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海洋藻类能大量地吸收和累积多种放射性元素,所以Kpenc指出,可用海藻作为检验某一海区放射性污染的指标。攷虑到核试验或反应堆的运转产生出碘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攷虑到不仅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而且比其它碘的同位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同时又攷虑到碘能大量地集中在人体的甲状腺中,海藻又有较高的碘(和I~(131))含量,因此,那些在放射性沾染后不久可能被食用的海藻,特别是海带的叶片,对于I~(131)的吸收、累积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海藻中碘的化学种态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化学分离结合中子活化法研究了海带、网翼藻、海黍子、松藻、石莼、礁膜和江篱7种海藻中总碘及水溶性碘、有机碘、I-和IO3-等不同形态碘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藻中碘及其化学种态差别较大,海带中碘含量最高,达734×106(湿重),且99.2%的碘为水溶性碘.其他几种海藻中碘含量较低,且水溶性碘仅占16.5%~40.8%.海藻浸出液中碘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占浸出总碘量的61.0%~92.7%,其次为有机碘占5.5%~37.4%,IO3-含量最少,仅占1.4%~4.5%.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海藻的富碘机制可能不尽相同.从食用的角度看,其中碘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碘以微量广泛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属稀少卤素之一。碘形成一系列渗流矿物(如碘钙石,碘铬钙石,碘银矿等),但这类矿数量少。目前还未发现一种在地壳的岩浆源内形成的碘矿物,有关碘资源的分布情况可参阅文献。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碘化物和碘酸盐的可溶性,通过降水的淋滤作用而进入土壤,经过河流的不断搬运而汇集于海洋。海洋中碘浓度虽仅为0.05 P.P,m.,但其总量却达  相似文献   

4.
碘是工业、农业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重要物资,其需用量日益增加.海草灰制碘早已为其他原料和方法所取代,而利用海带提碘的方法亦将陶汰.目前,进入世界市场的碘,主要来源于智利硝石矿、油井卤水和气田卤水,而海洋中巨大的碘资源,却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碘在海洋水体中的总蕴藏量可达800亿吨以上,但每升海水的含碘量仅为0.05毫克左右,属于痕量物质.这意味着,要从海水中提取一吨碘,理论上要处理2000万吨海水.因此,研究从海水中直接提碘,不但可望从根本上解决碘源问题而有其经济意义,而且是海洋资源化学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基础课题.  相似文献   

5.
做豆腐的黄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阻止动脉硬化,能抑制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的分解。黄豆中含卵磷脂和亚油酸等蛋白质、维生素 B1和维生素 E 及铁。它会把体内的碘排出,容  相似文献   

6.
碘是海洋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大量的研究和海洋调查数据表明,碘酸根(IO_3~-)和碘离子(I~-):是海水中碘的主要无机存在形式。IO_3~-和I~-的浓度及其比值随地理位置和深度的不同而异。为此,人们对碘在海洋中的转化途径和机理颇感兴趣。其中研究作为IO_3~-与I~-的中间体——分子态碘(I_2),在碘的地球化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特点。碘是海藻植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在海藻的代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作用。自1897年法国人Eschle首次在海藻中发现含碘有机化合物以后,又在不同的海藻中研究了碘的化学性质,并发现碘有机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海藻中,并以I-C共价键的形式与生物分子结合。迄今,碘在海藻中以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形式并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Whre等(1980)的研究工作表明,海藻中的碘主要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约占总碘的60%-90%以上;有机态碘仅占总碘的10%-40%。 作者在研究和测定了与本实验用的相同海带中有机碘的含量和分布(韩丽君等,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单向纸色谱和红外光谱,纯化并检测了新鲜海带中有机碘的存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态碘可分为氨基酸类衍生物和非氨基酸类衍生物。含碘氨基酸(IAA)占总有机碘的51%,其中游离氨基酸中的含碘氨基酸占总有机碘的49%(其中大部分是以二碘酪氨酸为主的含碘酪氨酸),只有2%左右的含碘氨基酸存在于结合氨基酸中。另外,50%左右的含碘有机化合物为非氨基酸类含碘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检测进一步证明了新鲜海带中含碘氨基酸的结构基团。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碘,人们就会联想到海洋。的确,全球浩瀚的海水中,蕴藏着800亿吨碘,大海真是一座储量相当可观的碘库。对碘,人们并不陌生,但碘的神奇作用,并非路人皆知。不妨说开去,也许你会对它刮目相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称碘为生命元素、智慧元素、智能之花、聪明之泉。研究证明,碘是人类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新陈代谢的重要微量元素,据称,缺碘是世界上已知导致人类智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分析入手,以“中华碘泉”含碘矿泉水为例,就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中对碘指标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商榷意见。指出,国标中的碘指标应标定“总碘(以I计)”较为适宜;而与国家匹配的检验方法中也应增补“关于碘酸盐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严小军 《海洋科学》2000,24(3):57-57
海洋动植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碘,海藻,尤其是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等,在藻体内都富集了较多量的碘。采用昆布、马尾藻等海藻进行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通过选择高碘海藻,进行生物提取,形成生物补碘制剂,不仅可以每日安全、有效的碘,达到我国长期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而且,对于没有缺碘现象的地区人群不产生不必要的生理影响。海藻的碘以有机态与无机态并存。但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对海藻中碘的化学形态进行测定。在我们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60401)中,采用灵敏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1996~19…  相似文献   

