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历时5个多月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于2006年2月10日评选揭晓,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书法作品最终入选。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志。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简洁明了,凸现中国特色。它以我国书法的笔调抽象地画月球,人的脚印踏上月面,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述了中国人国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中国“嫦娥”1号卫星及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底运抵发射场区2007年春择机发射。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明了探月的科学意义,我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撰写了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相对于地球卫星而言,指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进入行星际空间甚至距离地球更远的空间对太阳系内或者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进行探测. 从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航天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提高,对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的探测,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我国也加快了对月球的探测步伐.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获取到大量科学数据和全月影像图,并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任务.2010年10月1日,我国又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并成功开展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都大大提高.描述了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轨飞行的初步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4.
据近日召开的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透露。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该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了全景相机的科学载荷,负责获取巡视器着陆区的月球表面影像。全景相机共有两台,采用双目立体成像,实际工作时保持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不变。参考地球测绘、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多个相似案例,使用一种改进的平差模型,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模型能够消除不同立体像对间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偏差,使平差结果更加可靠,为我国探月任务中月表全景相机影像数据的摄影测量处理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用德尔他-2火箭发射了一对名为“圣杯”的探月卫星,其全称是“月球重力恢复和内部实验室”(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GRAIL)月球探测卫星,它们将对月球进行详细的勘测,绘制精确的月球重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① 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登月探测照片② 我国将来的登月舱想像图③ 设想的我国探月卫星示意图④ 欧洲空间局2003年9月27日发射的"智慧一号"探月示意图⑤、⑥月球的南、北极,"月球勘测者"在其附近(红圈所示)发现冰物质⑦日本计划于2005年发射的"月亮女神"(Selene)月球探测器和登陆舱⑧可能用来发射探月卫星的中国长征三号火箭示意图  相似文献   

8.
宇宙信息     
嫦娥1号成功撞击月球 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探月光学有效载荷系统含CCD立体相机与干涉成像光谱仪两台光学遥感器,CCD立体相机完成的科学目标主要是与激光高度计配合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文章主要叙述了三线阵立体相机的工作原理,定标内容、目的以及CCD裸片像元检测和整机的相对定标和绝对定标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保障其在空间环境运行的安全和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云南天文台全日面Hα色球望远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实时提供太阳活动数据资料,协作完成特殊时期空间环境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11.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任务后,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于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2020年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并与部分参研.参试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这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为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出地球;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从月球挖到的月壤,安全回到祖国大地。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月球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各空间强国都在积极筹备探月之旅,我国的探月方针和计划也已经初步拟定,"嫦娥工程"业已顺利展开。幻想有朝一日我们自己登上了月球,在那里仰望无垠太空、品味星夜之美,那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星象呢?苏宜教授的这篇文章将带领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神游月面、意指星河,饱览月球上的壮美星空。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24日,我国用长征3号丙增强型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5号飞行试验器,大家都亲切叫它“小飞”。火箭把“小飞”送入了近地点高度为209千米、远地点高度413000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小飞”的主要用途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未来的嫦娥5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提供技术支持。11月1日,”小飞”的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从而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日本SELENE月球探测计划和卫星间多普勒跟踪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平劲松  RISE  Group 《天文学进展》2001,19(3):354-364
日本月球探测计划(SELENE)定于2004年夏季利用HIIa火箭发射一组共3颗绕月人造卫星。他们是主卫星、跟踪中断卫星和空间VLBI电波源。其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利用对绕月卫星的多普勒跟踪数据精确测定月球重力场,研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SELENE计划中实现这个科学目标的关键技术是引入中继卫星,目的在于当处于低轨道的主卫星飞行到月球背面地面观测站无法观测时,采用卫星间跟踪方法(SST),建立地面站与主卫星之间的联系,以得到月球背面重力场的直接测量数据。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四程卫星间多普勒跟踪模式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针对SELENE计划中采用的特殊四程多普勒跟踪模式建立了卫星相对观测站速度与跟踪信号多普勒频移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利用GEODYNⅡ定轨分析软件处理SELENE多普勒跟踪数据的流程。  相似文献   

16.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跨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工程主要分“绕”、“落”、“回”三期,现处第一阶段。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场、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分系统是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的一个分系统,是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测控系统的USB系统共同完成嫦娥一号卫星在除发射段外的各个轨道段的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17.
嫦娥工程获得了大量月球探测数据。针对让公众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月球信息,更好了解月球知识的需求,地面应用系统提出了建立基于WebGIS的月球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三维月球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开发WebGIS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技术,重点阐述了月球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场景可视化渲染等三维GIS可视化关键技术,为建立我国的三维月球可视化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8,(1):72-73
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终得实现,公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乘坐长征火箭傲然腾飞,开始了奔月之旅。为了配合嫦娥计划的宣传,为了给嫦娥一号助威,由北京天文馆和SOHU网等主办的“金秋览月——望远镜看月球”活动,10月19日在全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为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保障其在空间环境运行的安全和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云南天文台全日面Hα色球望远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实时提供太阳活动数据资料,协作完成特殊时期空间环境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天文爱好者》2014,(1):26-31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又叫“嫦娥工程”,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采样返回探测,即“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完成,其中发射和运行的嫦娥一3是完成第二阶段落月探测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