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首位度、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江苏省2009—2012年国内及入境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国内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客流二者首位分布均不明显,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前者向扩散方向演变,后者向集中方向演变;二者均遵循齐夫定律,但前者为单分形,后者前6年为单分形,后8年则为双分形;前者先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后者前6年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8年标度区一先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标度区二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前者规模变差呈现波动扩大态势,后者则呈波动缩小趋势;二者的差异度都不大,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差异度变化与各自Zipf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服务设施、重大事件、客源地居民收入、旅游偏好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着江苏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石油(特指原油)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省级行政单元作为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节点,从1985~2007年中选取5个特征时点.借助齐夫定律,研究了我国石油资源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2)从无标度区范围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变化不大,而输入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呈现出先缩小后又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空间分形结构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没有分段,始终呈现为单分形,而输入量则经历了由双分形向单分形的演化.(4)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均呈帕累托分布模式,而输入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动较大,经历了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的演变.我国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位序-规模分布的不同步变化,与大油田分布、石化产业布局以及石油流通体制等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城市用地形态的双分形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城乡一体化的标志之一是城镇体系结构的一体化,这个过程可以从标度的角度进行描述和评价。分形是标度分析的重要方法,地理空间无尺度分布特征的典型参数是分维。论文以京津冀城镇体系为例,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开展分形分析、位序-规模分布分析和异速标度分析,用以解释1995—2013年间京津冀城镇体系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城镇体系及其演化的特征有:①京津冀空间结构和位序-规模分布都表现为自仿射双分形结构;②京津冀区域的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标度退化为假线性关系;③随着城镇体系的演化,自仿射的双分形结构逐步向自相似分形结构演化。由此得出结论:其一,京津冀城镇体系存在结构性的不协调因素。其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具有二元化特征,但演化方向却呈现内在结构一体化的显著趋势。其二,大城市用地不够集约。城市边缘区的无序扩张导致土地利用铺张浪费。地方政府和规划专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城镇体系演化的这种特征和趋势制定管理措施和优化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分析法、位序-规模法则、多元回归等方法,对中国旅游微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揭示旅游微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微博以政府旅游微博为主体,旅游专业网站微博为重要补充,旅游景区、旅游协会微博所占比重较小。2旅游微博东密西疏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突出,省际分布集中性强,且大多分布在人口规模大、行政级别高的城市。3旅游微博规模分布满足齐夫法则,双分形结构明显,但不同类型旅游微博规模等级结构以及发育程度差异较大。4旅游微博空间分布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旅游资源禀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旅游微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和重要节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分析与齐夫定律对近年来我国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等级规模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影响港口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以外贸运输为主;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与规模等级差异逐步缩小,各港口吞吐量呈现位序-规模分布,分形结构由单分形转为双分形,齐夫参数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单元经济水平对港口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分为区域拉动型、外向经济型、腹地中转型和补充导向型。  相似文献   

6.
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杨国良  张捷  艾南山  刘波 《地理学报》2006,61(12):1281-1289
借用Zipf指标和差异度指标,采取由“假设”到“论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旅游流规模结构符合Zipf法则。以1996年至2004年四川省国内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旅游流的规模等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流规模结构符合Zipf定律,具有分段特征,用回归拟合可进一步分析各标度区的内部结构特点。标度区可分为有效标度区和无效标度区两种类型。从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旅游流规模结构中无效标度区的空间分布面积逐渐减少,而有效标度区面积正在逐步扩大。Zipf参数可以用来进行标度区分段,分析有效标度区的内部结构和旅游流总体结构体系的变化规律;对不满足Zipf法则的分段区域,则用均衡度和差异度分析其内部结构的差异化程度。用Zipf参数分析有效标度区,用均衡度和差异度指标分析无效标度区旅游流规模结构所得结果既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同时又能更清晰地反映该结构的标度分段特征、各标度区内部的差异化程度以及历年所发生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这对丰富旅游流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重点省区2000年~2014年五星级酒店的数据,分析了该区域五星级酒店的位序规模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处于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其整体发展不平衡,首位分布明显;(2)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呈位序规模分布,并由单分形向双分形演变;齐夫参数q的变化表明其分布由集中型向首位型发展;理想K值与实际K值的差值变化表明未来该区域五星级酒店仍具发展潜力;(3)"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呈现平稳型、波动型、上升型和减速型四种形态,并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旅游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发展态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柳坤  申玉铭 《地理研究》2014,33(11):2082-2094
从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出发,采用Zipf法则和差异度指数,分析2003-2011年中国省域尺度和城市尺度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功能空间格局、等级体系及分形演化特征。结论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功能空间差异明显,不同尺度上均呈极化趋势,外向功能差距扩大;省域尺度上,对外服务流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空间演化形成新疆、山东、河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江西和福建9个省份外向功能较弱;城市尺度上形成若干个外向功能密集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且特征变化明显。省域尺度和城市尺度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流的位序规模分布均符合Zipf定律,省域尺度呈单分形特征,城市尺度呈双分形特征;第一无标度区对外服务流等级规模均衡性略优于省域尺度的均衡性。城市尺度第二无标度区和无效标度区城市均为本地服务中心城市,内部结构体系变化显著并且城市间外向功能差距扩大。外向功能城市可以划分为五级,高等级服务中心外向功能提升较快,不同规模等级服务中心之间差距在扩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首位律、位序-规模分布律和马尔科夫转换矩阵等方法,解析了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系统的规模分布、规模结构和系统内部动态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天然气流动系统呈逐步发育态势,在流动省份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显著增加和扩大;(2) 中国天然气流动系统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齐夫法则,具有分形性质。在输流系统规模分布方面,呈现出首位型分布模式向分散均衡型模式转变,再向首位型分布模式发展的趋势。在汇流系统规模分布方面,总体表现为集中型分布模式,中间位次省份天然气流动规模比较发育;(3) 输流系统规模体系中,无流区、低流动规模地区发展不活跃,中低流动规模以上地区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汇流系统规模体系则表现出向中等规模集中的发展趋势。整体来看,中国天然气流动规模扩大的同时,不同类型之间的变动相对较为平稳。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加强天然气资源勘探,拓宽天然气生产和进口来源;加强中国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逐步建设完善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敏娟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84-1897
