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测绘》2018,(6)
标准地址信息是社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共享的纽带。为了实现地址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建立了标准地址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是基于Java语言,并以四川省标准地址信息采集的规范和要求为依据,实现标准地址信息、照片、户籍地址和坐标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满足了公安、国土、住建和民政等部门对于地址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对标准地址库系统进行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标准地址共享服务平台——"一库三平台"的系统设计思路。建立了杭州市标准地址共享服务平台,即"一库三平台",具体为:一个数据库——标准地址库,三个服务平台——标准地址云服务平台、标准地址监控管理平台、标准地址应用服务平台;该系统为杭州市各级政府各业务部门地理信息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基础信息数据和标准地址库服务;同时,利用地址匹配与业务关联采集技术,实现业务信息资源与标准地址库的有机关联,实现了业务信息数据海量存储与应用,为政府及社会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翔实的检索、定位信息和云平台服务。  相似文献   

3.
结合"哈尔滨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项目及"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调查"项目所获取的地名地址数据,通过研究该类数据的概念模型、基本属性项,以及几何表达规则,阐述"天地图"市级节点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获取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下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思路、数据标准、地址编码、数据共建共享,建成了宁波全市统一标准、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地名地址数据,并通过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接口等服务形式在民政、公安、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诸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宁波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数据基础、 技术设计与实现、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研究并阐述了科学合理地建立标准、权威、准确、及时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库,以及为各行业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名地址信息服务的方法,供相关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湛江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其核心数据库需进一步进行完善。基于全要素基础地形图、影像数据、地质、规划、管线信息和基础地名数据,构建地名地址数据库,为湛江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框架信息。本文论述了地名地址模型构建、编码原则,数据库设计及更新,并介绍地名数据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结合重庆山地城市特点,研究了重庆标准地址要素分类、组合模式及层次关系。基于此模型对覆盖重庆主城600平方千米的40万条地址数据进行分词、分层,建设地址数据库。在应用方面,对卫生、教育、事业单位等行业专题数据进行地址匹配,为政务地理信息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名地址数据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空间ETL技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装载,本文将其引入到省级标准地址库建设中,实现对市县政府和其它相关部门地址信息资源的汇集和整合,并以江苏省警务标准地址库建设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基于空间ETL实现省级标准地址库汇集方法的有效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可为其它地区和行业开展与之类似的标准地址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汇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名地址匹配引擎是连接地理信息与其他数据的桥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已有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已经无法与当前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解决地名地址信息变化快、数量多但地名地址信息采集更新滞后的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地名地址信息,设计了以层级地址模型为基础的地名地址匹配算法,优先针对已有的标准地址进行精准匹配,对地名地址库中缺失的地址或非标准地址参照已有标准地址进行插值计算,实现了基于有限信息的地名地址匹配,提升了数据匹配精度,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地名地址引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地址数据标准化是标准地址库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地址数据标准化的数据转换、要素分级、地址编码等关键技术及其基于FME的技术实现,并将其应用于标准地址库建设,实现了海量地址数据的批量标准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袁园 《地理空间信息》2009,7(6):113-115
在对标准地址库系统进行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门牌、单位等系统数据的采集思路。采用Oracle+ArcSDE为数据平台,建立了广州市番禺区的标准地址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图浏览定位,道路与门牌,门牌与单位地址匹配等功能,为社会公众中在工作和生活提供详实的检索、定位信息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刘纪平  郭庆胜  罗安 《测绘学报》2016,45(5):623-630
针对互联网POI(兴趣点)地址信息中广泛存在的地址要素不完整、文字表达不一致等不规范现象,提出一种顾及位置关系的网络POI地址信息标准化处理方法,首先对POI信息进行切分提取并逐层匹配地址树模型;然后基于4种位置关系从标准POI库中选出相应集合,作为丰富和修正非标准POI地址要素的候选;最后通过最小粒度地址要素的回溯,实现POI地址信息的快速标准化处理。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适用于在互联网数据环境中的POI地址信息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地名地址数据库属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构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数字城市的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如何有效地提升数据完整性、时效性以及权威性成为数据库更新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德州市地名地址数据库更新项目为例,指出外业调查中存在的数据问题,在对多来源地名地址数据进行广泛收集,分析这些数据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数据库建设思路,利用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及人机交互的方式将官方资料与调查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并详细地从数据体系化检核、地名地址拓展、名称标准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项目成果表明,数据的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一类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是各行业专题数据融入地理信息的最主要载体,日益受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重视,但不同行业、部门由于不同的业务和应用需求,制定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标准都不尽相同。本文从民政和测绘部门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差异化着手,分析不同行业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将两者数据进行有机融合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地名地址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和共享。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跨部门数据需求的增加,部门间数据共享成为必然,地址编码凭借其能快速将文本形态的业务数据空间化的技术,逐渐成为了丰富共享数据、推进应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太原市为例,研究并实践地名地址标准库建设→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地名地址数据更新模式→地名地址数据应用等一体化建设。期望能为数字城市建设和部门信息共享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琛  陈张建  刘江涛  任福  张红伟 《测绘科学》2021,46(10):185-193
为提高地理编码系统对输入地址的分词适应性及匹配准确度,该文基于Lucene索引及查询机制提出了 一种可适应于中文非标准地址的地址匹配改进方法.首先依据中文地址模式创建地址元素分层索引库,然后将拼音三叉树、同义词配置、未登录词配置等功能集成于IK分词器,获得初次匹配结果集合后计算编辑距离并排序选取返回值.匹配系统以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地址及行政法人地址为数据基础构建分词库和索引库,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输入地址的自适应分词,对中文非标准地址的匹配效果良好,能够服务于测绘和地理信息的相关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7.
为建成福建省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地址矢量库与数据采集工具,本文根据警用地理信息的建设要求,基于福建省公安部门信息化现状,研究并设计了一套适用性强、投资少、面向全省责任区民警的、提供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用于地址坐标采集的福建省地址标注系统。该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采集了大量的地址数据,并将逐步建成福建省标准地址矢量数据库与专题矢量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地名地址数据是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在建设和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之一,且地名地址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与鲜活性,直接影响城市平台的运营与管理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地名地址数据更新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论述地名地址数据更新方法的发展方向,以指导当前地名地址数据的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测绘》2019,(4)
为方便多源综合地理数据的共享及综合查询而建立了"天地图"国家地理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本文针对不同数据节点、不同精度及不同模型的地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矢量融合、地名地址与兴趣点融合及影像融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天地图"数据融合的内容和方法,为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之间的地理信息查询、交换、共享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础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济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项目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并利用先进的自主开发软件程序完成了数据编辑、入库等工作,解决了数据转换、入库数据丢失和错漏的问题,实现了无损转换和无缝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其他地区开展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