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大岚坑们於葵沙乡之东北,处惠阳之南,与汉诚相隔约八十公里,西北距惠深(惠州至深圳)公路之坪山站约十五公里,南距大鹏湾之沙鱼涌约七、八公里。处丛山狭谷之中,地僻人稀,除海道可供运输外,陆道多属羊肠小道,交通不便。二、地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繁昌县桃冲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铜陵-繁昌铜铁成矿区东北部,区内主要铁矿有桃冲中型铁矿、磁墩头铁矿、阳山铁矿、顺风山铁矿、小阳冲锌铁矿等.  相似文献   

3.
滇东北富锗铅锌矿床成矿构造背景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矿集区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滇东北坳陷盆地中,展布于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及NE向弥勒-师宗深断裂所围成的三角区内,毗邻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南盘江-右江增生弧型冲褶带及哀牢山墨江绿春造山带(马力等,2004),多期次构造复合强烈、地质环境多变、成矿动力学机制复杂,形成  相似文献   

4.
陈正  楚旭春 《地质论评》1945,10(Z3):303-310
一、绪言翠屏坳锰铁矿在桐梓县城东北四十里,属上坮乡,自县城至矿区,先沿川黔公路至元田壩,凡十五里,自此有二道,一自元田壩十里至上坮乡,十五里至出水孔,再八里至矿区;一自元田壩直至矿区,凡二十里,前者为大道,为经过上坮乡乡公所,设与当地有所接洽,此道较为适宜,后者为崎岖乌道,  相似文献   

5.
青海鄂拉山地区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昆仑山脉东段之布尔汉布达山的东延部分。山体呈北北西或北西向延伸,和主要大构造线的延展方向是一致的。这里,地形切割剧烈,地貌形态有高山、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盆地)平原(图1),海拔均在4,000—4,500米以上,最高峰5,230米,无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6.
<正>石岗-塘坪铅锌矿床位于广西岑溪市境内。其大地构造处于博白—岑溪深大断裂带北东段。矿床产于塘坪复向斜南部扬起端轴部偏西翼部位(石士定等,2009),属于佛子冲矿田外围西部成矿带之高田-石岗-塘坪-旧村口成矿带中段(图1)。这一地区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雷良奇等,2001),  相似文献   

