复现状,指出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红树林资源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因此红树林得到了更多的保护,退塘还林、植树造林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关于红树植物的概念,从广义方面理解,认为红树植物包括了潮水所能到达的海岸上所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其组成成份并非全部都具有红树科植物的特征。因此,有人根据其组成种类和群落生境,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从狭义方面理解,认为红树植物只包括受海潮浸及的、红树科植物特征显著的木本植物群落。本文指的红树植物是广义方面的概念,包括了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某些红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1科11属14种(除红树科和海桑属之外)红树植物花粉形态作了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数据测定,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摄片研究。这14种红树植物花粉是海榄雌,水芫花,水椰,榄李,红榄李,银叶树,小花老鼠勒,老鼠勒,海漆,杨叶肖瑾,玉蕊,桐花树,尖叶卤蕨,卤蕨,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指示植物,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可推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追溯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  相似文献   

7.
厦门凤林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清 《海洋学报》2008,30(4):147-153
2004年冬季在集美凤林类似底质类型、盐度和潮位的海湾地段4个断面,就不同红树植物林中的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线虫是凤林红树林中小型底栖动物中的绝对优势类群,占到小型底栖动物的76.1%~96.3%;从丰度来看,旧区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较少,有污水流过的光滩数量较大;4个断面共鉴定出海洋线虫37种(分类实体单元),其中新区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旧区白骨壤林中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出现的物种来看,新区秋茄林、旧区白骨壤林和光滩上出现的优势种和摄食功能群的类型各不相同。从4个断面13个站位进行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结果推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与不同的红树植物形成的沉积物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宗岱 《海洋科学》1993,17(3):17-18
1 中国红树林的种类及其分布 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是热带海岸独特的景观。红树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区域的高、中潮带,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高潮线附近具有水、陆两栖现象。在组成红树林的种类中不仅包括红树科植物,而且包括多种其他科的植物共同组成红树林群落。根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已达24科30属82种,目前我国已发现16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涵韬  林鹏  郑文竹  孙晟  郑志强  林凡  陈鹭真 《台湾海峡》2001,20(1):66-71,T005
本研究工作以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7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A260/A280在1.6~2.0之间),得率高(DNA平均得率约为120×10-6m/m,FreshWeight),片段完整(片段大小约为23kb左右)的基因组DNA,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并利用这9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52条DNA带.利用UPGMA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并与传统的分类进行比较,发现结果相符,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莲、秋茄两种红树群落掉落物能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鹏  林光辉 《海洋学报》1990,12(4):523-528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滩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通过掉落物,红树群落为这些地区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影响了这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也对这些地区的渔业及水产养殖业产生一定的影响[1].本文应用热值测定,首次研究了中国两种常见红树群落即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掉落物的能流特性,以期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掉落物能流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红树林的特殊性,并为红树林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林区渔业和养殖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器官碳(C)、氮(N)、磷(P)以及沉积物中有机碳(sedimental organic carbon, SOC)、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三个演替阶段的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和沉积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在三个演替阶段植物中均表现为叶、茎大于根(P<0.05),白骨壤叶和茎的N、P含量显著高于秋茄和木榄(P<0.05),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对于养分的利用策略不同,演替初期为竞争,演替后期为防御。相关性分析显示,秋茄茎与根中的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木榄叶与茎中的N含量、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树植物叶、茎的N、P含量与土壤SOC、TP以及C:N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由海向岸的群落演替,红树植物生长从N限制转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红树林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它包括红树林生态系及相关的土壤、海水、底栖动物、鸟类和红树植物。我国现有红树植物37种,自然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面积14 000公顷。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不合理开发对红树林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造成面积锐减,资源濒危,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建立了12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约50%的红树林面积。  相似文献   

14.
