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前言近几年来大面积航、地磁资料广泛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为了配合磁场转换后△T垂向二次导数的定性及半定量解释,我们特对下列九种规则形体:直立棒状体、球体、有限长水平园柱体、双极、沿走向有限向下无限延深的薄板、向下有限走向无限厚板、水平层、断层、对称背斜做了部分理论曲线,总结了△T垂向二次导数曲线的特点及简单的定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区分形体的方法,这些对航磁实际资料的解释推断是有益的。本文中用到的常用符号:h—顶面埋深,h_o—中心深埋;b—层状体顶面半宽度,i—剖面有效磁倾角;l—沿倾向长度之半;L—沿走向长度之半;β—层倾角;A—走向与磁北夹  相似文献   

2.
金坑冲金矿位于双峰县城北东19km,矿区东起井冲,西至王家湾,东西长3km,南北宽1km。区内为板溪群高涧组含钙质板岩和深灰—灰黑色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地层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50°—70°。区内断裂和次级褶皱发育,断裂有两组:一组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为压扭性断裂,另一组为近南—北走向的张性断裂。断裂内有花岗斑岩和含金石英脉充填。区内共有花岗斑岩脉7条,最大者长460m,厚4—34m,其内有石英脉产出,经测定花岗斑岩中之石英脉地表样含金微,为0—  相似文献   

3.
张伯楫  黄焕玫 《地质论评》1951,16(1):125-125
—、大绀山钨矿:大绀山位於云浮城西十二公里,钨矿脉生於变质岩之裂隙中,以NNW SSE走向之一种含钨石英脉,为最重要。全区最佳之鸽矿脉,如白水坪至大塱之主脉,即为此走向。至於其他走向之矿脉,类皆细小,含矿不丰。钨矿之成矿期颇长,由汽化期以迄中温热液期,均为其活动范围;但以高温热液期为最盛,共  相似文献   

4.
区内主要控矿构造走向为115~140°,容矿空间为层间构造带、背斜近轴部滑脱(动)带。矿区的北部—北东东部的深部仍有找钼前景,特别是有花岗岩类出露或隐伏的地段。矿区外围是寻找小型铅锌银(金)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喀喇昆仑—唐古拉区海相侏罗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唐古拉地层分区的北界沿塔什库尔干、泉水沟、可可西里山、玉树一线;南界沿班公湖、改则、奇林湖、索县、类乌齐一线。区内侏罗系发育,大致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眉岩为主,间有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最大厚度可达5,000—6,000米,构造线方向大体与山脉走向一致,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为我国海相—海陆交互相侏罗系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墨江金矿的矿化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星  陈友春 《云南地质》1992,11(1):58-62
墨江金矿的矿化(金矿体)具有沿金厂断裂破碎带分段集中的特点。沿矿带走向,各矿段呈等距性分布,间距为700—800m;矿化最大深度在300—340m间;矿化最低标高面从NNW向SSE方向降低,降低幅度为9%。矿体厚度、品位、个数总的向SSE方向有增加趋势。因此,沿矿带SSE方向具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黄河在河南陕州孟津间,横过走向东北西南的山区,河谷窄狭,水流湍急,沿河多优良坝址。1950年五月,作者应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之约,坐船顺流东下,沿河视察,并有重点地勘测了三门,八里胡同,及小浪底,三处坝址的地质,各测制万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的弧形断裂构造带,位于陕、鄂交界处的陕南镇安—山阳两县境内。该带表现为区域性一级大断层与次级二、三级断层在东西走向上呈南凸、北凹的弧形弯转,二、三级弧形断裂间,斜向断裂以弧顶按一定间  相似文献   

9.
刘之远 《地质学报》1951,(Z1):1-8,98,99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2—2002年小震双差重新定位结果,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走向的震源剖面作b值及局部复发时间TL值的空间扫描,以确定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结果显示,b值沿断裂带走向具明显的空间非均匀性,与地表几何结构的分段变异是相应的。异常短的TL值及低b值出现在鲜水河断裂带的炉霍—道孚间、安宁河断裂带的石棉—冕宁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的西昌—普格段,表明在间震期这些段落破裂产生的小震平均震级大于其他段落上的小震,是断裂带中相对活跃的段落。由b值与应力成反比的关系,推测这些段落可能为断裂带上凹凸体所在地,成为现今应力积累的闭锁段,是未来主震初始破裂最有可能形成的段落,其中石棉—冕宁段的地震危险性最大。而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乾宁—康定—石棉一带,尽管历史地震与现今小震都异常活跃,但具有异常高的b值及TL值估计,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低,目前可能成为以小震活动为主的蠕滑段,不具大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杭州地区孝丰—三门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西走向的孝丰—三门湾断裂是浙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断裂。该断裂第四纪以来表现为左旋走滑,并水平断错了北东走向的萧山—球川断裂和东西走向的昌化—普陀断裂。这三条断裂交汇于杭州地区并造成了钱塘江的拐弯。在孝丰—三门湾断裂与北东走向断裂的交汇处曾有多次地震发生。通过在孝丰—三门湾断裂(杭州段)上布设的4 个探槽,发现该断裂附近存在一系列近于东西走向及北东走向的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这些断层活动可能是由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引起的,并调节着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减弱断裂附近应力,降低区域地震危害性。采用了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来限定断层活动时代,并采用孢粉测年对OSL 年龄进行验证。依据OSL 年龄,探槽所揭露的断层活动均发生距今1.65 万年之前,存在两次断层活动,分别发生于1.65~1.97 万年和4.2~5.12 万年。孝丰—三门湾断裂在晚更新世有所活动的认识对于杭州地区乃至整个浙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技术、测井技术,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资料相结合,在对岩石学、粒度、岩心沉积相标志及测井曲线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子北油田涧峪岔油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长6油层组储层均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受北东—南西走向的分流河道控制,自长62至长61,主砂体走向及分布位置有一定的继承性。分流河道砂体对本地区油气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集寨矿区位于哀牢山地体的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高山寨组第二段(T_3g~2)中北西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内。北西向的金竹寨—老集寨断裂(F3)即为导矿构造也为容矿构造,呈北东—南西走向的依里断裂(F_5)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长石梯沟—西流水河断层(以下简称长—西断层)位于甘肃省张掖盆地西南80余公里,榆树山活动断层之南,同属祁连山北缘断裂的组成部分。长—西断层北西起黄羊大沟,向南东经长石梯沟、黑河、西流水河、黑石头沟、大野口水库到柳谷城南消失,在黑石头沟附近断层呈右阶错列,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断层走向N40°~45°W,倾向NE,倾角65°;在大野口水库断裂走向N40°W,倾向SW,倾角50°,全长56km  相似文献   

