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路路基支挡结构物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松根  高永涛  马飞  张玉宏 《岩土力学》2004,25(Z1):110-114
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出现了公路路基支挡结构物失稳事件,对相关路桥的运营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条件特殊及环境制约,此类工程加固难度很大。结合山东省G104界河立交桥加筋土挡土墙和G205高峪铺公铁立交桥坡间挡土墙的加固,对此类工程失稳的特征、原因及相应的工程对策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膨胀土边坡加固一直是铁路(公路)建设中的难题,常规刚性结构严格约束膨胀土变形,易使结构受力过大而破坏,柔性结构易使坡体变形过大而失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提出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合理协调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达到加固膨胀土边坡的目的:膨胀土做挡墙本体填料、土工格栅增强墙体整体性、纵向贯穿钢管提高墙体刚度。采用大比例尺相似模型试验,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比该新型结构与常规结构的加固效果,通过监测挡墙水平位移、墙背土压力、钢管变形,研究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加固边坡机理。结果表明:钢管格栅挡墙与常规格栅挡墙相比,变形显著降低且更趋协调,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纵向贯穿墙体且深入地基的钢管有效改善了墙体的受力。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边坡加固结构选型及其构造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筋土结构优越的抗震性能已在众多历史震害中得到证明,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列车的提速以及加筋土结构应用领域的拓宽,对加筋土结构在地震和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已有加筋土动力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加筋土结构动力特性的研究进展,并认为考虑复杂动荷载作用、地震-降雨耦合作用及筋材蠕变条件下的加筋土结构变形及破坏机理研究将成为本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软岩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岩边坡失稳破坏与卸荷应力引起的坡体变形、蠕变与降雨有关,正确确定其对坡体变形的影响是合理设置加固支挡结构的关键。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软岩高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时坡体的稳定性及变形变化规律,分析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地施加支挡结构,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坡体的变形;同时,支挡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坡体的蠕变变形,特别对坡体中下部的蠕变变形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加筋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了在各种不同加筋方式和围压下加筋机理。结果表明,加筋可以增加土体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和土体的抗拉能力,减小土的侧向变形;试验结果发现,并不是加筋层数越多越有利于土体的稳定,而是表现为加筋土的强度与布筋位置和层间距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分析和解释了未加筋土的变形破坏和筋材在土体剪切破坏过程中的阻裂机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土体中部加筋是最经济合理的布筋方式。  相似文献   

6.
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了在各种不同加筋方式和围压下加筋机理。结果表明,加筋可以增加土体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和土体的抗拉能力,减小土的侧向变形;试验结果发现,并不是加筋层数越多越有利于土体的稳定,而是表现为加筋土的强度与布筋位置和层间距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分析和解释了未加筋土的变形破坏和筋材在土体剪切破坏过程中的阻裂机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土体中部加筋是最经济合理的布筋方式。  相似文献   

