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在分析容积率对于城市地价影响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应用有关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模型,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对南京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样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地价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但建立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型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城市规划按地价理论来实施并且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地价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必要的。研究地价、城市规划的关系,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地价理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为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寻找内在规律,为编制出最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在城市中形成最佳地价空间分布及地价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的城市设计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理想的城市空间仍然难以获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设计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回顾城市设计概念和内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城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在分析阐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下必须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一体化融合之路。最后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认识、法规体系、研究重点和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城市设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对城市建筑实体的空间组织和管理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组织的概念、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理论概括,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环境危机引发了诸多公共健康问题,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常态问题。基于2000年后西方学者对城市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的论述,从医学地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规划学3个视角对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述评;并在现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维度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健康维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理论基础,整合并重构健康与可持续性研究框架。我国应以广义城市环境系统为平台,以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两重性为出发点,基于健康维度重构可持续性的研究框架,为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该文对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重新思考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综合运用,重点探讨城市绿地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研究热点。综合分析发现,将绿地功能研究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对生态环境和宜居生活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同时,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断减少的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其休闲健康功能需求的增长间形成了一种空间错位。如何合理规划绿色空间,发挥绿色空间的效用和功能,已成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实践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系统论述和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学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理解及研究成果,提出目前城市绿色空间的相关研究内容和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密切结合城市规划实践,以城市规划需求为目标导向;(2)建立了引进、吸收和转换的机制;(3)积极推进城镇化研究的国际合作;(4)以全球视野促进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接轨;(5)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注,促进了很多分支学科的发展。中青年城市地理学者在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新趋势、城市产业演化、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城镇化格局的重塑、中国发展模式的新解释、大数据的应用、定性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探讨。未来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应该继续强调服务于城市规划实践;吸收其他学科优势,总结中国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地理学者应当掌握对国家城市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的话语权;继续加大国际合作研究力度,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具有缓解雨洪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构建城市水文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山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区域之一,其海绵城市建设受到自然地形、气象水文和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山地水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将生态水文体系与海绵城市规划两者间的理论性和技术性耦合,提出重庆都市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一般途径,从建设目标、生态空间、雨水单元、场地规划等角度制定规划管控措施,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实现山地海绵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的地域现象,城市-区域成为西方近几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梳理出“城市-区域”概念的演进过程和城市-区域形成机制的研究脉络,指出了城市-区域研究的新动向.城市-区域概念是在“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网络”概念基础上理论创新而来的;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城市-区域形成的重要驱动力,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区域是内生的过程;理解城市-区域的动态过程并比较分析这一过程中的多样性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过程,对国内外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人类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指出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态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浩飞龙  张杰  王士君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2):2396-2409
城市舒适性理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解释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动力的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70年的研究历史,而中国相关的研究甚少。新时期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已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而城市舒适性理论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视角。论文首先从城市舒适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探讨、理论形成、水平评价以及舒适性影响的实证研究4个方面的梳理入手,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的研究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舒适性概念引入与评价、舒适性与人才流动、舒适性与创意产业集聚、城市发展与舒适物配置4个方面系统总结国内的城市舒适性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在比较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从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视角提出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人才迁移及城市规划研究中借鉴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实证经验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科学命题.其中,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交通及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围绕影响城市交通及其碳排放的城市空间结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展开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利于节能减排的空间结构模式与调控策略.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空间结构要素与交通能耗的综合关系模型来说明二者的关系,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在模型中引入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以便更好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的影响.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  相似文献   

13.
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的比较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住空间关系因其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要素关系而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是职住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学科背景的差异各学科关注了职住关系问题的不同方面,其研究立场和结论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梳理职住关系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存在的争议,从学科背景这个全新的视角探寻了研究结论差异性的根源,进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分析发现:社会学侧重于社会政策和个体属性差异影响下的弱势群体职住空间错配研究,对“职住空间错配”假说的存在有较大争议;城市经济学强调市场对职住空间关系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职住分离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城市规划学者试图通过测度城市通勤验证职住平衡的有效性,虽然备受争议,但其仍是城市规划的理想模型和指导思想;城市地理学则从宏观的空间测度和微观的个体行为变化洞悉城市空间重构及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总结认为,地理学者应在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宏观方面要加强基于大数据和全要素信息的职住空间关系集成模型构建和精细化模拟研究,微观上,基于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职住关系对个体或特殊群体的影响及其响应的系统研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能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及用地效益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应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探究不同产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不仅关注城市数量结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静态为主向动态化转变,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必须的功能性用地及用地比例的理论框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规划实施效能研究已开始由定性走向定量,引入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以深圳为案例从定性与定量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调控效果显著:①城市规划对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与引导十分有效,使得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②城市规划对特区土地利用的调控效果较好,城市建设基本按照规划进行;而城市规划对特区外土地利用基本失控,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城市规划没有起到应有的调控作用。③城市规划管理对土地利用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审批用地挤占了大量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等,引起了深圳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欧洲掠影     
刘兰 《地理教学》2011,(24):2+65-F0002,F0003
1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到的巴黎城市空间布局。巴黎城市规划独具特色,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在3.5层,布局严整,密度适宜,设计极富韵律和美感。在新时期住房需求的强大压力下,巴黎并没有在老建筑保护方面作出让步,历史遗产保护反而更加严格,“视旧如命”成为巴黎城市规划的癖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是否可以借鉴其理念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世界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迅速崛起,世界城市网络逐渐形成,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城市学界的重视。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城市研究的历程,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研究阶段、世界城市理论形成阶段和世界城市理论发展阶段。概括了当前世界城市研究的主要流派和动向,并对国外学者关于世界城市概念、功能、分类、形成机制以及世界城市网络等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综述。最后,简单地分析了国内学者在世界城市研究领域的历程和现状以及对我国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风险成为制约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韧性作为一种城市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如何提高城市抵御、消解、适应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建设有韧性能力的城市,正成为当前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亟待探索的新课题。论文在概述城市韧性的研究缘起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多种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灾害扰动)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城市韧性框架、城市韧性评价及模拟研究等方面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市韧性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指出当前城市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差异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对城市韧性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应以理论框架为引领,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评价研究;以机理解析为支撑,实现城市韧性的动态模拟与决策预警的新突破;以实证研究为导向,继续加强多学科融合和探索城市韧性的应用模式;遵循差异性规律,实现城市规划治理从统一的“多城一策”向灵活的“一城一策”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居住与城市环境的地理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建筑、房地产、城市经济、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70余位中日学者和城市管理部门、产业界专家参加了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刘筱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61-365,375
20世纪末,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的变革使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巨大的挑战.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使城市的重要地位突显,而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则成为社会持续发展、更富竞争力的关键.以企业家式城市经营主义为核心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管治模式使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得到重新确定.文中以广州为例对城市管理向管治转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以政府参与城市管治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为出发点,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规划创新以及广泛社会互动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广州企业家式城市管治模式特点,包括城市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