15.
一、定名:岩层走向与剖面间夹角计算盘。 二、设计目的: 困难:在拉剖面作剖面图时,或画柱状图时,真假倾角是要换算的,它们的换算虽然有表可查,但也是繁杂的。它首先要算岩层走向与剖面间夹角,而我们量岩层产状一般只量倾向及倾角,即如NE60°∠2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单边封闭的蜡泥塑料来进行平面压陷实验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东亚限定的陆间形变和走向—滑动断层的演化。一些大型左旋走向—滑动断层曾不断活化,主体上是同时的。实验显示印度向亚洲插入曾经旋转了(≈25°),并且在碰撞的前二、三千万年里沿红河左旋断层使印度支那向东南挤压了(≈800公里)。该过程能说明南中国海在晚中新世前张开的原因。挤压构造北移,促动阿尔金塔格断层成为第二条主要的左旋断层,并使华南向东移动数百公里。事件发生后,印度支那保持顺时针转动(多达40°),而红河和它南面的走向—滑动断层则作反方向运动。莫圭盆地和安达曼海的张开(直到现在)看来也是挤压的简单运动结果。中国东北部和云南现代裂谷可看出类似于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初期。若以我们实验为指南,像泰国海湾(暹罗湾——译者)等沉积盆地的其它第三纪构造现象可说明是碰撞的结果。实验还预示有一个重要的左旋走向滑动断层和裂谷系将扩展穿过天山、蒙古和贝加尔而延至鄂霍茨克海。  相似文献   

17.
<正> 葫鲁斯太矿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山字型脊柱之北段。矿区内自中石炭世到晚二叠世的晚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本溪群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其上地层均为连续沉积。全区基本上为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走向北西20—30度,倾向南西,倾角20—30度,属葫鲁斯大大向斜之东翼。除矿区南端外,本区构造都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
杨钟健  刘东生 《地质学报》1950,(Z1):43-90,97,98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等在周口店至为稀少或不存在。此南北动物群间之分隔似与秦领之存在有相常之关系。在歌乐山之化石中尚有数种属发现于华北较老之地层中者,是否彼等为起源于华北者现因所知尚少不能决定。歌乐山动物群与现在生存之哺乳动物相比较,虽其中多数均已灭绝,但亦有一部分生存于华北及华南。  相似文献   

19.
三江造山带作为调节印度一欧亚板块间的碰撞及后碰撞过程的重要构造带,具有长期多阶段复杂演化过程。在剑川—兰坪新生代盆地发育的澜沧江断裂带、中轴断裂带和乔后断裂带是三江造山带不同时期演化的具体体现。它们在产状、组成和特点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构造分析表明,澜沧江断裂带与印度—欧亚岩石圈板块间的早期碰撞过程密切相关,它制约着剑川—兰坪盆地的发育;乔后断裂带和中轴断裂带对于剑川—兰坪盆地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是后碰撞调解过程的结果。三江造山带对于印度—欧亚板块间碰撞的调解过程,包括了水平侧向逃逸与垂向物质蠕散。在剑川—兰坪地区,前者表现为乔后断裂早期阶段右行走滑作用产生了大约90km的走向错移,而后者形成了广布于中轴断裂内遍布的小型逆冲构造和乔后断裂西部的大量逆冲和推覆体构造。  相似文献   

20.
Beryl湾位于北海维京地堑的最南端,有三组断层,走向分别为北东向、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本文利用73口井的高分辨率沉降分析,结合部分区域地震,来阐述中—晚侏罗世的沉降模式。已经完成的高分辨率(每个点间隔仅1~2Ma)沉降分析可以用来研究不同走向断层的时间演化,以及东舍德兰边界断层的连锁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东舍德兰断层可以划分为南、北两段,它们在早—中牛津期连锁成一条断层。中—晚侏罗世裂谷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段:巴通—中卡洛夫期初始裂陷期,卡洛夫—中牛津期为早期裂陷同旋转期,晚牛津—早波特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