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早前寒武纪多期变质变形区的韧性剪切带,根据其与变形变质的关系可分为(1)早期主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主期韧性剪切带;(2)晚期叠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叠加韧性剪切带。主期韧性剪切带糜棱岩,退变质和新生面理等标志,其高应变特征主要通过岩石中片理和线理发育程度,矿物定向程度,矿的粒度及应变大小表现出来。由于主期声望生剪切带内的片理和线理及矿物组合与围岩中的相同,因此相同岩石的  相似文献   

2.
辽西中元古界魏家沟岩群是四堡构造运动的构造产物,区域上经历了2期变形.第一期变形机制为中浅部构造层次的水平剪切流变,同时伴生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该期构造变形直接导致魏家沟岩群碎屑岩由层状体转化为片理化、条带状构造的似层状体,主要构造形迹有透入性片理、糜棱叶理、矿物线理.第二期变形以先期片理、糜棱叶理为变形面,形成一系列的褶皱构造和褶劈理构造,发生于浅部构造层次,其地质意义在于为铜多金属矿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及动力.  相似文献   

3.
王章琼  晏鄂川  刘毅学 《岩土力学》2014,35(5):1317-1322
片岩因受片理面影响,其变形行为和破坏机制与一般岩体存在明显差异。为此,采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十堰-房县高速通省隧道武当群片岩在片理面倾角分别为0°、45°、90°时的变形参数各向异性特征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片岩变形参数及破坏模式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按照弹性模量E由大到小的顺序,试样的片理面倾角依次为:90°、0°、45°;按照泊松比v由大到小的顺序,试样的片理面倾角依次为:45°、0°、90°。片理面倾角为0°时试样以垂直片理面方向的压断破坏为主,45°时试样以沿片理面方向的纯剪切破坏为主,90°时以劈裂破坏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电镜扫描、FLAC3D数值试验结果等,分析了片岩变形破坏各向异性的机制,认为主要原因是片理面空间方位与轴向力方向不同的组合,导致软弱结构面——片理面对片岩变形的贡献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早前寒武纪多期变质变形区的韧性剪切带,根据其与变形变质的关系可分为(1)早期主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主期韧性剪切带;(2)晚期叠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叠加韧性剪切带。主期韧性剪切带不发育糜棱岩、退变质和新生面理等标志,其高应变特征主要通过岩石中片理和线理发育程度、矿物定向程度、矿物粒度及应变大小表现出来。由于主期韧性剪切带内的片理和线理及矿物组合与围岩中的相同,因此相同岩石的应变强度比较是识别它的有效途径。比较拟引入反映岩石变形强度的物理参数n(XZ面上平行X和垂直X两个方向上单位长度矿物颗粒数之比)、S(单位体积内矿物颗粒表面积)和R_s(矿物形态应变)作为比较参数。  相似文献   

5.
刘旭锋  周扬一 《岩土力学》2022,43(8):2213-2221
在深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层状岩体,由于高应力的影响,在工程活动中发生因层状结构面诱发的岩体灾害问题。这与深部工程中的真三向高应力环境及层状结构面产状密切相关。为此,基于一种取自某深部金属矿山的层状硬质片岩,开展了考虑片理方位的真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获取了该片岩在两种片理加载方位下,不同应力差条件时,试样的变形、强度及破裂数据。结果表明,该硬质片岩的力学特性受片理加载方位和应力条件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当中间主应力σ2平行片理走向时,试样的脆性更强,且最小主应力σ3 越小脆性越强。当σ2垂直片理走向时试样的强度更高,但强度随σ3增加而增加的敏感性较弱。当σ2平行片理走向时,试样的破坏均以沿片理的剪切为主;而当σ2 垂直片理走向时,试样在低σ3 时,主要发生穿片理的拉破坏,高σ3 时,则转变为沿片理的剪切破坏。试验结果对陡倾层状硬质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当片理走向与洞轴线的夹角较小时,浅层围岩片理面的法向应力释放程度较高,易发生受片理结构控制的脆性破坏;反之,夹角较大时,岩体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粤西云开隆起的东部吴川—四会大断裂的西侧,大田顶混合岩田弧形构造带的轴部.区内的变质岩为寒武系八村群,岩石主要是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变质砂页岩及混合岩.岩石的片理,片麻理均呈向南  相似文献   

