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廷生秘书长在省政府人工增雨工作紧急会议上的讲话林廷生秘书长在省政府人工增雨工作紧急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1月12日)山东天气气候可能到了枯水年份,今年雨水苗头不好,除11号台风带来一次较大降水外,夏天基本上未下雨,干旱严重,秋收作物有几百万亩未...  相似文献   

2.
天下着雨,雨水从地面表层向下渗透。土壤中的一条小蚯蚓高兴极了,它欢快地告诉一条大蚯蚓:“下雨了,我们终干不会被干渴死了。”它的同伴说:“小兄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每次在下雨后,身体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3.
一、预报思路: 农谚说:“一日大风百日雨”,“春季大风翻、百日下满湾”,“九尽狂风起、一百天下雨”。这些谚语说明天气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韵律关系,也就是说前期的风和后期的雨存在着一百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乌云接落日”这条天气谚语。从多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乌云接落日”虽然是下雨的征兆,但不是唯一的征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乌云接落日”才会有雨。为了模清“乌云接落日”的降水条件,我们一方面向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认真观察记载天物象的变化,寻找每次“乌云接落日”后下雨、不下雨的有关条件。经过许多个例分析,反复研究,总结了“乌云接落日”下雨的条件是:(一)乌云在下午太阳快落这段时间内(俗称太阳一杆子高左右)从太阳的南北两方同时接日,东方有条状云急速地从东向西移动,云条横贯东西天;  相似文献   

6.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与天预报忠玉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人之间见面寒暄多以天气为话题开始。诸如“今天这么热啊!”“尽下雨呀!”事实上,日本人也很注意天气变化。我们从地图上可看出,日本国土南北向狭长。因为地形上日本列岛山地居多,所以气候变幻莫测,地区不同,气候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文祖大队位于章丘县南部的锦屏山和胡山的环抱之中,地势复杂,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有句俗语说:“文祖庄地不平,四周下雨当中暗”,“文祖庄园又圆,当中下雨四周干。”在万恶的旧社会,广大贫下中农不但受尽了地主、富农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吃了不少自然灾害的苦头。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走上了公社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区冬、春小麦生长期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拔节至孕穗期是需水关键期,每增加10mm贮水量可使产量平均每亩增产11~12kg。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但随生育期后延,尤其在生殖生长阶段,深层土壤贮水量发挥了积极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11.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语见宋朝苏洵《辨奸论》。晕,起源于月亮或太阳的光源而在卷层云上形成的光环;础,指柱子底下石墩;润,即湿润。“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句气象谚语指天气变化,本意则是月光照射在云层上而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为什么会出现晕?又为什么“月晕而风”呢?晕,有月晕,日晕。不同的是月晕出现在夜间,日晕出现在白天。相同的是,无论月晕还是日晕,都是伴随着天空的卷层云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1.“春霜不出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即春季出现霜后,在三天内可能会下雨。) 它表明,春季北方冷空气渐弱,南方暖空气渐强,南北气流常易冲突,一般连续晴天的日子不会很长,而霜往往出现在夜间辐射明显的晴天里,因此,不久将下雨。如三天不下雨,可能是在强冷空气控制下,  相似文献   

13.
马巧英 《气象》1995,21(2):62-63
北方麦区普降雨雪全国大部气温偏高1994年11月马巧英(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11月,北方冬麦区普降雨雪,旱情基本解除。江南、华南上半月多晴少雨,利于“三秋”,厂半月有两次大范围降水,前期旱象大部缓解。月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不少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发展了雨中散步健身法。专家研究发现.下雨时.可洗涤尘埃污物,净化空气.使树更青.花草更绿艳,路面和建筑物更洁净。另外,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阴离子,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令人安神逸志、心旷神怡,有助于降血压、消除紧张和镇痛、止咳、  相似文献   

15.
5月15日10时12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D极轨气象卫星在太原成功发射。11时36分36秒,紧张有序的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接收室里发出一阵欢呼:“收到了!”只见接收屏上闪现出一道亮丽的彩线,顿时全场一片欢腾。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屏幕上的彩线不断在延伸,11时44分36秒,第一张高质量、完整的可见光云图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标志着我国空间遥感科学技术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现场观看云图接收的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已是第二次来到卫星地面站。在接收到第一张“风云一…  相似文献   

16.
张冬峰  田淑欣 《山西气象》1994,(2):20-23,47
“93·11·18~19”暴雪分析张冬峰,田淑欣(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 雨情分析1993年11月18日~20日,南起32°N,北至45°N,在100°E~120°E内,出现了大范围罕见的初冬降雪天气。其中18日08时~19日08时,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17.
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当笔者相隔多年,重返地面测报岗位后,发现并不如此。目前一些台站在下雨的同时,一般不记轻雾。据了解,这一不成文的规定由来已久。还在金华地区气象局时,业务科曾就此问题作过统一规定,即“在下雨的同时,可以不记轻雾”。这一规定本身不能说全错,我的理解是:虽然说可以不记,如果记了,也不是不允许。但在具体执行中,就有些片面了。一方面观测员为了方便,凡是下雨过程中,就不记轻雾,反正上级审核时不会提出疑问。另一方面如有的观测员轻雾和雨同时并记了,接班员在予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张家诚 《气象》1975,1(12):15-16
我国天气预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天气预报知识来源于生产,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古代劳动人民,是我国天气预报最早的主人。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天气预报的民歌。“朝(阝齐)于西,崇朝其雨”(早晨西方有虹,这一天就会下雨),“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东风劲吹,阴雨将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天上层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八五”期间由地球科学部与化学科学部联合设定的重大项目。该项目于1994年开始执行,预期于1997年11月底结束。项目主...  相似文献   

20.
夜雨     
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把刚进入梦乡的她震醒了过来。啊!要下雨了。“报准了!”她兴奋得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这一喊把睡得正沉的丈夫也惊醒了。他侧过身去,摇着她的双臂叫道: “凤,怎么了?快醒醒!” “哦,对不起。我一高兴就喊出了声,把你也闹醒了。”她也侧转身子,面对着丈夫,双手搅着他的脖子说,“刚,我们报准了,旱了八十多天的第一场雨报准了!三十几万亩晚稻有救了。你听,雨滴声,已经开始下了。”说着,她扭亮床头灯,刚想坐起身来,被他一手按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