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昌鱼是半透明的“鱼形小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次文昌鱼人工增殖放流在厦门举行厦门文昌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脊索动物头索类生活的现存种类,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享有“5亿年前活化石”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05年11月13日,厦门市海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生物学家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一个距今5.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华夏鳗”潜心研究,发现“华夏鳗”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原始脊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这一研究成果将脊索动物的演化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万年。  相似文献   

4.
古化石惊起波澜1999年2月18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等发现的一种原始硬骨鱼——斑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被列为封面标题新闻,同时还配发了大英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权威、系统动物学家阿伯格博士发表的评述。阿伯格博士称,朱敏等所展示的原始硬骨鱼具有意想不到的特征组合,将迫使我们重新考察脊椎动物进化树;该鱼的发现对“辐鳍鱼类”  相似文献   

5.
从文昌鱼个体发生谈脊椎动物起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脊椎动物是从哪一类无脊椎动物进化来的?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又是怎样发生的?有关脊椎动物起源的问题一直是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可能不仅因为脊椎动物起源代表动物进化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由无脊椎骨到有脊椎骨和由无背神经索到有背神经索,而且因为有关脊椎动物起源涉及我们人类自身起源的问题。关于脊椎动物起源,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由Garstang(1894)提出的,即头索动物文昌鱼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始祖相似,也可以说文昌鱼是脊椎动物始祖的现存代表(Jollie,198…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对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与生长发育关系方面,而对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的研究则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方面,环境因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水体污染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受损,使海洋脊椎动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数目与种类骤减之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海鞘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研究胚胎发育机制和脊索动物统进化的典型材料。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类群,比尾索动物海鞘更接近于脊椎动物。但最近的研究却有了相反的观点,这导致了脊索动物进化历程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介绍这两类原索动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的进化地位以及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七鳃鳗”,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圆口纲”,不属“鱼纲”。不少人把七鳃鳗说成是鱼,那是错误的。就如同说鲸鱼是鱼一样会闹笑话;因为鲸鱼属“哺乳纲”。圆口纲,是脊椎动物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其中分“七鳃鳗”、“盲鳗”两个目,现在已知约有50个种。其独有特征为:(1)口漏斗状,无上下颌,不能自由开合;(2)只有简单脊索,无脊椎;(3)只有奇鳍(背鳍、尾鳍),无偶鳍(胸鳍、腹鳍);(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顶正中线上;(5)有“鳃囊”,呼吸时水不从口进入;……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VC)广泛参与动物体内诸如羟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多种生化反应。大多数脊椎动物具备VC合成能力,其中L-古洛糖酸-1,4-内酯氧化酶(GLO)是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GLO在体内合成位置随脊椎动物进化地位从低到高总体上呈由肾脏向肝脏转移,最后消失的趋势。GLO基因突变是导致某些脊椎动物无法合成Vc的原因。此外,GLO的活性还受物种、性别、发育阶段、季节变化以及食物中抗氧化剂的影响。然而,导致部分脊椎动物缺乏Vc合成能力的原因及其在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岛海豚馆里有四头北太平洋宽吻海豚,经过驯养师的教练,能表演唱歌、跳舞、转呼拉圈、高空顶彩球等20多个精彩节目。四头南美海狮则会表演握“手”、套圈、顶球、单“手”倒立、学人走路等16个节目。反过来看,我们不能训练带鱼、鲳鱼、鲅鱼、加吉鱼等表演马戏团节目,因为它们是海鱼,而海豚、海狮则是海兽,同是脊椎动物,而海中哺乳兽的进化级次比鱼类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姜玉香 《海洋科学》1988,12(6):67-68
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对外源物质伤害的防御机理,概括地说是对入侵异己物质的识别和反应。无脊椎动物不存在B或T淋巴细胞系统,在体液因子中也没有免疫球蛋白存在。因此,无脊椎动物的防御系统有别于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2.
文昌鱼是一种珍贵海洋动物。它的形态结构特殊,既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脊椎动物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与典型代表。人们将文昌鱼视为脊椎动物的祖先,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具有鳃裂、脊索和神经管为依据的。文昌鱼作为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生物教学的宝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的高度重视。文昌鱼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海珍品,  相似文献   

13.
常常看到杯盘狼藉的餐桌上蟹壳成堆,海产品加工厂虾壳满地,全世界年产100亿吨之巨。对于这些人们惜唾而弃的虾壳、蟹壳,科学家们称之为“甲壳质”,并冠之以“第三大生命要素”。纵观地球生物,可分为两大生物群体,即细胞壁中具有甲壳质的生物和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具甲壳质的生物进化为菌类、节足动物,而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则进化成植物和脊椎动物。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大生物群体彼此相互攻击、防卫,又相互利用、依存,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  相似文献   

15.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条件下文昌鱼耗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嫣  朱锦天 《海洋科学》2002,26(6):18-19
文昌鱼 (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TchangetKoo)属于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科 (Branchiostomidae)。在系统演化上 ,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据Carrol1988年认为文昌鱼是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的无脊椎动物[9]。因此它成为了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珍贵材料。文昌鱼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其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但是据方永强等1978年的调查结果 ,由于栖息环境改…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后生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的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作者综合分析文昌鱼2科7个种的51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学术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国内外都投入力量进行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方永强等课题组历时12年,围绕着“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海洋学报》、《台湾海峡》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40篇。论文发表后有9个国家44位科学家函索。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动物系主任提出交换留学生。最近,在厦门召开了“文昌鱼生殖内分必调控系统的发现鉴定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简介:舒柯文(Corwin Sullivan)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本科毕业,多伦多大学获得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学术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的英文编辑。经常在中国和他的故乡加拿大进行野外古生物考察。不忙野外的时候会在研究所做恐龙和其他中生代脊椎动物的研究,或者努力学习汉语。这本书是他对古生物科普的首次主要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脊椎动物的补体系统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特异性免疫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具有裂解细菌和自身衰老细胞、调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及产生炎症反应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鱼类的补体系统也有类似于高等脊椎动物的免疫功能(Sakai,1983,1984;Jenkins et al.,1990,1993;Boesen et 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