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丽江7.0级和唐山7.8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2)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地形变测量所反映的天山最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彭树森 《内陆地震》1993,7(2):136-141
新疆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各大山系主体显示了断块抬升运动,而两大盆地则表现为相对下沉。分布在山系与盆地交接部位的大型活动断裂和强烈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解新疆地壳形变的面貌,我们利用50年代至今30多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新疆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图。图中清晰地反映了最新构造运动的形态,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南、北天山交汇的部位是北西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带的汇合部,也是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密度最大的地段。高速隆起与下降相伴生,今后10年内这里是大地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景泰5.9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及中短期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蕴育过程中近源区及外围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分布范围广、异常形态复杂,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图象异常区明显.不同地域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异常所处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海原断裂带西段出现的,,相断层形变异常,显示了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与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高值异常区相配合,反映蕴震区应变积累程度高;而构造汇聚部位的六盘山断裂带等远场区较大幅度的突跳尖点异常,并不反映所在地的应变积累,而可能是蕴震过程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的一个标志.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景泰5.9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研究和探讨了断层形变异常在震情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震中分布与活动断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章明 《地震研究》1992,15(2):210-218
西藏地区大部分地震震中分布有良好的方向性,除南部地区沿近东西向的喜马拉雅构造带分布外,其它大部分震中主要沿北东、北西和近南北三个方向密集分布,在平面上,与晚第四世纪以来西藏高原的主要活动断层带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垂直形变及其速度梯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及周围地区1966~1991年的垂直形变速度和形变速度梯度特征。表明长趋势地形变与第四纪构造地貌形态基本相符,反映出现代趋势性构造活动与第四纪以来地壳的主导运动性质是一致的。指出该区的高梯度带是地块在引张作用下,沿活动断裂带发生剪切或剪切—正断而产生的,是强震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某些大地震的考察和收集到的22个地震形变带资料的分析,首先指出构造形变和非构造形变的区别,并且对构造形变带进行分类研究。尔后提出了我国地震形变出现的构造组合。最后对地震形变带在地表出现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形变带反映的地震破裂过程的复杂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畸形参数附带卓越周期拟合法 ,结合其他跨断层形变资料处理方法 ,处理了泾阳短水准资料 ,提取具有定量性质的形变异常特征 ,较好地反映了泾阳 ML 5.2地震前兆信息。且震前形变异常存在着以 3为倍数的韵律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活动断裂构造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应变能释放的结果。地表建筑,构筑物的地震破坏与地震形变带均匀为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所以它们必然具有相同的力学性状特征。本文通过国内外一些强烈地震震害实例,充分论主下了地震地面运动卓越方向的存在,并指出了它在抗震防灾及工程抗震和震害预测预防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振动液化形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89,3(4):299-307
多种地质作用可造成年青的松散沉积物发生变形。为了判别沉积形变中的地震振动液化形变形迹,着重讨论了振动液化形成机制、形变几何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融冻变形和准同生变形构造的区别。认为振动液化形变形迹可以作为鉴别古地震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 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 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 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 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总体上几乎都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 山西带北部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对山西断陷带及其延伸部位上的强震同样有较好的反映。 断层应变累积率反映了应力的积累程度, 其值相对较大时, 测点所在地区的地震较活跃,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SPOT和IKONOS影像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新建  李建华  马超 《地震地质》2005,27(1):145-154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野外考察极其艰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震地表破裂带解译, 10m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主破裂带的形迹; 1m分辨率IKONOS影像,是一幅真实的地表微缩景观,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的精细结构及运动特征。研究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位于东昆仑断裂南麓冲洪积台地或冲洪积台地后缘的地貌陡变带,在布喀达坂峰以东的地表破裂带长近 350km,由 3条次级破裂组成,走向 100°,是一条叠置在先存地震破裂带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流经破裂带的一系列沟谷发生左旋同步扭曲,平均滑动速率为 13. 4~16. 8mm/a。