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益生菌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章程 《台湾海峡》2006,25(2):279-284
本文报道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等4种菌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4种菌按不同比例复合在一起,在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在0.5、1.0、2.0、3.0、4.0g/t、对照组(加药品)和对照组(不加药品)等7组不同微生物密度对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g/t和3.0g/t这三组微生物密度中生存的幼体,其存活、生长及变态率较好,其次是对照组(加药品),第三是0.5g/t和4.0g/t.最差是对照组(不加药品),0.5g/t实验组,可能是菌量不足,4.0g/t实验组,可能是菌量过多造成对虾幼体存活、生长和变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抗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特异性卵黄抗体(AHPND-VpIgY)应用于育苗生产,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弧菌总数、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评价了AHPND-VpIgY在育苗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体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0.1g/m3和0.2g/m3AHPND-VpIgY组的相对保护率为35.7%和57.2%,两者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组(P0.05);两组的育苗成活率为50.8%和57.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1%和25.6%。各实验组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水质无影响。综上,特异性的AHPND-VpIgY能在不改变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存活率、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苗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低盐度条件下,二溴海因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在0.2、5和20三个盐度水平,随着二溴海因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盐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实验2和实验3研究了盐度、二溴海因浓度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长期生活于二溴海因环境中,可导致对虾处于应激状态,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免疫因子,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生长速度下降,而在饲料中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促进对虾生长又可起到饲料蛋白质节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照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光照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中设定了4种单色光(红、黄、蓝、绿光)及不同光照强度(0、1 500、5 500、12 000 lx)进行实验并就光照对幼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表明:4种单色光对幼体发育变态时间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影响。幼体从ZⅠ变态发育至仔虾P1,蓝光的幼体发育时间最长,为262.83 h,比对照组多28 h;黄光存活率最低,只有14.49%,比对照组低25.00%,差异显著(P0.05)。同时,凡纳滨对虾幼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不同光色的敏感度不同,红光和黄光只对溞状幼体变态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糠虾幼体的发育却有促进作用;蓝光和绿光对整个发育阶段都有影响。光照强度对幼体的存活和变态影响差异显著(P0.05)。幼体从ZⅠ发育至P1,12 000 lx光照下幼体变态发育耗时最长(257.33 h),存活率最低(1.63%)。在溞状幼体期,光照大于1 500 lx时,幼体的变态时间增加,存活率下降。糠虾幼体期可适应光照在5 500 lx以下的环境,而仔虾期则可适应120 000 lx的光照。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调整光照强度,当幼体在ZⅠ时,光强应控制在1 500 lx以下,之后可逐渐增强。本实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育苗期间的光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酵母发酵物产品的营养组成及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  王初升  陈水波 《台湾海峡》2005,24(3):346-350
本研究测定了酵母发酵物产品的营养成分组成及试验其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应用的效果.该产品含活性酵母菌细胞数>30×108个/g、粗蛋白质含量45%~50%(m/m),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代谢产物.其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的育苗结果表明,能促进对虾蚤状幼体的摄食和生长发育、改善水质、提高育苗的成活率,育苗成活率达50%~60%.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盐度条件下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实验周期6周。结果表明:在0、5盐度下,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盐度增加至8以上后对虾可正常生活;在26.59%,35.18%和45.31%3个蛋白质水平,凡纳滨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以8和16盐度组最高;随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在0、5盐度下,摄食3个蛋白质水平对虾的特定生长率组间差异不显著;在8~25盐度下,摄食35.18%和45.31%蛋白质水平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水温(25.0±0.5)℃条件下,研究30d养殖周期内,4个梯度的溶解氧(T1:2.0±0.3、T2:4.2±0.3、T3:6.8±0.7、T4:13.6±2.1mg/L)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溶解氧对实验虾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存在显著影响,实验结束时,T4处理组实验虾的存活率最高,达到99.48%,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组(P<0.05),但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低氧条件下死亡虾甲壳薄软、被残食等现象较多。养殖30d后,T1处理组实验虾平均湿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他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食物转化效率、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随水体溶解氧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在高氧处理组(T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4个溶解氧处理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低溶解氧会使凡纳滨对虾生长受到抑制、死亡率升高;而超饱和溶解氧则能够促进对虾的饵料转化效率、保证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不同盐度(4,18,32)和温度(22-26℃)水体中养殖,分别于1,5,15和30d后取样,进行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生理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由32渐变至设定盐度后,实验前期(15d之内),盐度4和18组凡纳滨对虾上述各项指标均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至15d后趋于稳定;盐度32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稳定。稳定后的各项指标均表现在盐度18时最高,盐度4时次之,盐度32时最低。