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周涛发  刘晓东 《岩石学报》2000,16(4):551-558
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讨论了安微月山矽卡岩-热液型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中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两类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铜主要以氯络合物CuCl、CuCl2^-、CuCl^2-3,CuClOH,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Au2(HS)2S^2-,Au(HS)2^-,AuHS、AuH3SiO4等形式进行迁移,成矿流体中铜沉淀的主要物化条件是降温及氯离子浓度的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源流体是一种源于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富含Cl^-、CO2、S^2-等矿化剂。金档的形成过程是:深源流体从深部沿高渗透断裂带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含金岩体中活化出金而形成含金流体。在含金热流体中,Au主要以AuCl2^-、AuCl4^-、AuS2^-、AuSO3^3-等形式迁移。当含金流体进入有利的成矿环境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在交代过程中,金的络合物分解,从而导致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北缘,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典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其下伏为下白垩统郎久组砂岩、粉砂岩和流纹质-英安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区内至少发生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形成北西向褶皱和北东向张性横断层,第2期形成北东向褶皱、北东向压性纵断层和北西向小型张性横断层,第3期形成近南北向正断层。区内自早到晚侵入有燕山晚期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在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与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接触带附近形成典型镁质矽卡岩,包括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形成由橄榄石、粒硅镁石和少量尖晶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组成的干矽卡岩,晚阶段形成由蛇纹石、金云母和少量绿帘石组成的湿矽卡岩,叠加在干矽卡岩之上或其外侧,构成自岩体向外的橄榄石+尖晶石+粒硅镁石±石榴石±金云母带、金云母+蛇纹石±橄榄石±石榴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绿帘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化大理岩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团块状及不规则状主要产于蛇纹石+金云母化带内,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自然金等,伴有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受北东和北西向褶皱及相关断裂控制,矽卡岩化受捷嘎组中部纹层状白云岩和砂质白云岩等有利岩性控制,矿体就位于矽卡岩带的高渗透率部位。  相似文献   

4.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5.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钠长石英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奖臻  陆彦 《地质论评》1999,45(3):323-327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区的钠长石英板岩主要由钠长石及石英组成。钠长石英板岩的化学成分中富有SiO2,Al2O3及Na2O,贫K2O,FeO及MgO;稀土元素特征为:ΣREE=3013-42.11,ΣCe/ΣY=1.80-1.98,δEu=0.23-0.34,δCe=0.48-0.59。  相似文献   

6.
吉乃县塔斯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刚 《新疆地质》2000,18(1):79-84
塔斯特岩体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均具有高Na低K,Na2O、Fe2O3、Hf、K/Rb偏高,K2O、CaO、FeO、Rb、Sr、Nb、∑REE、δ^18O、Rb/Sr明显偏低的特点。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的“I”型花岗岩。岩体中Au、Ag、As、Bi、Cu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并与该岩体中金矿床、矿点的元素组合一致,说明该岩体与Au的成  相似文献   

7.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工准噶尔库布苏金矿床岩脉与金矿成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怀忠  孙华山 《岩石学报》2000,16(4):595-601
库布苏金矿床的三个金矿带均产于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为了研究这些岩脉与金矿的成因关系,测定了含金石英脉中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盐度和H2O的氢氧同位素,分析了含英脉和相关脉岩及围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发现石英流体包裹体属有较高的均一温度、低盐度、富CO2的还原性流体,其阳离子组合为Ca^2+〉Na^+〉K^+或Na^+〉K^+〉Mg^2+,阴离子组合属Cl^1〉SO4^2-〉F^-型,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黄金矿产极为丰富,1992年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太古宙金矿床集中产于西澳,矿床类型可分为二大类六种类型:1.绿岩类-(1)剪切带型;(2)富碲化物型;(3)纹层状石英脉型;(4)石英网脉型;(5)层控型;2.红土类-(6)红土型。元古宙金矿以奥林匹克坝超大型Cu-U-Au-REE^1)矿床为主。显生宙金矿床以浊积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夏河县德乌鲁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商丹缝合带南侧的西秦岭段。德乌鲁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体,并伴有同源岩浆脉动侵入形成的花岗闪长斑岩和微晶石英闪长岩,该岩体接触带多已发生矽卡岩化,形成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等。岩体围岩为二叠系石关组的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矿区主要工业矿体赋存于矽卡岩中,多集中于侵入体岩脉穿插较复杂地段,且无一例外的在侵入体内凹或岩枝凸出处为富矿地段。通过对资料研究,表明德乌鲁矽卡岩富铜矿的形成是燕山期深部地壳熔融形成岩浆携带较丰富的成矿物质,于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混合铜矿。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脉)、石英闪长(玢)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发育地区,并出现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化等氧化矿物的地段,以及伴有磁异常、铜次生晕和低电阻率异常地段,与德乌鲁铜矿区特征相似,为找矿有利地段。因此,提出龙得岗—美武新寺地区为具有较大铜成矿潜力区,建议加强研究和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北塔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成因及金沉淀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塔山地区金矿床及矿点的含金石英脉与闪长玢岩、闪长岩及斜闪煌斑岩等岩脉及小岩体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其一般产于岩脉内部及其接触带附近。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近中性低盐度和富CO2的K^+ ̄N^+(Ca^2+)-Cl^-型热液,推测主要属于来自深部的变质流体。金的成矿具多阶段特征。早期中-高温阶段减压引起CO2和H2S等组分溶解度减小和强烈挥发应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晚期中-低温阶段,降温引起  相似文献   

