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济源市“十一五”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首先对济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年均和季均浓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大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把“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并有所好转,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冬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二氧化硫仍是首要污染物。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可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污染控制和管理。文章利用2015年1—12月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数据,对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良好,全年监测365d,有276d达到优良,优良率达到75.6%,只有1d有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erson相关分析表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均为极显著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
周颖  赵为武 《贵州气象》1998,22(2):9-12
绿色食品茶叶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茶叶,即除具有传统的涵义外,还必须安全,它是贵州省绿色食品开发的主要发展项目之一。茶叶生产属非灌溉农业,其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大气的净化程度。本文分别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贵州省有代表性的15个茶场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认为贵州省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越,有93.3%茶场的大气环境质量适宜发展绿色食品茶叶。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的目标在于揭示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城市大气容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目标的选择和方案优化.该文吸收发达国家原有控制规划体系的主体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得新的规划控制体系能够更适合我国城市的特点.该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主要由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的确定、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模拟和分析、机动车排放优化模型的建立和综合控制实施影响评估四部分组成.通过建构上述四个核心模块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新的控制规划体系可以迅速、有效地为中国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管理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常州市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预测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大气课题的综合论述。在外场试验的基础上,评价大气环境现状,分析空气污染气象特征,建立适用于平原地区中等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模式,合理选用参数,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严密验证。应用模式,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和能源预测研究,预测1990年与2000年常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并提出多种综合防治对策,定量地评估其环境效益。我们结合应用研究的需要,对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大气质量预测方法,污染气象参数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1963~2004年和田市各级别大气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大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近20a来和田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转,造成能见度恶化的重要原因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的增多,因此大气能见度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改善对预报因子潜在信息的评价和提取,该文尝试了应用多种判据综合评价、提取数值预报产品信息。计算从各方面反映预报信息的五个单一判据的加权平均,作为综合评价和提取预报因子潜在信息的客观量级,该方法克服了通用的单一判据的局限性,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预报信息,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宋又珠 《气象》1984,10(1):18-18
为了利用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制作本地SO_2污染浓度预报,本文用苏州市1979—198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与同期的日平均SO_2污染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发现苏州市大气中SO_2污染浓度的变化除了与当地污染源有关外,还与当时的天气气候特征有关。由于一地的SO_2污染源在短期内是少变的,所以可以用当地的天气气候情况来估计大气中SO_2污染浓度的情况。天气气候因子和SO_2污染浓度都可看作是随机变量,故可用统计方法作分析和预报。本文介绍了用“多因子条件概率和”制作苏州市大气中日平均SO_2污染浓度短期预报的方法。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2003-2007年长春市污染新特征,了解大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对市区内客车厂等6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点位监测数据进行了归纳计算,并采用API评价方法,得到了PM10、SO2和NO2 3种污染物年均值变化曲线和各种污染类型天数,同时查明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长春市大气污染主要呈现波动略上升的总体特征,据此从气象条件和城市能源消耗等角度分析成因,并提出加深节能减排工作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灰尘自然沉降量(简称降尘量)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大气中粒径在10μm以上、由于重力作用能迅速下沉的颗粒物,它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所以了解一个地区降尘量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降尘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东陵区位于沈阳市区东部,与市区相连的区域已经城市化,工厂、企业和居民区较集中,郊区则主要为农业区。本文利用1992~1997年定点监测的降尘量资料,研究不同功能区的降尘量和季节变化特点,分析降尘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1降生监测方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流感流行期大气环境特征及流感分级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8和200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流感大流行期的大气环境特征,得出冬季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少且降温幅度增大;降水比上一年明显偏少且年际变化大、时间分布不均以及大气中烟尘含量高等大气环境特征与流感流行有密切关系。用1991~2001年的流感住院人数,气温、降水和能见度为因子,建立流感发生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2.
For the purpose of (1)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2) improving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rough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an urban sub-domain scale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a three-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model with k – ɛ closure. The distribution and azimuth of buildings, the screening of shortwave radiation by buildings, and the underlying surface type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re include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ce-restore method, and the concentration equation is solved simultaneously. The model is evaluated using special field observations and wind-tunnel experiment data, showing that model results meet the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generally well. Based on the model, a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is set up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urban meteorology and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using urban sub-domai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wo layouts of a specific sub-domain in Beijing are assessed. The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of urban meteorology and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using urban sub-domain planning, which includes the urban sub-domain scale numerical model,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rough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全利红  徐大海 《气象》2014,40(8):1000-1005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凸显,大气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引入一些新的方法能更全面和细致地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法规模式体系,介绍在实际环评工作中用到的四种方法,包括足迹(footprint)函数法、四维通量法、源解析法和动画演示法,对其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描述。这些方法以大气导则推荐的模式系统为基础,从不同视角深入地描述大气污染物的运动和分布特征,在大气环评工作中可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等有关规定,对基于SCREEN3模型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现行的卫生防护距离和HJ2.2-2008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的差异,论述了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仍执行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存在的问题与技术解决方案,提出了尽快制定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技术方法规范、各行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的建议,为环境评价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Wavelet analysis,EOF and CC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including the key atmospheric oscillations,W,C,E and subtropical high (SH),and their relationships.The results are shown that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 both in troposphere and lower atmosphere layer ar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 is in the period less than 7 years.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 ar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Combination patterns of circulation factors have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factors.There are 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circulation factors in former year and that of in next year.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法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宁 《气象科技》2005,33(6):548-549
通过对城市环境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将其应用于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中。此法能够将复杂的多层次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更合理有效地对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加以分析比较。对铜川市2003、2004年度大气环境中SO2、NO2、PM10浓度年的日均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铜川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等级。对比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从而为改善和治理城市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可代表桂平市气象条件2010年的气象资料,对该气象站的不同观测频率气象参数的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风向频率玫瑰图、污染系数图、大气稳定度,并论述了其对大气环境评价的影响,得出桂平市的大气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杭州市1959-2010年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环境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 m×100 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伏、秋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淳安西北部、建德中南部、桐庐中部、富阳南部、临安东部以及余杭、主城区,伏旱、秋旱灾害风险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气候天然容量、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3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较完整的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天然容量指数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城市气候压力指数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指数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进而构建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评价函数以量化评价结果。以上海市为例,对其气候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对区域气候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并可作为气候预警响应的依据,为我国建立区域气候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技术参考。分析上海市2004-2013年这10年间气候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上海市气候承载力整体劣于基准年值,且因深受气候天然容量的影响而处于较大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风险区划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首先根据1960-2008年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1月-次年4月的气象资料制定了上海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的综合评估指标,接着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和上海地区各区县的社会经济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了上海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