宏观震中位于 93°17′E, 35°47′N玉西峰附近的地震破裂带上,这里最大地震位错为 7 8m,地震破裂带最宽达1 250m,这与中国地震局推测的宏观震中 93. 3°E, 35. 8°N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隆升及伸展变形中的重力位能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在南侧印度板块和北侧欧亚板块的双向挤压下整体抬升,边界挤压力所作的功增加了高原内部重力位能.但高位能态的物质会不断向重力势能最小的平衡态转移,并产生流变变形.由于受南北边界的挤压力约束,高原内部的高位能驱使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地体产生东西向伸展变形.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对青藏高原重力位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一定流变学条件下,青藏高原目前所具有的重力位能可以产生各地体中观测到的地表构造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体划分的地球物理标志研究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结构和复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提出依据地震活动与波场标志、岩石层结构与速度场标志、古地磁标志、位场标志、温度场标志、地质与构造标志作为进行青藏高原地体划分的原则.据此,由北向南将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带划分为7个地体,即柴达木地体、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羌塘地体、拉萨-冈底斯地体、喜马拉雅地体和恒河平原地体,它们的分布格局与特征对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板块运动及动力机制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剥蚀及地幔作用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改了England和Mckenzie的黏性薄层流变模型中控制大陆形变的连续性方程,将剥蚀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的影响直接引入该方程,并考虑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岩石层的搬离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后期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直接模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所显示的高原隆升演化过程与实际观测资料吻合较好,揭示了高原隆升演化过程的非平稳和多阶段的特性;同时还表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岩石层底部的搬离作用可能是最近8Ma以来高原快速隆升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藏中部构造特征及印度板块仰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负磁场为背景的航磁特征,揭示了基底是由浅变质的副变质岩组成的,属于柔性基底。 藏北断裂在磁场图上不明显。 雅鲁藏布江断裂是举世闻名的缝合线。反映雅鲁藏布江断裂的航磁异常带,具有强度大、连续性好和长度大的特点,为世界上罕见的大陆线性异常带。地面地质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查明断面是南倾的。 晚三迭世开始,印度板块在特提斯洋壳上向北仰冲,并导致特提斯在始新世的关闭。两大陆碰撞后,仰冲运动结束,代之以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南缘的推挤。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7.2MaB.P., 3.2MaB.P.湖盆萎缩消亡,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7.2MaB.P.和3.2MaB.P.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件.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所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层年龄大约为7.0~6.7MaB.P.,隐示着此时青藏地区三趾马生活区与当时的华北平原三趾马生活区有着大体相当的地理、气候环境.之后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断陷盆地下沉,并在5.9~3.6MaB.P.期间湖盆面积最为广阔.青藏高原抬升而华北平原沉降, 中国西部地区地形高于东部,东西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差异.3.6MaB.P.由于青藏地区持续强烈隆升,西部地区河流切穿古老湖盆,3.20MaB.P.吉隆—沃马湖盆萎缩,于1.7MaB.P.逐渐消失,进入侵蚀切割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0年以来至今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震源机制解,分时间统计其主压应力方位并求其归一化分布。根据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推测其主压应力方向。同时,借助有限元方法,利用GPS大地水平形变观测资料,把1999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GPS资料经过解算,计算其最大主应变率场及最大剪切应变率场。将震源机制解P轴的主压应力方向和GPS计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分析青藏块体东北部构造应力场随时空的变化特点及时空差异性,探讨震源机制解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GPS资料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卫星影像上分析海南岛第四纪玄武岩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主要应用陆地卫星影像进行了目视判读、图象增强处理、结合野外验证和对前人资料的研究,确认海南岛第四纪玄武岩可划分为五个喷发期,喷发次数为十二次,玄武岩的喷发与活动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在西藏高原长达450公里左右的南北向测线上取得九次湖中水下爆炸地震记录的处理结果。通过数字处理、拟合和反演等计算,得出了该地区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速度分布。 结果表明,该区整个沉积岩层厚约3-5公里,雅鲁藏布江以北到当雄地带,地壳巨厚达70-73公里;江南地区为68-45公里,并逐渐向南翘起。在成层地壳介质中发现下地壳中存在低速层,厚约10公里,速度为5.64公里/秒。分析认为,高原地形与巨厚地壳的形成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及长期挤压和内部物质运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7,自引:22,他引:77  
利用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根据以前华北、东部大陆和西南地区的工作结果,对个别地区补充新数据后重新作了分析;加上本文关于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新结果,编制了我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方向图.利用Brillinger等的概率模型,估计了用多个地震P波初动方向推断平均P、T轴的误差.讨论了单个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与所在地区平均P轴方位角的差异.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