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根据德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含水层厚度、富水性、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等能充分反应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的5个指标,建立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并用计点系统模型及GIS技术进行研究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较高和高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29.7%,地下水水量保护管理形势较为严峻;发现地下水水量脆弱性在地下水补给区相对较低、在排泄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名鹏  韩光海 《地下水》2008,30(5):37-40
宿迁市地质环境研究程度偏低,尤其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随着宿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环境状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以2006年度江苏省地质勘查补助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宿迁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预防地下水污染以及加强地下水监测等措施,促进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根据规划区的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条件,在明确适宜性分析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将新规划区分为:地下水供水潜力区,休闲娱乐区、地质遗迹保护,防护林带,城市建筑区、生态农业区、垃圾及污水处理区,并对地质适宜性分区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韩建秀  张春亿 《地下水》2007,29(1):102-105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及浅层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江苏省宿迁城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DRIAC防污性能评价模型,通过进行防污性能计算和防污性能分区划分,对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研究区防污性能综合指数为1.1~4.57。并根据计算结果,将防污性能分为3级。Ⅰ级(V 3.0),防污性能较好;Ⅱ级(3.0≤V 3.6),防污性能一般;Ⅲ级(V≥3.6),防污性能较差。宿迁城市规划区的Ⅰ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占总面积的17.97%;Ⅱ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3占总面积的21.4%。Ⅲ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占总面积的21.4%。研究成果可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下水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斌 《地下水》2012,(2):42-44
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省份,主要城市多依河流分布。城市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资源。随经济的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省内主要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省内的主要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现象进行了分析,目的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学英  贾立伟 《地下水》2007,29(4):80-81,137
地下水是银川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阐述了银川市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39个丰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结果,对德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沿地下水渗流途径,TDS以及Mg2+、Na+、SO4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Ca2+浓度却呈下降趋势。(2)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在渗流途径的上游,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和HCO3-Ca+Mg型水为主;在径流途径的下游或排泄区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型水和HCO3+SO4-Na+Ca型水为主。(3)区内铁锰污染比较明显,部分地区总铁和锰的含量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铁锰超标主要是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总硬度超标明显,39件水样中12件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闫震鹏  梁世云 《地下水》2010,32(5):29-3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合理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提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下,河南平原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城市地下水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勘查、规划、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据出了会弹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富赟 《地下水》2011,33(5):44-46
在阐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陇东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保护对策.指出必须坚持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基本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地下水合理利用的分阶段目标,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亮  杨明楠 《地下水》2010,32(5):8-9,37
结合采兔沟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地质、地貌、植被等特征,以神东锦界煤矿为例,分析了当地煤炭开采对保护区内含水层结构、地下水水量和地下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得出每年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排泄量为843万m^3;简述了采煤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保护区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依法管理、严格限制新入区煤矿数量、水权交换、政府补助煤矿治理等几项开采和治理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桢  高雪  高伯贤 《地下水》2014,(6):114-116
通过野外调查、原位试验、测试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预测和分析井田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根据井田的实际情况,从控制可能产生污染的全过程、地下水监测和地下水污染应急措施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建峰 《地下水》2009,31(5):59-62
水资源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地域分布不均,区域超采,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扩大,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分析了廊坊市水文地质、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在此基础上概算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对未来廊坊市水资源预测及供需分析,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外环境地质研究和工作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下,国际环境地质研究和工作的主要态势和重点研究内容,着重介绍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矿山环境,生态地质,地质作用与人类健康七个领域的国际重要活动和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席新海  姚青  王喜军 《探矿工程》2014,41(11):60-62
郑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该地区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黄河沿岸水资源的集中开采,集中的渔业地下水开采和基坑降水,已经引发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对京广高铁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在全面调查了郑东新区的地质背景、自然地理及京广高铁沿线地下水开采情况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的基本状况,详细分析研究了郑东新区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和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深入分析了烟台市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建筑场地稳定问题、地基岩土特性的有效利用问题、供水水源问题、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环境的利用与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周晓玉 《地下水》2010,32(2):43-46
为了保护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环境,进一步合理开发该区浅层地下水,在对信阳市市区大量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饮用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工业锅炉用水评价及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虽没有极差的Ⅴ级水,但在人口集中和用水集中的市区均为较差的Ⅳ级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人口集中带来的生活污染是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次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这些理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