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中国区域地面降水格点日值数据集,对比国家气候中心业务暴雨指数和区域极端强度—持续时间综合(Region-Extreme-Intensity-Duration,REID)指数识别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方法,给出了中国5个区域极端降水事件(Regional Extreme Precipitation,REP)的频数、强度、影...  相似文献   

2.
山东夏季降水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区域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一种能够反映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区域特性的指数,分析了热带5个洋区(西太平洋、中太平洋、东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气相互作用指数与山东夏季(6~8月)降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只有热带印度洋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第1模态与山东夏季降水存在的显著相关。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时山东夏季降水偏少,反之偏多。热带西印度洋区域1000hPa风向赤道区域异常辐合,并伴随出现正海表温度异常的年份,山东夏季降水往往偏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9月降水与东亚700hPa风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少勇  林纾  郭凯忠 《高原气象》2010,29(6):1501-1506
利用NCEP/NCAR 7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影响中国西部9月降水的区域风指数:西南、东南和偏北风3个风场面积指数,这可能是东亚季风变化的一个反映。研究了各个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另外,还分析了各个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这些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有很好的关系,西南风和东南风指数影响降水的区域有较大差异,西南风的影响范围大于东南风,西南风是影响西部秋季降水的主要因素,西南风减弱是导致高原东侧秋季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旬降水年变化特征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全国多年平均旬降水资料,通过旋转EOF分解,将全国各地旬降水的年变化特征划分为6大类别,在地理分布上归属为8个区域,各区域的降水除了夏季多,冬季少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地域性特点。各区域特征时段降水量间的显著统计相关有一定的中期天气预报意义。各区域特征时段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近44a来有不同的趋势变化,部分区域可用特征时段的降水变化特征表示年降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夏季东部区域降水异常年代际、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华南、江淮、华北代表站6—8月降水量标准化距平的区域平均值定义了降水异常指数I,论证了它与常用指数Z、R的一致性。不同区域,的同期相关不显著,表明3区降水年际异常具有独立性。用周期分析将,分解为年代际、年际变化指数,Is、If,方差分析表明,只有华南区域Is在其,的构成中显著,表明区域夏季降水异常是复杂的。对Is、If,曲线的分析表明,3个区域Is均表现出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20世纪70年代的转折有关的相关关系,华北区域If的显著偏少与强El Nino事件的同时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均匀网格对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区域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王晓春  吴国雄 《气象学报》1996,54(3):324-332
用方差极大正交转动EOF(Varimax EOF)及点相关图法分析了夏季总降水(6、7、8月降水之和)及逐月降水的区域特性。使用的资料为全国范围47个5°×5°经纬度网格上的降水资料,分析时段为1959—1994年。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空间均匀的格同资料,本分析除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外,也揭示了西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及沿长江流域东西方向上降水异常的相互关系。夏季总降水异常最显著的区域特性是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反相关。另外沿长江流域,四川盆地的降水异常与青藏高原东部及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也存在着反相关联系。西部地区的区域特性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为负相关,并且青藏高原中东部南侧的降水异常与华北东部及东北南部为正相关。上述的空间模都有准2—3a及10a左右的周期。逐月降水的分析表明,6月份,江淮流域、华北东部及东北大部分地区为正相关。7月,河套地区与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呈现一定的负相关联系,8月份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与夏季总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极其一致。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夏季干旱主要气象条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降水距平、降水变率、Z指数方法和自然正交函数开展(特征向量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夏季降水分布、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西金、衢、丽地区夏季降水少,是易发生干旱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1954—1990年的气候特征及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1954-1990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广东省冬,夏半年和全年3个时距5个不同区域的温度和降水分级指数,讨论了广东省近40年来的一些基本气候特征和全省气候异常的变化规律。提出:广东各区的气候特别是降水方面有明显差异;全省平均冬装卸温度的分级指数,夏半年降水的分级指数分别有明显的7年和11年的周期;全年的温度和降水的分级指数分别有7,13,11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9.
变分校准法估测洞庭湖区域降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忠海王飞  唐明晖 《广西气象》2005,26(A01):110-111,114
应用变分校准法的原理.对湖南洞庭湖区域降水进行了分析。用长沙多普勒雷达站资料分别对混合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过程来估算,结果显示:变分法对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对对流性降水过程更为明显;同时仍保留雷达探测降水的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盆地降水区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四川盆地各站间的相关系数,再应用系统聚类法进行降水区域的划分,将盆地共分成11片。同时,对成都市14(区)县划分成了3片。结果发现:这种区域划分与实际降水区域配合较好,符合实际天气意义。同时这种降水区域的划分对提高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能力有很大好处,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1.
