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对2010—2022年江西省70次暴雨过程开展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在充分考虑政府组织决策水平、部门联防联动、公众参与及气象服务水平等影响的情况下,加入赋权系数,结合隶属度函数构建重要因子矩阵,基于改进的逆推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江西省暴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实现了江西省暴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2010—2022年江西省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服务效益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不可避免损失因子为0.17—0.50,气象服务效益占经济总损失的25%—45%。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服务效益相关性较高,表明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心如  张雪蓉  侯俊 《气象科学》2021,41(6):835-843
为了更加科学地定量化评估台风气象服务综合效益,运用改进的逆推算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台风的气象服务水平、政府防灾减灾决策及组织能力、行业防台减灾能力、公众防台减灾自救互救能力、防灾减灾成本和不可避免损失等因子,建立了台风气象服务效益定量化评估模型。以2018年严重影响江苏的18号台风"温比亚"为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评估模型各因子进行了调查及评估计算,得到该台风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值。结果表明:由于台风气象服务,取得综合效益14.48亿元,有效避免了40.9%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较以往研究考虑因子更为全面,同时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符合气象服务实际情况等特点,可进行业务化推广;同时评估结果定量化评价了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决策作用和决策的宏观效果、行业及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可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社会防台减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年台风“苏力”的监测资料、台风灾情资料、2000年后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台风“苏力”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网络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相似分析法的上下限区间估算法,预评估台风“苏力”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对台风“苏力”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台风“苏力”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相符,台风“苏力”灾害风险分布与实际灾情分布大部分一致,风险等级高的县市,实际灾情重,高风险区的大部县市直接经济损失均为1000万元以上。应用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三级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和评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的防御行为效益,政府主导在各类减灾行为中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2012年影响浙江省的41个台风统计资料,分析了浙江省台风灾害成因中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导致的灾害程度与其带来的风雨潮密切相关,其中平均降雨量、降雨量极值与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 6和0.584 1。当台风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30 m/s及以上时,灾害程度会明显加重。准确及时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是防御台风最重要的依据。倒塌房屋数量与死亡人数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862 5。防汛抗台设施的高标准建设有效减轻了台风的灾害损失。2000年以来,浙江省台风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本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政府防御指挥水平是减轻灾害的重要保障,其中,转移人口等防灾措施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2018年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为例,基于气象、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定量化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暴雨预报预警、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社会反馈等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表征气象服务水平,利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及社会参与等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表征防御行为效益,从气象服务水平和防御行为两个维度对暴雨气象服务的防灾减灾综合水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陕西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服务水平和防御能力均在89分以上,公众在应对暴雨天气过程中人均节省损失费513元/人,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值为4.54亿元。综合评估指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气象服务在应对暴雨灾害中发挥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外重大台风灾害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区域登陆强度最强的台风,造成菲律宾至少8 085人死亡或失踪;特强气旋风暴"费林"是1999年以来登陆印度的最强热带气旋,仅造成奥里萨邦38人死亡。分析两个登陆的强台风灾害和造成的损失,探讨当事国应急处置的差距所在,发现"海燕"台风强度超强、菲律宾政府部门应对措施不力、公众防御超级台风灾害意识不强、防御极端灾害能力不足是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费林"风暴气象预报准确、印度政府措施有力、灾害管理体系有效是此次台风灾害造成伤亡较轻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台风灾害频发的国家,须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灾害管理体系,适当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标准,同时加强公众防御极端台风灾害的能力,必要时政府仍需采取强制撤离措施,防止重大台风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台风的灾害影响程度,本文分析了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灾害特征,引入了属性层次模型(AHM),基于风、雨、气旋等气象因素计算综合影响指数,对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进行了灾害评估。