7.
对南加利福尼亚东半岛山脉糜棱岩带中的糜棱岩和糜棱状片麻岩,进行了显微构造分析,它们是在低级绿片岩相一角闪岩相变质条件范围内形成的.在所有变质等级中,都找到了C面和S面形式的复合面状组构.破碎的长石、膝折的黑云母和石英的塑性变形都是低级绿片岩相的特征.在中一高级绿片岩相中,正长石颗粒表现为构造重结晶结构,而斜长石则显示出低温且有较小恢复的可塑性.递进旋转与膝折带组合成的尖顶式褶皱构成了黑云母条纹构造.到绿帘石角闪岩相或更高级的变质相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宿松群变质岩的宏观地质调查,结合室内岩石与矿物的镜下鉴定,测定全岩及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认为该变质岩系曾经过二次变质与变形作用。第一次是加里东期褶皱及变质作用,形成绿帘角闪岩相,其时限为470~448Ma;第二次是印支期,表现为岩石片理化、塑性变形、推复构造及退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其时限为231~211Ma。  相似文献   

9.
华北原地台古元古代热力活动遗迹及其构造边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瑾 《岩石学报》2000,16(1):39-48
热力活动遗迹是由区域变质相带表现出来的。热动力变质作用,除负荷压力外,侧向挤压剪切应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造山带内,由同构造变质矿物组合方向性平行列构成的片理,就是显著的证据。当活动带由侧向缩短而造山时,两侧地块在惯性参照系控制下,受地块底部摩擦力的影响,使侧向挤压力逐渐变小;最后,当相向运动地地块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参照系的稳底破坏增大了侧向压力而产生低温高压变质相,显示出降温升压趋势。成为探索构  相似文献   

