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不具备形成古冰川的气候条件 ,因此不可能有“冰臼”存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认为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科学也必须打假 ,近年来有关广东“冰臼”的报道是失实的 ,利用“冰臼”论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误导行为 ,应消除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报道应尊重事实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类似“冰臼”报道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2.
再论庐山冰川遗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庐山的冰川谷、冰斗、冰川擦痕和冰川堆积地形,作者认定有庐山第四纪古冰川。  相似文献   

3.
这一发现证实:第四纪冰期时北半球中纬度和中山地区古雪蚀作用是极重要的造貌和侵蚀营力,前人所谓的“表皮构造”,从剖面所处的海拔、谷地流向及应力方向看,均不能用冰川挤压作用来解释,不能证明庐山有过冰川作用。从所处的滨江滨湖地理位置看,基岩弧形弯曲现象与冬季积雪的重力挤压、春季融雪产生的冻融蠕动推挤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朱诚 《地理学报》1995,50(1):41-50,T002
根据在庐山山上和庐山东麓采集的基岩和沉积物砾石标本薄片鉴定,发现山上基岩和山麓沉积物在岩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山麓大多数沉积物在岩性和沉积相上类似于白砂井组,作者认为该沉积物主要是古赣江上游搬运来的物质。论证了网纹红土主要是中更新世初湿热低平地形下形成,而庐山现今1000-1200m高度存在着变位网纹红土,由此推论,庐山在网纹红土形成后(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中,山体抬升了约600-800  相似文献   

5.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毛主席三上庐山 ,使这块风景胜地 ,披上一层迷人的政治色彩。毛泽东下榻住所“美庐”(河东路180号别墅)、“芦林一号”(庐山博物馆)、河东路175号别墅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美庐别墅美庐别墅 ,始建于1922年 ,原为英籍赫莉太太的私宅。赫莉和丈夫均是医生 ,曾在庐山开设“赫莉医院” ,当年投资购买地皮 ,兴建这栋别墅。因赫莉同蒋夫人宋美龄交往情深 ,1934年在她离开庐山时 ,便将这栋别墅相赠。蒋介石笃信风水 ,看到这栋房子背后有山 ,再后是牯岭中心地带的高峰大月山 ,形似高高的靠…  相似文献   

6.
选取庐山历代诗词为研究素材,借鉴行为地理学的方法研究诗词中的地理认知特征与机制。诗词中的地理认知客体主要包括山岳、水文、气象、生物、建筑5种类型,其中自然景观权重较高,以建筑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的典型性较强;庐山诗词中的地理认知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特点,其风格和内容经历了"积淀隐逸、山水自然""初展人文、虚实相承""佛道同盛、初承理蕴""古蕴怡然、意象避政"和"文风多彩、轻形重意"等阶段的演变;庐山诗词中的机理可概括为"观景得形""赏景怡情"和"悟景至境"3个递进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鞋山 ,即大孤山 ,俗称大姑山 ,位于庐山东南麓 ,水天一色风景优美 ,帆影点点 ,群鸟翔集 ,因其鸟多 ,又誉为鄱阳湖上的鸟岛。我国现代卓越地质学家李四光30年代考察庐山地质时 ,曾专程到鞋山实地考察 ,确认这里系200万年前地质第四纪 ,为庐山众多冰川遗迹之一。附近尚有“蛤蟆石”等有名的冰川遗迹 ,造化神奇。至今 ,仍吸引着无数中外地质旅游者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和研究。山上眺望 ,蓝天白云之下 ,万顷波涛 ,湖光如镜 ,沙鸥点点 ,鹰鸟翱翔 ,密集地盘旋在鞋山之顶、山巅天后宫(即“妈祖庙”)和凌云塔上。山上有宋代大…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庐山羊角岭红色泥砾的岩性特征,从地形和堆积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庐山有第四纪冰川。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毛泽东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相似文献   

10.
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庐山是江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宜于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庐山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总结庐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逆化、热岛效应等五大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擦痕”“颤痕”等不符合冰川地貌证据的专有属性和判别标准,冰期划分和雪线重建不符合科学发现与科学事实确证所需的充分条件,即不满足“将古论今”、地貌组合三要素系统配套、成因-环境一致性的判别原则和方法。因此认为,山东中低山丘陵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学者提出“低海拔型古冰川”的论断,是基于例外主义的泛冰川论,必然会引致“雪球地球”事件进而颠覆第四纪为灵生纪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省古树众多,它们历尽沧桑,是世代相传的“活文物”: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佐证”:风姿多彩,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和古植物、古地理、古水文和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对象之一。 根据省环保局和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中州古树调查,我省共有古树五百二十二株,隶属三十八种二十四科,珍奇独特的古树十种十七株。其中: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地理解题思想和方法能搭建起地理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桥梁”,有效认识、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适应新高考的考查要求。本文在充分解读“将今论古”思想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和新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要求,理清“将今论古”思想的思维路径;再将该思维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建构典型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有效认识、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5G网络的推行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以网络为依托的“庐山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结合常规课堂教学,实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华主席关于“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伟大号召,促进地质地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工作迅速发展与提高,经有关方面共同商定,由华中师范学院负责主持举办“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学术讨论会”。会议已于1978年10月15日至25日  相似文献   

16.
长江第一湾成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第一湾成因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科学问题,近百年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悬而未决.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和该区有关的地质、地貌、湖泊沉积等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分析滇西北晚新生代以来水系演化和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基础上提出:石鼓附近的长江第一湾是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汇入古金沙江的河汉;早更新世末期老君山一带东西向隆起的阻挡作用,使古金沙江沿其支流水洛河下游段逆向北流,在三江口与已袭夺了水洛河的川江汇合,至此,现代意义上的金沙江形成了,石鼓附近的古金沙江与其支流汇合处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湾”,而三江口附近的“长江第二湾”则是川江袭夺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形成的袭夺湾.  相似文献   

17.
浅述土壤磁化率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有关土壤磁化率的报道越来越多,通过测量黄土磁化率、沉积物磁化率和城市工业区土壤磁化率等,得出磁化率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磁化率在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土壤学和环境污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其具有强大的科学生命力,在更多新领域里有更广阔的发展趋势:(1)运用磁化率进行古降水量重建,古环境恢复,研究古气候变化,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预测;(2)用土壤磁化率的方法研究调查城市大气降尘污染物内含磁性颗粒的行踪轨迹;(3)运用“3S”技术,建立全球磁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为了响应华主席关于“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伟大号召,促进地质地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工作迅速发展与提高,经有关方面共同商定,由华中师范学院负责主持举办“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学术讨论会”。会议已于1978年10月15日至25日  相似文献   

19.
近代赫赫有名的宋美龄,是个极不寻常的女性,她出生时,其父宋耀如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大企业家便拥有万贯家产。后来,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第一夫人”,过着极为豪华的生活。宋美龄在大陆有多处豪华别墅,但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只有两处:一是庐山“美庐”别墅,另一幢是南京的“美龄宫”。这两幢别墅,既雍容阔绰,却又各具特色,所谓“美庐”大有“天下无庐美此庐”之誉。今日登庐山参观“美庐”,亦为中外游客惊叹。  美庐位于海拔 1106米的牯岭东谷河东路 180号,枕汉口峡北麓,面长冲河,环境深邃、静谧而优美。…  相似文献   

20.
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开封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旅游形象认知调查、旅游形象替代性分析等前期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封旅游形象的策划与构建要突出“北宋文化”和“黄河文化”理念,以古文化遗产为依托,建设宋文化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旅游文化名城;在此前提下,从视觉形象塑造、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和行为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