采用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四川盆地各站间的相关系数,再应用系统聚类法进行降水区域的划分,将盆地共分成11片.同时,对成都市14(区)县划分成了3片.结果发现:这种区域划分与实际降水区域配合较好,符合实际天气意义.同时这种降水区域的划分对提高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能力有很大好处,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省范围内的区域气象站和国家级气象站2011-2020年的汛期降水和极端降水等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筛选出1253个区域气象站和75个国家气象站开展了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站和国家站降水的平均数量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全省区域站汛期平均降水为382.9 mm,国家级站为379.7 mm;区域站各月降水平均在31.7~87.1 mm;国家站各月为30.4~86.4 mm。但两类站点降水的极端值存在显著差异,汛期总降水量区域站最大可达917.5 mm,本站最大为710.7 mm;单月降水量区域站最大为776 mm,本站为541 mm;暴雨日数区域站最大为46 d·(10a)-1,本站为17 d·(10a)-1;两类站点降水极大值发生的空间位置比较接近,但区域站的数值显著高于国家站。两种站点降水的空间趋势非常一致,其汛期降水相关系数达0.95,月极端降水相关系数为0.92;而区域气象站比国家站有更多小斑块的高值和低值中心;两类降水空间差异在甘肃省的东部和南部比较明显。总体上,区域气象站更精细地描绘了甘肃省的降水特征,在地形复杂区域监...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中强天气过程GRAPES区域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新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GRAPES区域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根据降水预报产品在新疆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制定检验方案,对GRAPES区域模式12 h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RAPES区域模式的降水落区位置和落区面积预报准确率北疆高于南疆,降水落区位置预报偏南的概率比较高;各时效降水中心强度预报易偏强,随预报时效延长其准确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北省提供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及降水实况资料,用逐步回归法拟合出江汉平原等区域暴雨方程。方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此方程尚有待台站业务考核及改进。  相似文献   

15.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多,造成的灾害损失日益增加。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开展该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提升高原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中东部6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通过百分位阈值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结合极端降水指数,分析该区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不同等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各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是总降水和极端降水高值区,但该区域对整体降水量增加的影响较小。近57 a来,各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均呈增加趋势,总降水量及其强度、强降水量、1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强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大于特强降水量,且强降水量占比明显增大,而特强降水量占比略有减小,表明强降水量增加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更大。强降水量和强降水、中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其强度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区域东北部为显著增加区,中雨、强降水日数及雨量的增加导致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盟近50a降水变化及早涝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的年及夏季(6—8月)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锡林郭勒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夏季旱涝年。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降水量总体上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近50a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增减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特征明显,近10a降水量显著减少。用区域夏季降水指数确定出1998年为涝年,而1980、2001、2005和2010年为夏季旱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1961~2010年降水集中指数(PCI)的变化及月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亚雯  朱克云  马柱国  杨庆 《大气科学》2014,38(6):1124-1136
降水的年内变化(月分配和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增暖背景下水循环发生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降水集中指数(PCI,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能较好的表征降水的年内集中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本文利用中国583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对中国及各典型区域的PCI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PCI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降水月分配变化及PCI与气温季节较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PCI的气候态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湿润区PCI在11~17之间,年内降水较为均匀;半湿润区PCI为17~24;半干旱区PCI在24~27之间;而干旱区PCI则由27至47不等,降水集中程度较高。除华南地区外,1961~2010年间全国大部分地区PCI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并于1980年前后发生跃变,降水集中程度大幅降低,其中西北西部地区PCI 下降速率最大,为-2.47 (10 a-1)。华南地区PCI的变化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3年以前呈弱的下降趋势,但2003年PCI发生突变,降水集中程度大幅增加。对典型区域的比较发现,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降水集中程度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比例的减小;而湿润区PCI和降水月分配的变化则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南地区8~12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春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减小,冬夏季降水所占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8.
冯文  王可丽  江灏 《高原气象》2004,23(2):271-275
利用1970—1997年NCEP/NCAR冉分析月平均资料,设计了区域西风指数。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发现该地区水汽平流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极小,而风场辐合(辐散)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却很大,在西北地区区域西风指数较强年份风场辐合比区域西风指数较弱年份强。由此可知.两风年际变化对西北地区的风场辐合(辐散)的影响是我国西北地区水汽场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西北地区;区域西风指数;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降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文章概述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整体图像,指出目前数值模式模拟降水日变化的局限性,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进行降水预报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有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夏季,东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日峰值主要集中在下午;西南地区多在午夜达到降水峰值;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多出现在清晨;中东部地区清晨、午后双峰并存;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下午和午夜峰值并存。(2)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和季节内演变。冷季降水日峰值时刻的区域差异较暖季明显减小,在冷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清晨峰值;中东部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随季风雨带的南北进退表现出清晰的季节内演变,季风活跃(间断)期的日降水峰值多发生在清晨(下午)。(3)持续性降水和局地短时降水的云结构特性以及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持续性降水以层状云特性为主,地表降水和降水廓线的峰值大多位于午夜后至清晨;短时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峰值时间则多出现在下午至午夜前。(4)降水日变化涉及不同尺度的山-谷风、海-陆风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涉及复杂的云雨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流层低层环流日变化对降水日变化的区域差异亦有重要影响。(5)目前数值模式对中国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有限,且模拟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式依赖性,仅仅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并不能总是达到改善模拟结果的目的,关键是要减少存在于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引进和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预报和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是由资料处理,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加工等模块组成,全部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主体是一个有限区域,正方形网格,格距100km,10层的三维,静力学平衡,原始方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