10.
西安金盆水库放水塔附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放水塔附近滑坡是金盆水库右岸原1号滑坡体下游边界段的残留体,受短期强降水因素的诱发导致坡体变形、失稳滑动。滑坡体具顺层牵引滑动特征,且平面上,不同区段变形破坏程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与坡体平面旋转有一定的相似性。坡体滑动主要受4组结构面的控制,其中的软弱片理结构面(产状1501703555)与产状为2302903555的另一组结构面构成滑坡的滑动控制面。基岩内发育的大量的软弱片理结构面,大气强降水,滑坡上部相对平缓的地貌及人类工程对地表植被环境的破坏,滑坡体下部喷护层的存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坡体的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11.
沙厂铁矿区上壳岩在太古宙时期经历了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的多相变质作用,这种多相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分布特点是与本区台怀运动旋回的两幕构造变形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不同变质相的矿物组合与不同变形幕构造片理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得出角闪岩相退变是与台怀变形序列的第一幕变形相对应,而绿片岩相退变是与第二幕变形有联系的结论。退变质作用的不均匀性,即其强弱的表现与不同变形幕的构造变形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确定出黑龙江涌泉地区具有洋壳性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由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两部分组成。这些基性火山岩至少发生了两期高压变质,两期高压变质形成的钠质角闪石具有不同成因。早期的钠质角闪石与岩石片理明显不协调、无方向性、在岩石中不均匀分布,可能是在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晚期的钠质角闪石构成了现存片理,可能与后期构造变形有关。由于后期变质、变形作用不均匀及火山角砾岩中物质成份的差异,使得部分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中的角砾及部分胶结物早期高压变质特征得以保留。根据研究区内及相邻地区绿色片岩特征,确定绿色片岩是由经历高压变质的基性火山岩转变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中东部及南部,矿床类型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综合研究表明,石墨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自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变形及岩浆叠加改造三个阶段。控矿构造研究表明,中部石墨矿床主要受由于紧密同斜褶皱改造的变质片理构造控制,矿体翼部薄而转折端较厚。东部石墨矿床受同斜褶皱及顺变质片理的剪切带控制,并被后期沿脆性断裂迁移的热液叠加富集。南部石墨矿床由于受深层次剪切变形带的影响而延伸稳定。在控矿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石墨矿床"层带复合-岩浆叠加"为主体的区域找矿模型。结合已有矿化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条件,提出了马达加斯加4个主要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黑牛洞铜矿赋存于中元古代变质火山_沉积岩中,含矿变质火山-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扬子地台西缘大陆被动边缘裂谷带,经历了至少2次韧性变形,变质达到角闪岩相〔泥质原岩:十字石+铁铝榴石(蓝晶石),变基性火山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铁铝榴石〕。一方面,经构造动力作用(韧性剪切变形),原矿石经过改造形成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矿石或矿化岩(简称剪切型矿石);另一方面,活化、迁移形成的含矿热液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淀积成块状、准块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等矿石,形成以块状、准块状和角砾状硫化物为主的铜矿床。剪切型矿石的特征为: ①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与围岩片理的产状基本一致,发育大量剪切条带、石英不对称透镜体和石香肠、不协调褶皱;② 矿物晶体或集合体一般呈他形、透镜状;在平行片理的面(∥AB面,⊥C)上,矿石矿物集合体呈浸染状、斑点状和薄片状;在垂直片理走向的面(∥AC面,⊥B)上,则呈细条状、透镜状,甚至无根钩状,发育S∧C组构,与围岩变形特征相同; ③ 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对称透镜体、布丁、条带和S∧C组构发育,矿石矿物集合体条带、对称透镜体、无根褶皱,以及与活化、迁移有关的溶蚀结构十分发育。研究结果表明,黑牛洞矿区发育的剪切型矿石和非剪切型矿石是同一构造过程的不同变形阶段,在不同的成矿作用和不同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论断裂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首先,让我们简略地复习一下变质作用的分类和命名。以地质背景为基础,变质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局部变质作用;另一类是区域变质作用。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局部变质作用又可分为:(1)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侵入体边缘地带发生的变质作用;其主要因素是热力;其所形成的岩石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片理构造。(2)压碎变质作用(cataclastic metamorphism),是限于在断层和逆冲断层及其附近发生的变质作用;其主要因素是压力,所以又常常被称为动力变质作用;其所形成的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6.
绿泥石片岩各向异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胜利  陈善雄  余飞  赵文光 《岩土力学》2012,33(12):3616-3623
为研究十堰地区片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开展了武当群绿泥石片岩长方体试样的单轴压缩和圆盘试样的间接拉伸试验,探讨了试样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和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形破裂特性,揭示了不同变形破裂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武当群绿泥石片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平行片理方向强度高,垂直片理方向强度低。该片岩特殊的定向排列片束状构造和片理间的弱胶结作用,致使不同方向上的破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力学机制也不相同。在压应力作用下,泊松效应容易引起平行片理面的张拉劈裂和压杆失稳,垂直片理方向容易发生片理面间的剪切破坏。在同一方向上强度具有一致性,即平行片理面抗压和抗拉强度均较垂直片理面强度大。由于片理面间的抗拉承载力极低,在小角度劈裂荷载下,容易发生张拉劈裂和拉剪破坏,因此,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片理面间的受拉破坏和沿片理的拉剪破坏。研究结果可以为隧道、边坡支护加固和防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类型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类型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时代发生在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其间有3个阶段变形变质作用发生,早期阶段以形成低温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为主,构造片理(S1)与原岩沉积层理(S0)基本一致。中期阶段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为主,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并使早期构造片理(S1)发生紧闭褶皱,也是阿尔泰华力西期造山带变形变质的主期。晚期阶段为退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轻微,变形作用不明显。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变形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藏班戈节浪垭地区念青唐古拉群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志勇  王天武  李才 《世界地质》2004,23(2):128-133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西端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岩,主要有: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经历了两期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期变形稍滞后于变晶作用,形成岩石片理;第二期变形是在片理之上叠加了折劈理。经电子探针分析,岩石中的角闪石、透辉石、石榴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等单矿物均为变质成因的矿物。利用矿物对该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分别为:T=540~695 ℃,P=0.4~0.67 Gpa。研究区角闪石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其年龄为(845±1)Ma,表明其变质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9.
岩体与岩石不同,是由错综复杂的结构面和其所包围的岩块共同组成。岩块是由不同地质年代,不同成因,不同岩性,不同强度的岩石(包括松散岩石和坚硬及半坚硬岩石)组成。其中坚硬岩石及半坚硬岩石占主要成分。结构面包括层面、片理面、冷凝面、侵入接触面、不整合面(假整合)、古风化面和风化裂隙面、卸荷裂隙面以及构造  相似文献   

20.
藏东巴青县北部酉西岩组构造片理形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藏巴青县以北酉西岩组主要由石英构造片岩、钠长石英构造片岩、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组成,构造片理为近水平韧性剪切作用产物。宏观上构造片理构成了宽缓的背形、向形褶皱构造,构造片理上广布一期透入性拉伸线理,将构造片理展平,分布在透入性片理上的线理具明显优选方位,方向为280~100°。根据微观构造分析,韧性剪切指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构造片岩内发育多硅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其形成环境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温度确定为320~500℃、压力0·6~1·1GPa。多硅白云母40Ar/39Ar测年结果为(230±1)Ma,为中三叠世末期。酉西岩组构造片理(韧性剪切作用)与查吾拉—吉塘印支期构造岩浆带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