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新疆地区本世纪的地震记载,分别取5.5、6.0、6.5、63/4、7.0、7.2为震级下限,视各组资料为更新过程的样本、分析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经统计检验,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发生皆可认为是泊松过程;本世纪初中强地震在记载中可能有遗漏,为避免由此引出的干扰,使用Ms≥6.5的资料不应早于1914年,使用Ms≥5.5与Ms≥6.0的资料均应从1931年开始;在地震发生大体上为泊松过程的情况下,地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全国4个地磁台站2016年的观测数据,分析3种不同型号磁通门磁力仪受温度影响及背景噪声干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FGM-01仪D分量和Z分量的温度系数数值较GM4仪和GM4-XL仪稍大,GM4仪和GM4-XL仪各分量温度系数数值相当,同时各仪器的剩余均方差数值较小,反映出观测资料的内在质量可靠;GM4、FGM-01仪各分量背景噪声水平相当,GM4-XL仪各分量背景噪声均小于GM4和FGM-01仪,H分量尤为明显,排除环境影响,认为是仪器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3年红山地震台地磁GM4磁通门磁力仪与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产出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两套仪器分均值、日均值和基线值的变化趋势,并对仪器背景噪声做相应对比,认为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而GM4仪观测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古堡-里克特<<全球地震活动性>>一书未公开发表的手稿记录的1902年新疆喀什地震与1906年玛纳斯地震震级资料,严格地按照古登保震级计算公式和程序,对这两次地震震级进行了复算,并指出现今所公开发表的强震目录中其震级间差异的原因。认为:1902年8月22日新疆喀什地震震级取MS=8 1/4,1906年12月23日玛纳斯地震震级取MS=7.9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陆明勇 《地震研究》2002,25(3):251-256
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M≥6.5强地震序列进行灰色系统GM模型的建模,从模型检测精度和结果看,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等有关指标都说明所建模型可靠,精确,因此灰色系统GM模型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强地震序列和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GM3磁通门磁力仪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2~2003年的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资料,对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稳定性分析,考核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以证明是否替代模拟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7.
红山地震台数字地磁观测质量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山基准地震台地磁相对和绝对观测资料,采用单台绝对差值检测法、多台相对差值检测法、F-P检测法和地磁绝对观测改进措施,研究分析了红山地磁观测资料质量及其控制。结果表明:红山基准地震台相对记录仪GM4-1、FHD-2B和绝对观测仪Mingeo-DIM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因仪器故障,FHD-2B仪D分量在2015年3月24日出现台阶错误数据;2015年4月23日GM4-1和FHD-2B仪分钟值数据预处理错误;GM4-1仪各分量基线值稳定,同日及相邻2日观测基线值之差D_B≤0.1',H_B≤1.0 nT,Z_B≤1.0 nT,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响应比法的地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应用于地磁方法中,取太阳日照为加载,地磁垂直分量Z为响应,应用马陵山地震台1993年1月~1995年11月对相观测资料计算其响应比值。得出结果:响应比的变化在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前明显异常显示,分析认为,这一异常变化是苍山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九五”地磁数字化改造项目仪器配置分为两个部分,绝对观测仪-CTM-磁力仪和相对记录仪-GM3磁通门磁力仪,大连台自仪器装备以来,经过精心安装调试与观测摸索出一套仪器维护与高精度观测的经验,资料精度逐步达到规范要求,2001年11月9日通过验收,被专家组评价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强地震的成组活动和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钦祖  于利民 《地震研究》1995,18(1):90-107
根据到1991年底为止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大陆东部(λ≥108°E)及邻区M≥6地震目录、中国大陆西部(λ<108°E)及邻区M≥7地震目录。东部收入地震261次,其中含邻区地震100次;西部收入地震153次,其中含邻区地震58次。这些地震被称作强地震。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中国大陆有史以来强地震的大多数,在时间和空间中频繁地同时出现相对密集,构成各个地震组,在时空一体中表现出发生强地震的高概率。论述了划分地震组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情况,对中国大陆东部取1600年,西部取1900年为界,把地震活动分为早期活动和后期活动。早期资料有所丢失,地震活动的成组性表现得不如后期充分,在中国大陆东部自777年至1984年不包括东北深震的强地震之中,划分出24个组。这24个组占用时间的和为435年,占总时间跨度的36.0%,而组内地震数之和为113,占同期同区地震总数的84.3%。在中国大陆西部自公元前193年至公元1988年的强地震之中,划分出21个组。这21个组占用时间的和为270年,占总时间跨度的12.4%;而组内地震数之和为64,占同期同区地震总数的68.1%。在后期的强地震中,中国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安宁河断裂中断层泥七类SEM微结构类型,揭示了微结构类型的组合方式。首次应用微结构组合特征,讨论了断层粘滑与稳滑的两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潘海生 《华南地震》1994,14(2):44-48
新丰江地震目录数据库录入了1960—1969年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目录共计31300条。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震中位置由直角座标转换为用经纬度表示,具有地震目录检索和统计2大功能,并针对新丰江地震的分区研制了专用软件模块。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增加了软接口,为系统的扩充和拓展打下了基楚。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的一些断陷盆地是华北地震区内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在详细研究每个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部位、烈度等震线特点、时间序列特征、发震构造走向后得出:在同一盆地内,6级以上地震原地重复发生,而且震级相近,时间间隔较短,发震构造走向正交或斜交,发震构造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水系分维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岗  王海 《地震研究》1990,13(4):389-395
本文运用分数维几何学,研究了河流水系分维与地壳里向运动、活动断裂格局及运动学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地壳垂向运动控制大型河流主干的总体形态;2)活动断裂格局复杂、水平运动强烈的地区,水系分维值高;3)走滑断裂较斜滑断裂对水系发育的控制强烈,而后者主要起到对水系的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9.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0.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