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对虾幼体对常用药物,如:士霉素、氯霉素、新诺明、痢特灵和呋喃西林等的耐受能力,以及这些药物对幼体的变态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外报道很少。冷本芝等曾就糠虾幼虫对磺胺脒、痢特灵、高锰酸钾、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受能力作过介绍。我们在1990年对虾育苗期间进行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对土霉素、氯霉素、新诺明、痢特灵和呋喃西林的耐受能力,以及这些药物对幼体变态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新的防治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人工育苗阶段危害的方法和进一步明确防治时机,本文研究了铜、锌、铅、镉离子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变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消除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海水对照,铜、锌、铅、镉4种离子的加入浓度各为15μg/dm3时,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显著(0.0250.1);糠虾幼体的变态率反而显著提高(P<0.005).幼体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为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植物饵料对重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可降低其毒性.采用EDTA螯合法和高分子吸附剂去除法均可消除其影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的EDTA有害于幼体,10μg/cm3以下为安全浓度.初步观察到低浓度的铜、锌离子似乎对溞状幼体阶段有益.建议在一般海域进行对虾育苗,在溞状幼体以后阶段,不必采取消除重金属离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幼体发育、摄食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蚤状幼体Ⅰ期发育、摄食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对虾幼体的变态存活有显著影响,饥饿时间与变态率及变态时间呈线性关系.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幼体首次摄食影响显著。本实验中,日本囊对虾的蚤Ⅰ幼体的PNR100应为40h。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卤虫是重要的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能促进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但是,对虾早期幼体摄食卤虫能力较弱,若卤虫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过量的卤虫在育苗池中快速生长,饵料生物成了养殖对象,不利于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日本对虾(Penausjaponicus)早期仔虾幼体有相互攻击、残食的习性,若卤虫投喂不足,相互残食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日本对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习性,从而适当掌握卤虫的投喂量,在生产上有着现实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章程 《台湾海峡》2006,25(2):279-284
本文报道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等4种菌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4种菌按不同比例复合在一起,在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在0.5、1.0、2.0、3.0、4.0g/t、对照组(加药品)和对照组(不加药品)等7组不同微生物密度对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g/t和3.0g/t这三组微生物密度中生存的幼体,其存活、生长及变态率较好,其次是对照组(加药品),第三是0.5g/t和4.0g/t.最差是对照组(不加药品),0.5g/t实验组,可能是菌量不足,4.0g/t实验组,可能是菌量过多造成对虾幼体存活、生长和变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虾幼体真菌病和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由链壶菌(Lagenidium sp.)引起的对虾幼体真菌病和聚缩虫(Zoothamnium sp.)引起的纤毛虫病的病原、病理、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试验场地为河北省唐海县一农场育苗室、八农场育苗室及八里滩养殖场育苗室、试验材料为感染了链壶菌病的幼体及附生聚缩虫的幼体.  相似文献   

8.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育苗期间,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的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存活率略低于后者,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热灭活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培养海洋蛭弧菌类生物菌株DA5,将其以高(11500pfu·mL-1)、低(1150pfu·mL-1)两种浓度加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用水中,研究了无节幼体培育到糠虾幼体期间DA5对幼体变态和存活、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pH、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DA5可显著提高幼体存活和变态率,并在加入后3d内降低或显著降低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而低浓度DA5对试验期间幼体成活、变态及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糠虾幼体Ⅰ-Ⅱ期高浓度处理组水体NH3-N含量有显著升高外,试验期间各组水体pH、COD和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海洋蛭弧菌类生物DA5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控制因子应用于对虾育苗中.  相似文献   