论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乡镇1980、1990、2000、2010、2016年5期截面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分析了乡镇尺度人口和可达性规模结构、等级体系及异速标度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 人口规模以中小等级乡镇为主,60%的乡镇人口规模正增长,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分布格局;可达性水平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河谷平原区人口规模和可达性均最大。② 人口和可达性均呈位次型分布,人口位序—规模具有明显双分形结构,由均衡向极化转变;可达性位序—规模以2000年为转折点由双分形演变为单分形,由低水平均衡转向更高水平均衡。③ 3006个乡镇整体以正异速生长为主,负异速生长为辅,黄土高塬沟壑区、河谷平原区内乡镇异速生长类型以人口增长正异速生长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沙地和沙漠区内乡镇以人口下降正异速生长为主,农灌区内乡镇异速生长以人口增长正异速一级和人口下降负异速一级为主。最后根据人口和可达性异速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各分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模式。在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联系性把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分为三个景点体系,测算各景点体系信息维数值、Zipf维数值,对各种分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南京市旅游景点体系等级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但具体到内部有一定的差异,并对景点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根年  薛刚 《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将旅游地的成长看成是有生命的自组织过程,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着眼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源结构、人均消费及旅游收入的变化过程分析,从新角度探讨了旅游地的成长与结构变化的关系,丰富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认识。结果发现,秦俑馆入境旅游呈“扇贝型”增长,国内旅游为“主循环-再循环型”周期波动,入境游客在总游客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人均旅游消费额不断提升,致使旅游经济收入摆脱了客流量生命周期的影响而得益延长,为我国国际名牌旅游产品从外延性客流量增长走向内涵型旅游收入增长提供了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兆峰 《地理研究》2012,31(7):1328-1338
区域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规律及差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空间演化的协同关系和动力机制,并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重心模型,从入境旅游流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客流关联度、空间结构、网络结点连接强度等层面,对1999~2009年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的协同演化规律及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流与航空客流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互动效应明显,但入境旅游流对航空客流的促进作用更强;(2)入境旅游流和航空客流的空间结构变动特征和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3)入境旅游流和航空运输网络中的结点连接强度存在着较强的耦合性,其耦合程度受到了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4)西南6省区中仅有西藏的入境旅游流流量与航空客流量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其他5省区则较显著,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轨迹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超  马海涛  陈楠  陈胡玥 《地理研究》2014,33(7):1306-1314
农民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旅游重心能综合反映旅游流网络的空间扩散和集聚特征。运用国内农村居民旅游者的流向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旅游流向、移动距离模型,对农民旅游流的重心轨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隐含农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双重心的内在联系特性,两种重心呈现“偏南-西南-东北-偏东”的演变轨迹,农民旅游客源地重心与目的地重心存在空间错位;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的移动幅度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2003-2004 年与2004-2005 年的重心移动距离尺度大于其他时期;其网络重心与经济收入、人口、入境旅游三项重心比较明显偏西南部,呈现客源地重心向东南部、目的地重心向东转北的发展趋势,农民旅游客源地出游力存在区域差异、目的地吸引力存在空间不平衡。本研究作为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旅游资源的科学配置的基础工作,可为深化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以及预测旅游流的动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旅游产品与客流时空分布相互作用规律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运用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和概念,依据调研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实证分析方法,对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天柱山旅游产品类型逐渐复合化,自然观光产品仍是支配天柱山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凝聚性和不平衡性,造成局部景点客流超载,局部欠载。根据客流时空变化趋势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要求,提出由产品类型组合、空间组合引导客流时空分布的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国内旅游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运用西方旅游者研究理论,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旅游结构特征,通过江苏国内旅游问卷调查,首次对江苏国内旅游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旅游者社会经济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认为江苏国内旅游表现出工业社会初期与中后期交错叠合的阶段特征,产业结构正处在明显转型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凯  路春燕 《干旱区地理》2012,35(2):281-287
 旅游知名度是游客旅游决策的主控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获取潜在客源的重要手段。以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为研究内容,从入境游客认知视角,在大样本入境游客实证调查资料的支持下,运用Moran指数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属性,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类型与等级差异。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存在地域相邻高度相关;沿海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存在高度相关;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知名度认知具有明显的类型或等级相关;国际焦点关注的入境旅游热点城市认知与其它城市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秋娈  路紫 《地理科学》2011,31(7):885-890
通过百度、Google、Alexa、Cnzz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获取了24个旅游网站分省访问量资料,运用Origin软件评估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问题。研究经过3个阶段,逐级递进分别应用Zipf定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指数模型3种方法,描述了空间分布的集中性,揭示了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特征,讨论了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Zipf定律,以单分形特征为主,其信息流的规模结构主体呈Pareto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集中性,该集中性表现为随分维值大小而相应变化。②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区位商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为网站所在省或经济发达省份,距离衰减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呈内凹型,且多数网站基尼系数大于0.5,距离衰减的集中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③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受旅游网站性质影响,且其本地集中性越强,指数模型拟合优度指数越高,指数模型与网站数据点的匹配效果越好,各省份访问量越接近标准曲线,与拟合曲线的吻合度越高。④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确定目标市场和旅游网站的建设与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