另外,综合考虑风雨因素和承灾体的易损性,建立单个台风的灾害分布评估模型,对单个台风在不同区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比灾情损失来看,此评估模型可以为开展防台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定量、定点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苍梧县气象局在防御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气象服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苍梧县气象局开展的台风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把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狄靖月  徐辉  许凤雯  杨寅  包红军  张国平 《气象》2019,45(5):705-712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有可量化的经济效益,也有不可忽视难以量化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历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数据,运用逆推法结合德尔菲法,建立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并根据已有研究及防汛经验对模型的系数进行量化。模型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评分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输入,以防灾减灾效益值、防灾减灾效益百分率、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百分率为输出,可同时对各区域、各时间段的地质灾害过程进行气象服务效益分段评估,也可评估年度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该模型在2017年地质灾害气象效益评估中表现良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风决策气象服务初探——以“纳沙”台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越发严重和致命,科学、准确地为政府决策层提供决策服务产品,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稳定和谐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台风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实践,通过完整再现2011年最强台风"纳沙"的决策气象服务过程,总结和提炼出目前台风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方式和产品编制要求、流程,并挖掘出服务的经验和亮点;同时,分析现实服务中客观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思考进一步改进方案,旨在不断提升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全力做好台风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台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象资料、灾情资料、浙江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数据,采用模糊算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台风“利奇马”在宁波地区的影响进行风险和灾情评估,“利奇马”灾害风险评估等级是1级、特重,实际灾损虽是50.19亿元,但灾情等级5级、较轻,实际灾损低于风险评估等级;用逆推算法计算宁波地区“利奇马”台风的气象服务效益达41.76亿元,占台风直接经济损失与气象服务效益之和的45%,服务效益显著。政府及水利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做出关闸滞洪的决策部署,在保障水库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前提下,为城乡积涝赢得了45小时的排水时间,降低平原河网水位的压力,减轻了内涝灾害;同时充足的水库蓄水,使得后期出现气象干旱时,保障了本地供水安全,气象服务在减少内涝等灾害风险和保障水库蓄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秀荣  张立生  李维邦 《气象》2018,44(2):304-312
本文首先对2010年王秀荣等建立的台风灾害综合等级评判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倒损房屋数指标的转换函数进行重新定义,二是对直接经济损失指标的去通货膨胀化;三是对原模型综合关联度指数分析中"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倒损房屋数、农作物受淹面积"4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优化;然后,运用改进模型对2000—2015年登陆我国的历史台风灾害进行了综合等级评定与大小排序;同时,将评定结果与原模型的评定结果进行了比对。通过应用与检验分析,证明了改进后模型明显降低了通货膨胀对直接经济损失指数的影响,凸显了以人为本的防灾理念,较原模型具有更好的等级识别度,评定灾情等级结果更符合实际灾情,具备较好的评判功能,可以试用于气象服务等相关业务中快速对台风灾情进行综合等级或历史排序等评判。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逆推法和属性层次模型建立暴雨过程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模型,根据已有研究和暴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经验,通过规范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水平以及政府防灾减灾决策和组织水平的评估指标,实现了暴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效益评估的客观化和定量化。并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7月6—10日江西连续暴雨过程进行了服务效益评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登陆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破坏程度,对登陆热带气旋的灾害影响进行了预测预警,以提高防台减灾服务水平.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1981-2007年在浙江省登陆的热带气旋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为了验证上述灾害影响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对热带气旋的实际灾情进行评估,并对灾害影响指数和灾情指数进行计算和分级.结果表明:热带气象灾害影响指数和灾情指数同级的一致率达92%,且灾害影响指数与相应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系数达0.79,说明该评估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估热带气旋的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扩散方法的中国台风灾害年月尺度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歌  黄大鹏  赵珊珊 《气象》2019,45(11):1600-1610
利用1985—2014年中国台风灾情和社会经济资料,对中国年和月尺度的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开展损失风险评估,为提高台风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全国年及7—9月各月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呈增加趋势。直接经济损失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8月致灾台风个数多、损失最严重;与1985—1994年相比,后两个10年年内变化幅度大,且9一10月损失大于6—7月。随着直接经济损失水平的增加,发生中、高风险的地区逐渐减少,年直接经济损失≥50亿、≥100亿元水平下,浙江风险概率为全国最高。在10年、20年、30年一遇三个风险水平下,浙江、广东、福建、广西年直接经济损失一直维持特重灾等级;20年、30年一遇风险水平下,北方地区的山东与辽宁年和8月、河北年台风直接经济损失也达特重等级,防台应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