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堆公社隶属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管辖,位于青堆子湾沿岸。青堆子湾则是辽宁黄海沿岸北部平原岸段最大的一个内湾。青堆公社的岸滩面积宽广,滩面平坦,大潮时潮水后退可达8—9公里,由于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底质适宜,滩涂贝类资源较为丰富。1982年辽宁省海岸带办公室组织了东(沟)、庄(河)岸段海岸带、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为青堆公社海岸带、滩涂资源具有这一岸段或平原岸段综合开发试验的代表性,为此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省科委批准,于1983年开始了综合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君  陆丽云 《海洋科学》2001,25(10):23-25
1江苏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1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江苏海岸泥沙供应充足 ,淤积速度较快。唐宋年间海岸线大体在海州、云梯关和范公堤一线附近 ,从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里 ,由于黄河改道给江苏沿海带来大量泥沙 ,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淤涨 ,大陆面积增长出15000km2。1855年黄河北归后 ,江苏海岸带失去了巨额的泥沙供应 ,从而使滩涂局部岸段发生侵蚀[2]。但纵观整个淤泥质海岸 ,除连云港大板跳至射阳河口、海门东灶港至启东蒿枝港两岸段 (218km)有蚀退现象外 ,其他岸段 (666km)均为淤长型…  相似文献   

3.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经济贝类资源的变化特征,指导当地贝类资源的修复及合理开发,2008年—2020年,作者对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及大港滨海湿地三段潮间带滩涂开展持续的经济贝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经济贝类24种,每段滩涂每年7~14种;各滩涂的经济贝类生物量范围为223.5~1665.5 g/m2,鲤鱼门及减河口滩涂...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初  田明 《热带海洋》1997,16(4):26-33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边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涨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规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RS 和GIS 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滩涂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携带泥沙入海不断淤积而形成丰富的滩涂是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掌握滩涂的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对合理开发滩涂, 加强滩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选取近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9 年和2000 年landsat TM/ETM+影像, 利用基于专家知识的监督、目视判读分类方法, 提取了两个时期内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自然岸段的黄河三角洲滩涂信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分析了滩涂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得出1989~2000 年间, 黄河三角洲中潮位滩涂主要向林草地(15.9%)、海域(12%)、其他用地(7%, 含已围待用地)和养殖、盐田用地(6.3%)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 同时又有36.5%的海域、6.5%的水域和2.5%的林草地转化为滩涂; 而总体上滩涂面积呈减少趋势, 减少面积为246.42 km2。海洋动力作用、黄河断流、人类活动是致使滩涂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段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现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为大含沙输沙之尾闾地上分流河道频繁决口摆动而形成的迅速淤进型洲体。近代黄河三角洲自陆向海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中部冲积-海积平原和下部潮间带平原三大环境带组成,各环境带都有自身地貌组合体系。黄河三角洲与世界各大河三角洲比较,其总体应处在三角洲三元谱系的河控域,但各不同时期形成的二级叶瓣的海岸确兼具谱系中的三元域。各时期行水河口滩型海岸处在三元谱系的河控端域;具有宽大的相带分明并发育着密集潮水沟的岸段(占该三角洲海岸的大部分)则处于三元谱系中潮控端域;还有少部分岸段,如三有洲东北角(5号桩西北岸段)地处渤海南部M2分潮无潮点正迎区域强风浪部位,为三元谱系中浪控端域。其他岸段为过渡型。黄河三角洲河潮波三元控域各有其特点,同时它们又是尾闾河道摆动出口将其时空串联起来,展现出相当丰富而具有特色的三角洲海岸发育的时空谱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不同年代海图或地形图对比、不同年代的卫片对比、野外地质调查、不同年代潮滩剖面测量及对比等,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冲淤速率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黄河尾闾1996年6月进行人工改道向东流入海,开始堆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第11个叶瓣,推测这次改道可能是第3个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呈第一、第二、第三亚三角洲逐次向东偏北方向推进之势。现代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海岸带可分成7个冲淤状态不同的岸段:大口河至顺江沟岸段为相对稳定海岸段;顺江沟至挑河口岸段为弱蚀退岸段;挑河口至106站岸段为强蚀退岸段;106站至孤东油田段为石堤护岸强制稳定海岸段;孤东油田至大汶流海堡岸段为强淤进岸段:大汶流海堡至淄脉沟岸段为弱淤进海岸段;淄脉沟口至胶莱河口岸段为稳定海岸段。