11.
郭锦宝  彭震 《海洋学报》1988,10(1):60-66
作者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中溶解碘的形态及其分布与盐度关系,发现总碘(∑I)、碘酸根(IO3-)和碘离子(I-)都与盐度成正的线性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河口水中溶解碘的形态呈现保守行为.河水中I-和IO3-形态的碘含量分别为2.40μg/l和<1.0μg/l,I-是河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态,海水中IO3-和I-形态的碘含量分别为39.4μg/l(S=27.5)和4.00μg/l,IO3-;是海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态,作者还研究了间隙水中可溶碘的分布与深度的关系,间隙水中的碘以I-形态存在.另外,还测定了从沉积物到上覆水可溶碘的表观通量,其通量值为2.4(15℃)和27μmol/(m2·d)(30℃).  相似文献   

12.
藻类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已有不少研究,Fries观察到碘对多管藻(Polysiphonia)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Iwasaki观察到碘对紫菜某一阶段的生长有刺激作用。Pedersen观察到碘对水云等褐藻的生长是必要的。Wolery和Lewin观察到碘对长囊水云(Ectocarpus siliculosus)的生长是必要元素,不能用溴来代替,并且长囊水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自29°N~67°S,1989~1990年中国南大洋考察和1990年中日黑潮调查部分站位海水样碘的不同化学形式,并讨论了碘与营养盐及生物生产力等的制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平洋赤道以南的总溶解无机碘较北侧为高.赤道南北热带、亚热带的碘离子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南极辐合带附近表层海水碘离子含量极低,一般仅占总无机碘含量的10%.海水溶解有机碘约占总无机碘的10%左右,无论平面或剖面都没有显著的变化.碘的含量分布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体系中居于保守和生物制约性之间,从大尺度范围看I/S值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个别地域里其分布值又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此外,实验证据表明表层海水有机颗粒的清除及真光层底部有机质的再矿化作用强化了碘在海水中类似于营养盐的剖面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几种经济褐藻的含碘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811年,法国人Bernard Courtois在进行从海藻灰提取硝酸钾的工作中发现所用铜锅被腐蚀,当液体中加入硫酸时则有黑色粉末沉淀出来。这些粉末经当时伟大的化学家Gay-Lussac研究后确定为一种新元素,命名为碘。1824年在法国正式开始用海藻灰制造碘,方法以后为欧洲沿海各国所采用。1862年于爪哇岛自石油井盐水中提取碘和1868年从南美智利硝石提碘成功以后,海藻灰制碘法即受到挫折。但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法国、苏格兰等的一些地区仍以海藻灰为制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海带雌配子体对碘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已有不少研究,Fries观察到碘对多管藻(Polysiphonia)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Iwasaki观察到碘对紫菜某一阶段的生长有刺激作用.Pedersen观察到碘对水云等褐藻的生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中国第六次南大洋考察4条断面1个海湾计30个剖面海水中碘的赋存形式及化学形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总无机碘含量分有值在0.267-0.443μmol/dm3之间;海水无机碘及碘酸根含量的垂直分布与营养盐关系密切,溶解有机碘分布则较稳定,其含量约为总无机碘的10%。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对碘的吸收同化速率为0.17μmol/(m2·d),悬浮有机颗粒中碘的结合量约为4.3μmol/m3,真光层内颗粒碘的下沉速率大于7.2d/m。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测区真光层内碘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先豪 《海洋学报》1993,15(4):56-63
本文在笔者多年的南大洋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碘的相态变化着手,结合其他沉积地球化学参数,讨论了以南大洋区域为主的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过程。结果表明,碘的早期成岩迁移过程并不像过去常认为的那样几乎完全由有机质控制。在研究区域的陆架和半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碘的吸附相和氧化物结合相平均分别可占23%和32%。表层沉积物I/Corg.值除与沉积有机的沉降条件有关外,还取决于沉积柱深处碘向上扩散的强度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实验结果亦证实了氧化物结合相和吸附相在沉积柱中的再迁移可导致I/Corg.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进一步的计算表明,沉积柱深处往上扩散的通量与海水中沉积碘的通量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这可能是沉积岩贫碘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讨论和计算结果,笔者提出了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是一种降河洄游鱼类,在海里繁殖出来的幼鱼可以进入淡水中生长发育;但性成熟时必须在含碘量较高的海水中过渡后,才能排卵繁殖。在降河洄游期间其甲状腺的碘代谢情况如何,国内目前还没有进行过研究;因此我们对降河洄游期间松江鲈鱼碘代谢过程中甲状腺的集碘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供养殖松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对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5×106cells.ml-1时,低于1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四烷铵络合碘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期长等优点,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除藻剂。  相似文献   

20.
海藻中的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晓  王孝举 《海洋科学》1994,18(4):16-20
碘是自然界中的稀有元素,除动植体内含有一部分有机碘外,基本是以无机盐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组成与生存的环境及营养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海洋是“无机盐之宝库”,这直接影响了海洋动植体的化学组成。特别值得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体内碘的分布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论及了海藻这一特定海洋植物中碘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以此为借鉴,研究中国海藻中碘的化学特性,为更有效地利用海藻中的碘提供理论基础。1海藻中碘的分布特征由于海藻生长在海水这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