12.
文登南部陆—陆碰撞与流体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胶南-文荣碰撞带东段,即文登南部陆-陆碰撞带地质特征研究,探讨了Ag→Au,Ag→Au→Au,Pb,Zn→Au,Cu这一明显的矿化分带性与碰撞机制的关系,详细研究了碰撞带中石英包裹体特征,尤其是深入研究了石英包裹体中H2O和CO2含量变化特征与碰撞带中挤压构造及伸展构造耦合关系,提出了碰撞驱动流体与成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太古宙Au-石英脉、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成矿流体的主要组分源自岩浆,而且Au、Ag及有关的富美元素也源自岩浆。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体系的元素的产出具有重要的共性,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成因过程。例如,27个元素中,44%(n=12)的元素出现在10个矿床亚类的至少7个亚类之中:Au、Ag、Fe、Cu、Pb、Zn、Hg、Mo、Sb、As、Te和s(9个金属、2个类金属和1个非金属)。加上B和W,52%(n=14)出现在至少5个亚类之中。富集的亲铜/亲铁元素的出现频率很高,达85%(27个元素中的23个)。总体元素(n=31)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达74%(n=23)。所有这些主要的亲铜/亲铁元素均富集于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矿床之中。如果岩浆挥发分的饱和出现在岩浆硫化物熔体/上悬固体因重力而亏损之后,那么Au、Ag和相关亲铜元素将由于高的硫化物熔体/硅酸盐岩浆的分配系数(10 ̄2~10 ̄4,如Au为3x10 ̄4,Se为10 ̄3)而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得出,太古宙Au-石  相似文献   

14.
知不拉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驱龙斑岩铜矿南侧2~3 km处,铜资源量接近大型规模,矽卡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大脉状产出,主要受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岩性界面和断层破碎带控制。本文以最新勘查工作中钻孔揭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知不拉矿床成矿母岩认识给出新指示。花岗闪长岩与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发育,由角岩化凝灰岩至花岗闪长岩有角岩化凝灰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带规律,岩体内可见长石被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指示该岩体与矽卡岩矿体形成关系密切。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内锆石15个有效测点给出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4 Ma,该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与矽卡岩内成矿年龄16.9±0.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锆石的176Hf/177Hf(i)值为0.2829~0.2831,εHf(t)为3.2~1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在209~563Ma之间,具有与驱龙中新世侵入岩相似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与驱龙斑岩矿床属于同一岩浆房演化出溶岩浆,分别是侵位于向形和背形构造中的热液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北段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大军 《贵金属地质》1997,6(3):161-170
太行山北段多金属矿床有3个金属元素富集带,1.中心(铜)钼矿带,形成斑岩型矿床2.过渡带铁-铜,银-铜,铁和锌成矿带,形成矽卡岩型矿床,3.外带铅-铅-银带,形成脉状矿床,这种分带出现多于多个矿区,但不同矿区显示出独特变化,一般以其中一个矿带最发育,其它两矿带次之,但有利也有两矿带相对发育围绕花岗岩的金属元素区域分布,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及H,O和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热液与冷的大气降水(含少量  相似文献   

16.
四川道孚县佐莫那协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灿海 《地质与勘探》2010,46(3):385-391
佐莫纳协铁矿产于炉霍-道孚构造带葛卡花岗闪长岩与结晶灰岩接触带。矿区出露3条矽卡岩带和3个铁矿体,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结晶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与矽卡岩体具有一致性。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北西向鲜水河断层的多次活动及其后期走滑剪切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断层是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成矿条件分析及磁异常显示,矿区深部及外围尚有矽卡型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18.
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思  王曙 《地质实验室》1997,13(4):240-243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Cu^2+的显色反应。在乳化剂OP存在下及PH10.0-12.0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Cu^2+和o-HDAA形成1“3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4.20*10^4L.mol^-3.cm^-1。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