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地震力标度σ值指标,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L2.0以上地震目录展开σ值时空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通过滤波处理后,华北地区中强震前σ值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其后3个月内发震;在空间分布上,中强震往往发生在σ值高值区域或高低值突变带附近。地震力标度σ值的变化与华北地区中强震的发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地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地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  相似文献   

3.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4.
陈虹  刘冬英 《内陆地震》1999,13(3):201-206
利用2个描述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及丛集的参量,计算了新疆地震区1970~1998年以1年为窗长3个月为步长的活动异常图像,并给出了发生新疆乌恰的2次7.4级地震前后,新疆地区σN异常分布动态演化图像,对异常图像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强震发生地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对其用于新疆地区地震预测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参量能较好和直观地描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时空动态图像,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并  相似文献   

5.
丽江、宁蒗强震的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滇西北丽江70级地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的动态追踪,同时对比了相距90km的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发现,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研究的滇西北地区这两次重复发生的强震在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的时空演化图象十分相似:强震前5~7年,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前3~4年,孕震区的波速比大面积低值异常;强震前1~2年左右,孕震区再次出现范围略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包围的两次高值异常区重叠部位。两次强震前滇西北波速比月均值均持续低值异常数年后,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偏离平均值,当高、低值异常均趋于正常时,强震的孕育进入短临阶段。进一步研究波速比高、低值异常区的数值分布,显示出:第一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的边缘;低值异常区和第二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小和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这些波速比最大、最小的地震距主震的距离不超过60km。  相似文献   

6.
地震非均匀度的研究及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27  
李志雄  高旭 《地震》1994,(6):11-18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表明,主破裂前声发射事件在时间分布上随着应力增强存在着均匀-非均匀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参量-地震非均匀度(GL值)。据对中国大陆1920年以来43次Ms>7.0大震震前5年G时间变化扫描结果,发现除少数边界附近的大震外,所有7级大震震前1-3年,在震中一定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活动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状态(GL值大于1.0);同时,  相似文献   

7.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波特征的时空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喜玲  张爱玲 《地震研究》1997,20(1):108-116
本论述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洱源、腾冲两个地震台的多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异常及滇西北多台波速比异常的特征,探讨了其时空演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得出:在时间进程上,多项地震波突变特征均在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其中,波速比在大震前的单点突变异常幅度为中强震的5倍之多;振幅比突变异常幅度约为中强震的3-5倍;尾波持续时间比则是在震前一年左右出现持续性的低值,时间尺度约为中强震异常时间的  相似文献   

8.
黄耘  赵谊 《地震学刊》1998,(4):19-25
系统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较有影响的9次中强震前地震空区、中小地震条带分布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变化特征,认为江苏及邻区地震前出现地震条带、地震空区等异常现象较普遍。在本地区研究条带异常所选取的震级下限为ML3.0为宜,在黄海地区研究地震空区震级下限取为ML3.0,而陆地地震空区可取ML2.0为震级下限。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4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9次(见表1),其中ML≥40地震2次,即4月4日10时29分黄海ML40地震和4月23日14时21分张北ML40地震。本月地震频度略低于3月份,华北西部(1145°E以西)和华北东部(1184°E以东)的地震活动保持原来的水平,而华北中部相对较为平静。表1 1999年4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 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 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 另外, 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 对ML6.0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进行了研究, 此方法对AI算法的计算结果在时间上给予了支持。 结果表明: 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程度, 中强震的S值在震前表现为高值或低值异常, 震后下降或上升。 S值的异常点与AI扫描值的异常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相辅相成。 在地震目录完整的情况下, 中强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 a的中小地震活动与之前3 a、 5 a的活动背景相比, 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 利用这两个参量的变化, 可为该地区中强震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12.
对1991—2000年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观测异常和首都圈地区前兆观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11月黑龙江前兆异常进行了介绍,也对开展前兆异常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根据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预测效能初步研究,作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建设两种地震预测试验场。地震频发地区的试验场,用于验证观测项目效果;无震地区试验场,用于试验仪器的抗干扰性能和确定背景场。  相似文献   

13.
河北文安地震与云南盐津地震震害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7月4日在河北省文安县发生5.1级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而22日在云南省盐津县发生的同样震级的地震却造成22人死亡,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本文对比分析了这两次5.1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地震灾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对姚安M6.5地震极震区(Ⅷ度)及姚安,大姚,南华和牟定等县城内的建筑物与结构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调查。作为系统研究这一,叙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砌体,底层框架,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各类房层,单层厂房及砖砌塔的地震破坏现象,分析了建筑物的地震震害特征及对建筑物震害加剧的主要影响,讨论了地震区域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重视的问题,以及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多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Yao'an Ms6.5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 15, 2000 and the Yongsheng Ms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Oct. 27, 2001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y are both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Dian block. Their epicenter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tectonic and strain characters of the earthquakes were similar, and there were many aftershocks after the two main shock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fault rupture characters of the main shocks and aftershocks, the latter are located using the Geiger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Geiger) and the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DD) based on the seismic phase data of the two earthquake sequences. They were recorded by two Near Sourc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YNSSN and YSNSSN) deployed by the Yunnan Seismological Bureau (YNSB). Then, two main shock parameters were relocated using DD based on the data of larger magnitude aftershocks and the two main shocks that were recorded by the Kunming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KMSN). Combining the spatial-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 earthquake sequences, the tectonic and strain characters of earthquakes, the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two aftershock sequences along fa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contrastively.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Earthquake sequence is a series of centralized earthquake events in space-time after a largerearthquake.Since these earthquake events occur in a small space and are sequential in one specialtime,their seismogenic structure,mediumcharacteristics and earthquake mechanisms must be similar.By studying one earthquake sequence,the seismic activitytrend after a large earthquake can beconjectured.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sourc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hysic states canal…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龙羊峡和刘家峡两水库区附近的前兆台站记录到的近几年已发生大地震的明显前兆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震观测点附近存在水库或天然湖泊时其前兆现象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指出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坝区附近及大区域的地震短临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及震后青藏高原强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是该区历史上发生的最为强烈的地震。该地震属走滑型,地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风火山左旋走滑断裂,地震破裂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该地震是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以不同速率向东运动,地块间的差异运动使其边界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破裂的结果。根据地震定标律估算的主震断层破裂参数和应力参数为:地震矩M0=1.78×1019N.m,矩震级MW=6.8,断层破裂面积S=468km2,断层错距D=1.4m,断层破裂长度L=37km,断层破裂宽度W=12.6km,剪应力τ0=16.8MPa,应力降Δσ=7.03MPa。历史地震分析表明,玉树7.1级地震是在世界8级以上地震、中国西部大三角7.8级以上地震、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和巴颜喀拉块体7级以上地震处于强烈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玉树地震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羌塘地块及川滇菱形块体未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20.
山东历史地震震害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山东省自公元前7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情况,指出山东震灾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大、频度低、人员伤亡惨重、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震造成的地面形变类型多种多样。分析了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因素,叙述了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