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内涵人手,讨论了土地整理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结合江苏省丹阳市典型区进行分析,尝试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广东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土地整理的研究现状出发,在简述土地整理模式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土地整理的实践,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运作模式和特点以及土地整理的经验对其它地区的启示与借鉴,并指出:"广东省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是关键.所以,土地整理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不断完善土地整理的内容,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及土地生产力的提高相结合,促进全省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县级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调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调控的重要意义 ,从县级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监测三个方面 ,深入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控体系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外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土地整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内涵和内容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提出国外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云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作了简述。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认识,转变土地开发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开源节流,实行土地整理;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水平;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到优化的水平,农业土地利用的规模不经济等土地利用问题都可通过土地整理加以解决,我国未来土地管理的任务会更多的在"土地整理"方面。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这种区域差异,它将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大多数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都要经历一些发展阶段,即经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变化后,直至与其它类型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土地整理的目标、模式及政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待整理区所处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这些阶段是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然而,通过实施土地整理,调整用地结构,可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转变,同时它也会向土地整理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保护——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通过对其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现状的分析,认真总结其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无锡市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运用“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土地挖潜”等新思维,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提出了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实施耕地保护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文章从分析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并对城市土地整理的潜力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针对我国近几年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践,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程序及应用模式,探析城市土地整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引起的效应,对于丰富城市土地整理理论,规范和指导城市土地整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涵,重点综述了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规划与设计、土地整理的评价、土地整理的产权分析以及土地整理的资金等5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它们的优先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与深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对重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重庆作为多种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和山地灾害的多发区,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着许多自然灾害限制因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与城市化的加速.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式、掠夺式利用也不断变本加厉,从而诱发和加剧了潜在的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反作用于土地利用,使其现有的生产力下降。文章在分析自然灾害与土地资源利用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自然灾害特征,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杨庆媛 《地理研究》2003,22(6):698-708
开展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西南地区而言,其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必须与区域生态安全的目标相一致。本文从国际国内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土地整理目标区域分工的角度,论述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小流域土地整理是实现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出路,但目前开发整理潜力的估算在我国尚属空白。该文结合浙江省仙居县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成果,在GIS的支持下,分析全县的耕地农居点和后备资源情况,以及估算开发整理潜力,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初中来实现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到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保证;以桂西北环江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在分析土地资源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西南喀斯特移民区土地资源整理的主要可行模式;并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土地安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土地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0,20(1):8-11
社会经济保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业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切实实施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然而,近年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端,既影响规划的实施,也下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来实施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62,自引:9,他引:62  
罗明  王军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土地整理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目标 ,结合我国的国家目标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 ,阐明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尖锐的东部地区 ,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时机 ,大力推进农地整理 ,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 ,努力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同时 ,逐步推进非农用地整理 ,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 2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等的中部地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耕地和环境 ,在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变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3对于土地利用程度低、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土地整理与退耕还林还草、治水、治沙相结合 ,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对现有耕地科技含量的投入 ,提高耕地的产出率。此外 ,土地整理应加紧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土地政策 ,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和公司参与等 ,实现土地整理资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