预测10a内,各海岸段的冲淤状态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海岸段的蚀退或淤进速率有逐渐减缓之趋势。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变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治理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对黄河三角洲实施大规模开发。随着黄河上中游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防洪、防潮、水资源利用、滩涂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规划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的时空话系指出:在时间上,黄河三角洲潮滩系由不同时期河口滩发育而成,各段潮滩发育时间因素的差异在比较形态学上有清晰反映,在空间上,并存着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上的四种类型(阶段)。由此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前沿所特有的湖滩形态时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原水库规模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可垦荒地和滩涂面积大 ,开发条件优越 ,地下石油丰富 ,黄河口流路横贯三角洲 ,是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宝贵水源。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原水库的建设规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规划指标 ,平原水库规模的大小 ,对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从来水、需水以及可供水量等多方面考虑 ,综合分析和确定。通过方案计算和比较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原水库库容规模为 6641 0× 1 0 4 m3。  相似文献   

14.
从风暴潮、黄河口治理、海水地下入侵与咸水侵染、海岸及沿海污染、沿海滩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海上交通和港口发展、海岸和海上石油开采、海岸工业基地建设、沿海旅游和海岛开发 ,以及沿岸淡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利用等 1 0个方面 ,对山东省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 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黄河三角洲活动叶瓣上河口附近发育着决口扇沉积物,潮汐影响不明显。两侧发育着具有进积潮滩特点的沉积物。叶瓣废弃后由于压实下沉和波浪作用海岸后退,形成退积潮滩。在废弃河口侧部发育较好。那里高潮线处没有侵蚀陡坎,海岸后退是由于压实下沉引起的。废弃河口附近侵蚀作用明显,高潮线处发育侵蚀陡坎,潮间带变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及砂体形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多年水下实测剖面对比,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现今活动叶瓣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和砂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厚度分布等值线呈椭圆形,长轴与海岸平行。口门处沉积速率最大,平均最高值可达240cm/a之多,前三角洲沉积速率小于30cm/a,平均约15cm/a,三角洲侧缘小于50cm/a,平均约30cm/a。三角洲叶瓣砂体成分受物源控制,主要由粗粉砂组成。通过与世界六种典型三角洲砂体模式对比,认为黄河三角洲叶瓣砂体有其特殊性,代表具高密度流的三角洲砂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冀鲁交界的大口河口向东至顺江沟为蜿蜒120 km的粉沙淤泥质海岸。作者先后于1987、1992和2000年对该海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应用80年代至90年代末以来的航空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公元11~1128年,黄河尾闾在此摆动入海,形成河口滩型海岸。1128年以后,黄河自此迁走,在海洋动力作用下,由河口滩型海岸逐渐演变成为典型的潮滩型海岸。该岸段海岸发育了广阔平坦的、相带十分明显的潮滩地带。在潮滩上同时发育了岛链状贝壳堤、残留冲积岛和巨大的多级分叉贯通性的潮水沟网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岸地貌环境体系,即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中的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体系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分形分维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潮沟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潮滩和潮沟的分维值可以较好地反映潮滩潮沟的发育演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潮沟潮滩的进一步发育,黄河三角洲潮沟的分维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潮滩的分维值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两者在分维值的变化上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的建立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和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海底地势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黄海海底地势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是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为新生代沉积盆地,深受外力作用的塑造。海底由西部缓倾斜地势区、西南部辐射状地势区、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水下冲刷槽沟地势区和中部浅海平原及黄海海槽地势区组成,形成由东西两侧向中部缓倾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