7.
桃冲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繁昌铁铜矿区的东北部,为层状夕卡岩型铁矿。目前矿山的铁矿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在矿区寻找隐伏矿体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系统的野外观察和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对桃冲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桃冲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和夕卡岩紧密共生,产于黄龙组灰岩与栖霞组灰岩之间,与地层接触界线截然;桃冲夕卡岩型铁矿是岩浆岩、地层和构造耦合的产物,其中岩浆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层间断裂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栖霞组富泥质灰岩、五通组砂页岩和次级小褶曲为成矿提供了封闭条件和容矿空间;桃冲矿区和周边区域均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尤其是在栖霞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断裂和S形次级褶曲(翼间角约为90°)共存的地段。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距离北京市区70 km,素有”大桃之乡”之称,是北京市的大桃重要生产基地,更是全国大桃生产的第一区。1997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京郊大桃第一镇”,大桃现已成为大华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系统地采样分析,统计分析地土壤中肥力元素,环境元素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综合评估研究区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进一步评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以挖掘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为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土壤配方施肥、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赵其国等,1997;张庆利等,2003)。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接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深部构造关系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横过盆山结合部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63km,记录时间30s(TWT),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该剖面首次揭露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盆山结合部位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特征提供了若尔盖盆地俯冲到西秦岭造山带之下,而西秦岭造山带逆冲推覆到若尔盖盆地之上的地震学证据,初步揭示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两者在造山后期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伯素 《地质论评》1940,5(5):385-390
引言金剛石在我國產地頗少,山東膠縣之七寶山聞有之,山東臨沂與浙江臨海之黃巖,則曾發現黑金剛石,然爲量亦甚微。湖南沿沅水自沅陵柳林(氵义)而下,可考之金剛石產地甚多,如界首以下桃源境内之撐角洲、羅家灣,高頭驛、茯苓溪(亦在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 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_1x)与下伏上新统、Q_2与Q_1和Q_(3-4)与Q_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14.
李悦言 《地质论评》1943,8(Z1):91-98
地质述略(图一) 此区内之地质构造以老龙坝背斜层为主,其背斜轴大致为西南——东北向,横贯泉水场,新塘沽等地。於鼎锅山及寿保场有两局部穹窿层之构成,前者范畴颇大,於此盐田尤具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东段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与地貌变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 相间列, 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 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 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a), 表现为受布尔汗布达山地貌控制的其南部山脚的早更新世中期(1525ka) 左右冲洪积物的始现.南部马尔争—布青山的成型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 这次成山作用在整个青藏高原昆仑—黄河源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更南部的查哈西里山在1113.9~979.6ka间的沉积特征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影响, 即由湖相转变为冲洪积相, 但在这一时期查哈西里山总体仍为沉积区, 山系并未形成, 山顶最高层位粗冲洪积物的砾石成分统计和砾石扁平面产状统计仍显示物源来自北部, 沉积与北部隆起的马尔争-布青山有关, 查哈西里山真正隆起高于两侧, 应发生在晚更新世.伸展断裂组合与地貌之间的良好耦合关系表明, 东昆仑地区山体的崛起与伸展断裂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山系突出于高原面的成山作用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 这一伸展作用应与青藏高原整体隆升后边缘的重力失稳垮塌及均衡作用相联系, 这种伸展垮塌随着时间的迁移向南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民國念肆年七月六日,作者與清華大學研究生王植,自由東龍口乘軕西南行七十餘里,抵山東招遠玲瓏山老金廠。八,九,十,十一,四日,承山東建設廳李公前張德如雨先生之介紹,得玲瓏山金礦局李智廣宋紹文雨先生之招待,參觀玲瓏山,九曲水  相似文献   

17.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分隔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两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缘的一条断裂带。通过断裂带内详细的构造变形测量,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筛分,获得新生代4期构造应力场。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提出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即:始新世末-渐新世近N S向挤压逆冲变形、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WSE向挤压与左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中更新世NNESSW向挤压与右行走滑活动、晚更新世以来近E W向挤压与伸展构造。其中强烈的构造变形起始于中新世晚期,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扩展在中新世晚期已经到达该断裂带。研究结果表明,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在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侧扩展和鄂尔多斯地块新生代构造转换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处于玉树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锋带位置,但矿床与逆冲推覆构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野外研究表明,方解石为乳白色,结晶粗,呈不规则状、囊状,被后期矿化所穿切,形成于挤压(逆冲推覆阶段)到拉伸(成矿阶段)的过渡阶段,是联系逆冲推覆构造与铅锌矿床之间的"纽带"。本文对该阶段方解石开展了Rb-Sr和Sm-Nd等时线方法定年,测定东莫扎抓铅锌矿床过渡阶段的年龄为35.2~35.5 Ma,平均为35.4 Ma,与其成矿时代35 Ma非常接近;测定莫海拉亨铅锌矿床过渡阶段的年龄为34.0~34.6 Ma,平均为34.3 Ma,与其成矿时代33 Ma也非常接近。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建立了玉树地区铅锌矿床从逆冲推覆阶段到成矿阶段的构造控矿模式:伴随着印度-亚洲大陆持续碰撞,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构造岩片向盆地中央推覆叠置,形成逆冲推覆构造(37~40 Ma),之后处于由挤压到拉伸的松弛状态,早期造山带流体、盆地流体混合形成巨晶方解石脉(34~35 Ma),最后,流体从造山带沿拆离滑脱带长距离向前陆盆地方向运移,运移过程中淋滤围岩的金属物质,并与先期造山带流体混合,形成富铅、锌的成矿流体,通过主逆冲断裂垂向沟通,进入浅部的反冲断层形成铅锌矿床(33~35 Ma)。  相似文献   

19.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20.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