深圳福田红树林区7种红树植物叶热值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7种红树植物叶热值和灰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种红树植物叶的灰分含量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2)7种红树植物叶中,大戟科的海漆、梧桐科的银叶树这两种红树植物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其余5种红树植物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3)从干重热值的季节变化来看,2001年1月(冬季)、2001年4月(春季)7种红树植物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2000年7月(夏季)7种红树植物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2000年10月(秋季)7种红树植物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4)7种红树植物叶的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存在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但7种红树植物叶的去灰分热值均是秋季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经过15年种间竞争后的外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湾典型红树林群落特征开展实地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是无瓣海桑群落中的优势种,而秋茄仅在该群落北侧与无瓣海桑少量混交,秋茄+无瓣海桑群落为种植秋茄和无瓣海桑的茂密混交林;(2)调查幼苗天然更新情况中发现,在两个群落中秋茄均有幼苗自然生长,但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3)生长状况的调查发现,无瓣海桑长势较秋茄差,其倒伏数量和倒伏程度明显比秋茄严重;(4)无瓣海桑在秋茄+无瓣海桑群落中的生长状况优于在无瓣海桑群落,倒伏程度较轻。综上可见,无瓣海桑在福建省厦门市该研究样地及其周边更新成林和扩散困难,未有入侵秋茄群落的优势;无瓣海桑在风浪环境下,较秋茄更易出现倒伏和枯死等不可逆生长现象;红树林种植过程中采用"外来种+乡土种"的模式,可提高整个林分的抗风浪能力,但需注意种植布局规格的合理性,可避免外来速生快长种与乡土种紧邻混交产生较大的种间竞争,减小对乡土种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9年春季在胶州湾西北部潮滩湿地进行的7个断面3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单变量指数法、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9年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采集到的51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多毛类18种、软体类17种、甲壳类11种、其它种类5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11.5ind·m-2,平均生物量124.7g·m-2,优势种为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用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NMDS)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4个,包括潮滩湿地西南群落Ⅰ、潮滩湿地东北群落Ⅱ、潮滩湿地中部群落Ⅲ和潮滩湿地低潮群落Ⅳ。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群落Ⅰ和群落Ⅱ的特征种为日本大眼蟹,群落Ⅲ的特征种为缢蛏,群落Ⅳ的特征种为菲律宾蛤仔,且菲律宾蛤仔也是群落Ⅳ与群落Ⅰ、Ⅱ和Ⅲ的分歧种。群落Ⅲ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而群落Ⅳ的最低。生物-环境(BIOENV)分析表明,影响胶州湾西北部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环境因子主要为海水盐度、沉积物粒径、滩涂养殖种菲律宾蛤仔丰度以及污染因子重金属汞、镉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红树植物药用状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红树植物20科37种,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民间药用的红树植物主要有13种.已经有26种红树植物涉及到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木榄、秋茄、老鼠勒、榄李、海漆、木果楝、桐花树、白骨壤和玉蕊等研究较多.主要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二萜、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和生物碱等,显示抗菌、抗肿瘤、拒食、酶抑制、降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药物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99种,其中,多毛类占39%,软体动物占23%,种类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年平均生物量为45.04g/m2,秋季高于春季;平均密度为384个/m2,春季高于秋季,南麂岛西北面有一个高生物量区。本文还应用群落特征指数及多维调节(MDS)方法分析了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可分出代表该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的沿岸区外,尚可再分出4个特殊的区域,各区有自己特有的优势种;各区的群落结构与水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西的银叶树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属梧桐科银叶树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红树林中的一种乔木树种,分布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海岸。在我国,银叶树仅在广东、海南、广西和台湾等省有少量分布。银叶树一般分布在高潮线附近的潮滩内缘或大潮、特大潮才能淹及的海、河滩地以及海陆过渡带的陆地,属于比较典型的水陆两栖的半红树植物种类。为了充分了解广西银叶树的地理分布及其群落学的特征,我们最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专门性调查研究。本文就是根据此次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写成的,意在为广西银叶树的保护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