10.
光照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光照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中设定了4种单色光(红、黄、蓝、绿光)及不同光照强度(0、1 500、5 500、12 000 lx)进行实验并就光照对幼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表明:4种单色光对幼体发育变态时间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影响。幼体从ZⅠ变态发育至仔虾P1,蓝光的幼体发育时间最长,为262.83 h,比对照组多28 h;黄光存活率最低,只有14.49%,比对照组低25.00%,差异显著(P0.05)。同时,凡纳滨对虾幼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不同光色的敏感度不同,红光和黄光只对溞状幼体变态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糠虾幼体的发育却有促进作用;蓝光和绿光对整个发育阶段都有影响。光照强度对幼体的存活和变态影响差异显著(P0.05)。幼体从ZⅠ发育至P1,12 000 lx光照下幼体变态发育耗时最长(257.33 h),存活率最低(1.63%)。在溞状幼体期,光照大于1 500 lx时,幼体的变态时间增加,存活率下降。糠虾幼体期可适应光照在5 500 lx以下的环境,而仔虾期则可适应120 000 lx的光照。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调整光照强度,当幼体在ZⅠ时,光强应控制在1 500 lx以下,之后可逐渐增强。本实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育苗期间的光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育苗中,幼体饵料的选择对幼体的发育和提高成活率是至关重要的。 溞状Ⅰ期—Ⅲ期,幼体以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有的地方,以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等单细胞藻类为主;另一些地方,则选用豆浆或豆浆加蛋黄的人工代用饵料。豆浆的营养价值虽比较高,但不及单胞藻类,它易污染水质,不具有单胞藻类所含的活性物质,且影响对虾幼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孵化率卤虫卵,我们自1989年—1992年,进行了去壳卤虫卵工厂化生产和在中国对虾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对虾各期幼体均能正常变态进入仔虾期,其发育速度和密度与投喂卤虫无节幼虫的饵料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对光合细菌在斑节对虾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有效地促进对虾幼体生长发育,提高出苗率,并可改善育苗水质,起到预防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育苗中“红圈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6):17-18
在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底或池壁上经常出现桃红色的斑点,形成为大小不一的红色的圆圈。红圈蔓延迅速,有时在1,2d之内,便暴发和占满着整个池底和池壁。这种现象,俗称“红圈病”。凡是发生红圈的育苗池中,对虾幼体活力下降,厌食,趋光性差,并陆续出现死亡。严重时,虾苗几乎全部死亡。红圈病病原为真菌[1]。该病原菌多发生在光线暗弱的室内育苗池中。目前,有关防治红圈病的报道很少见。1993年4月期间,笔者在进行斑节对虾种苗生产时,对防治红圈病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在斑节对虾生产育苗池中…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刘楚吾  杜涛  刘丽 《海洋科学》2004,28(1):11-14
采用不同的饲料系列饲养各阶段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幼体和仔虾,实验结果表明:在潘状幼体期(Z)~糠虾幼体Ⅱ期(M2),投喂骨条藻 人工配合饲料系列,比单纯投喂骨条藻或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活率分别高18.5%和26.7%;糠虾Ⅱ期(M2)以后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的差别;在人工育苗后期,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卤虫无节幼体,育苗的成活率并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贻贝幼体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卤虫幼体育苗成本相对较高,占育苗成本费用40%[1]。而用蛋糕、蛋黄等代用饵料营养不足,且对水质污染较重。寻找合适的代用饵料,已成为降低育苗成本的一条可行途径。作者于1997年应用贻贝幼体进行对虾育苗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点设在岚山对虾育苗场,育苗水体1000m~3,均为室内水泥池。培育池为长方形,每池40m~3,共用4个。卤虫培育他2个,贻贝幼体培育池2个。育苗池采用小型室内对虾孵化池。孵化池为2m×2m×4m,有效水体为15m3,共用5…  相似文献   

17.
牟氏角刺藻(Chaetoceros muelleri)是鱼、虾、贝、海参等幼体的优良饵料。特别是在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育苗中,其饵料效果更为优越。投喂本藻,对虾溞状幼体可以顺利地变态到糠虾期,而无需添加轮虫(Rotaria spp.)等动物性饵料,成活率可达85%,与投喂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相比,可提前 4—5天发育至糠虾期,平均成  相似文献   

18.
胜利原油对对虾受精卵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于1980—1981年系统地观察研究了胜利原油对渤,黄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及各发育阶段幼体成活、变态、摄食的影响。为今后对虾人工育苗、养殖及渤海对虾资源增殖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石油污染生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对对虾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水生生物在外界物理因子的影响下产生相应的变化,以寻求对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1]。研究表明,超声波对生物体活组织具有相当强的穿透能力,生物活组织能吸收透入到它内部的高频机械振动能量而产生各种生物效应[2]。作者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和斑节对虾(P.monodon)无节幼体进行辐照,探讨超声波对对虾无节幼体发育变态的影响,旨在寻求有利于促进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物理因子。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  相似文献   

20.
孔雀绿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雀绿(Malachite)也叫苯甲醛绿(Benzaldehyde green),是一种三苯甲烷染料,分子式为C_(23)H_(25)N_2C1;通常应用的商品为其草酸盐2(C_(23)H_(25)N_2)·3C_2H_2O_4。 在目前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应用孔雀绿治疗虾卵孵化过程中的真菌侵袭,防治各期幼体的真菌病较为广泛。但是,孔雀绿对各期幼体的毒性,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孔雀绿对对虾受精卵、各期幼体的急性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