7.
返包式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广庆  吕鹏  庞巍  赵玉 《岩土力学》2008,29(2):517-522
为了研究返包式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结构的受力、变形状态,分析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包括加筋土墙体基底应力、墙背侧向土压力、拉筋拉力和墙面水平变形等内容的现场试验,研究了加筋土墙体基底垂直应力、不同层位的拉筋拉力沿筋长的分布规律,加筋土挡墙潜在的破裂面位置,墙背侧向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以及墙面水平变形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基底垂直土压力沿土工格栅拉筋长度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发生在拉筋中部附近,向拉筋两端方向逐渐减少;实测墙背侧向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形式分布,其值小于主动土压力;上部墙体拉筋应变沿筋长呈单峰值分布,下部墙体拉筋应变沿筋长呈双峰值分布;上部墙体潜在破裂面形状与“0.3H法”接近,而下部墙体潜在的破裂面形状与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接近;施工期墙面最大水平变形位置在墙高的下部,竣工后墙面最大水平变形发生在墙顶处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座总墙高为 9 6m的双面直立互锚式挡土墙首次应用于山区高等级公路工程中 ,为了研究墙体的水平位移、基底应力及墙背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对该挡土墙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现场原型观测 ,得到了拉筋拉力、墙面板所受土压力、基底应力及墙体的水平位移等变化和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可供今后设计和研究类似支挡结构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筋土界面参数测试方法合理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林荣 《岩土力学》2003,24(3):458-462
筋土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和方式随加筋土结构不同以及同一加筋土结构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相应参数的测试方法也应不同。根据国内外筋土界面参数测试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践发展需要和筋土界面相互作用关系特点,建立了筋土界面参数测试方法选择原则,为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中合理选择界面参数测试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宜昌猇亭区膨胀土分布于长江左岸高级阶地之上,属中等膨胀潜势粘土,天然状态下土体强度高,但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土体结构被破坏,强度急剧衰减,土体变形时产生较大的膨胀力。该地区膨胀土滑坡一般具有牵引式滑动、滑面平缓、多次滑动及季节性等特点。膨胀土滑坡的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发生的机理为膨胀土体内部因风化营力、胀缩变形及边坡卸荷等作用而形成网状裂隙,裂隙面在水的作用下形成软弱结构面并逐步贯通,在坡体自重、水压力、膨胀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滑坡。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应通过典型地质剖面进行抗剪强度参数反演,膨胀土边坡的治理措施主要通过截排水、支挡、清方等方式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王家全  徐良杰  黄世斌  刘政权 《岩土力学》2019,40(11):4220-4228
为研究加筋土桥台结构在顶部条基动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MTS伺服加载系统施加循环动载,开展室内加筋桥台挡墙动载破坏试验,对比分析3种格栅长度和3类格栅型式的加筋土挡墙沉降及面板水平位移、土压力、筋材应变等参数的分布规律,揭示加筋桥台挡墙的动力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动载下不同格栅长度及型式的加筋桥台挡墙破坏模式存在差异,M、A、B型格栅加筋长度 1.0H(H为挡墙高)的挡墙破坏模式均为冲切剪切破坏,A、B型格栅 0.7H和 0.4H的挡墙破坏模式为局部剪切破坏。加筋桥台挡墙面板侧移随筋材长度增加依次减小,A型格栅加筋土挡墙侧移系数总体上相比B型小。桥台挡墙因加筋格栅长度及型式不同导致动土压力衰减规律差异明显,当 1.0H时M型及A型筋材竖向动土压力衰减系数沿墙高呈抛物线函数模型,当 0.7H时,A型和B型筋材竖向动土压力衰减系数沿墙高皆呈指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加筋土挡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分别设计了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加筋土挡墙大模型试验,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竖向土压力、挡墙面板变形、加载板沉降以及动力加速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静、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受振源荷载的水平影响范围约为0.16H~0.54H(H为墙高),挡墙土压力均呈现水平方向上由振源中心向两侧减小的趋势;同时静动荷载下挡墙面板水平位移的主要影响范围为墙顶往下约为0.55H;加载前期加筋土挡墙内部结构是一个逐渐压密的过程,动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量在整个逐级荷载值变化临界处随荷载值的增大呈斜坡“阶梯”式发展;筋土结构对加速度响应有着显著的消散作用,且随着离荷载作用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李志勇  邓宗伟 《岩土力学》2010,31(2):645-648
随着公路交通流量增加及超载车辆增多,交通荷载对支挡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影响越来越大。通过FLAC3D软件建立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空间分析模型,并与现场动应变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交通荷载作用下挡墙的受力变形机制。结果表明:交通荷载在路基与挡墙中所反映的影响深度大致都为2 m左右,正常情况下(重型汽车满载、行驶在行车道上)作用在预应力锚索桩板墙上的动土压力大约为该处挡墙静止土压力的10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静动力响应规律,以330国道K139+100~K139+400路段的模块式加筋土挡墙为原型,通过埋设动静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以及加速度计等元器件,测试了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筋材拉应变、面墙后侧向土压力、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和挡墙的侧向变形等。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时,挡土墙面墙上部的响应加速度远大于下层;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上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产生的动土压力影响不大,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后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的动土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有很大影响。无论是在车辆静载作用下还是在车辆动载作用下,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远大于面墙后的侧向土压力。  相似文献   

15.
The case of a rigid wall with inclined back face retaining reinforced cohesive-frictional backfill subjected to uniformly distributed surcharge load has been analyzed using limit equilibrium approach. The analysis considers the stability of an element of the failure wedge, which is assumed to develop in the reinforced earth mass adjoining the back face of wall. The non-dimensional chart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computing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on wall and the height of its point of application above the base of wall.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have been verified by model tests on a rigid wall retaining a dry cohesive-frictional soil reinforced by geogrid strip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 design example has been included to illustrate the design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
朱建明  林庆涛  高晓将  高林生 《岩土力学》2016,37(12):3417-3426
目前关于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的计算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原有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理论不能满足挡土墙的长高比B/H较小时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要求。通过将土拱效应原理引入顾慰慈[8]建立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根据挡土墙和地下室外墙的间距与土体破裂面状态的关系将该模型分为3种情况,并将各模型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通过在各个区域内取水平微分单元体,建立各微分单元体的水平和竖向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各区相应的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墙背任意位置的主动土压力;并提出了空间土压力合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可以直观地看出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的空间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当空间效应存在时,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与平面应变条件时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挡土墙两端附近区域的主动土压力远小于平面应变条件下计算出的主动土压力,同时可以看出,考虑空间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要比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位置要高,挡土墙长高比B/H越小,空间效应对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和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现有刚性挡土墙与支护结构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大都基于墙背光滑的假定,本文考虑挡土墙与填土之间及建(构)筑物与填土间的摩擦作用,挡土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的影响,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临近建(构)筑物有限宽度土体的工程特性,基于平动模式采用直线滑动破裂面,在土压力上限求解中引入粗糙挡土墙及粗糙建(构)筑物与土界面间的摩擦能耗计算,分别建立有限宽度土体在主动极限状态和被动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通过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是一个不确定角,其随着计算深度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有限土体宽度和挡土墙背倾角增大而减小;主动土压力合力随墙土间外摩擦角、挡土墙背倾角及超载增大而增大,墙土间外摩擦角对极限破裂角影响较小,而对土压力合力影响较大。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均小于无限土体土压力。  相似文献   

19.
地震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的变形破坏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云  东烟郁生 《地球科学》2001,26(4):415-418
现场调查发现在神户地震期间重力式码头破坏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侧向位移,因此,阐明挡土墙有变形机理对于改善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重力式码头的地基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底土的强度降低和局部液化是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墙后动土压力的增加为挡土墙的运动提供了条件。在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地基的运动以侧向位移为主。重力作用是地基侧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动土压力和充分填实基底下的砂土是增加重力式码头抗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