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交配的成熟雌性亲虾和脱落精荚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精荚破裂处理、不同基础液释出精子、不同保存时间的脱落精荚和不同授精密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人工授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脱落精荚的精子在生理功能上是成熟的,可以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并孵出无节幼体。网搓法进行精荚破裂处理对精子损伤较少,人工授精的效果比研磨法好;用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液释出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效果比海水略好;精荚冷冻保存时间越长,其人工受精的效果越差;凡纳滨对虾的精子不具鞭毛,没有运动能力,人工授精的卵子受精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子在水中的密度,增加精子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无节幼体产量。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由于其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饵料的要求低,肉味鲜美、出肉率高,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养殖对虾品种之一.凡纳滨对虾自1998年从美国夏威夷再次引进到中国华南,并相继突破集约化防病养殖和全人工繁育技术以来[1],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动物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种类,其养殖产量已达到中国养殖对虾产量的80%~90%.然而目前中国凡纳滨对虾亲虾多数直接从虾塘挑选,造成品质参差不齐,抗病力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严重制约了中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凡纳滨对虾亟需形成稳定优良的养殖品系.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5、19和23℃)、光照(明和暗)、仔鱼大小[全长(3.01±0.08)mm初孵仔鱼和(3.79±0.13)mm孵化后5天仔鱼]对稚海蜇[伞径(21.1±0.4)mm]捕食褐牙鲆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随着水温升高而显著升高。光照条件在各仔鱼密度(10,30,50和80ind/L)下均不显著影响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说明光条件并不显著改善稚海蜇捕食仔鱼的能力。在高仔鱼密度(50和80ind/L)下,稚海蜇对孵化后5天仔鱼的捕食率显著低于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但在低密度(10和30ind/L)下,稚海蜇对两个不同发育阶段仔鱼的捕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仔鱼密度下,稚海蜇对仔鱼的捕食率较低,这会降低仔鱼个体大小对稚海蜇捕食率作用的显著性。这既表明仔鱼逃避被稚海蜇捕食的能力随其发育生长而提高,也反映了稚海蜇对不同个体大小仔鱼捕食作用受仔鱼密度制约。  相似文献   

15.
Larvae of the decapod Crangon uritai were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 in a factorial experiment employing three temperatures (9, 12 and 15 °C) and three salinities (29‰, 32‰ and 35‰) from hatching to the post‐larval stag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survival, intermolt period (IP) and molt increment (MI) were investigated. Larvae from one brood were subdivided into groups of 20 and reared in glass bowls containing filtered sea‐water at a number of temperature–salinity combinations. The reared larvae were transferred daily to the clean bowls prepared with newly hatched Artemianauplii, and number of molts and mortality within each bowl were recorded. The zoeal size (carapace length) was determined from exuvia and dead larvae, and the IP was also recorded. Larvae of C. uritai completed larval development only at 15 °C temperature. The first zoeal stage completed their development at all temperature–salinity combinations and exhibited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IP at each stag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ize and grea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termolt duration (range of days) increased with larv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Although the MI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ize, it was littl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is led to a better growth rat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稚贝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在温度耐受性方面:(1)稚贝在低温端温度为4℃、6℃、8℃、10℃时保持90%~100%存活的时间分别为0?d、2?d、3?d、7?d;在高温端温度为33℃、34℃、35℃、36℃时保持90%~100%存活...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三亚鹿回头近岸海域常见的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探究了升温(29℃和31℃)与硝酸盐加富(0、5、20μmol/dm^3)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共生体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升温和硝酸盐加富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存活率与共生虫黄藻叶绿素荧光指数(Fv/Fm)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虫附着率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交互作用。升温条件下,各处理珊瑚幼虫附着率均显著下降,且硝酸盐加富加剧了升温对珊瑚幼虫附着率的负面影响。再者,升温对幼虫呼吸速率的影响与硝酸盐的浓度有关,5μmol/dm^3硝酸盐处理抵消了升温对幼虫呼吸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5μmol/dm^3硝酸盐处理提高了幼虫的净光合作用而且光合呼吸速率比(PG/RD)大于2,表明此时珊瑚幼虫共生体系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为净累积。综上,适量的硝酸盐加富可以缓解升温对珊瑚幼虫代谢的负面影响,但高浓度硝酸盐加富则会不利于鹿角杯形珊瑚幼虫的附着及种群的本地补充。  相似文献   

18.
大竹蛏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及变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在浙南沿海大竹蛏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温21~24℃);肥满度最高出现在5月份,为31.2%;最低出现在2月份,为21.2%.大竹蛏卵径为85~95 μm;受精卵在水温22℃,经20~24 h孵化成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平均大小为125 μm,浮游幼虫经5~6 d培养进入附着变态期,壳长为250 μm,发育变态为稚贝.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对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进行了亲鱼的驯养、促熟产卵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活的鲻鱼苗可用于牙鲆亲鱼的诱食;当水温达到16.2~19.5℃时,牙鲆可自然产卵,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份受精率高达86%.在驯养过程中亲鱼未发生死亡.本实验共用受精卵约153万粒,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经63d培育,育出全长3.8~5.5cm幼鱼53.4万尾,成活率37.9%.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