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韦伟  陈璐  周建中  陈华 《水文》2015,35(5):6-10
极端洪水事件的频率分析往往局限于单个站点,当研究区域内包含多个水文站点时,单变量频率分析方法,会导致低估或高估洪灾风险率。因此,需要进行区域频率分析。传统区域重现期计算方法,同一重现期对应多种设计洪水组合,而基于Kendall分布函数的重现期计算方法(KRP)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故本文引入三维非对称Copula分布函数拟合区域内各个站点年最大流量的相关关系,利用半参数法估计Copula函数的参数,并采用KRP推求区域洪水发生的重现期。结果表明:区域发生T年一遇的洪水概率远远大于单个站点发生T年一遇的洪水概率;KRP克服了实测序列较短的问题,且能准确估算洪水重现期。本研究为防洪部门制定防洪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Copula函数在分期设计洪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期设计洪水既要满足防洪标准,又能反映洪水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现行分期设计洪水模式假定各分期频率均等于防洪标准T的倒数,使得分期设计洪水值不能满足防洪标准的要求.本文选择合适的Copula函数构建汛期分期为三分期、边缘分布为PIII分布的分期设计洪水的联合分布.在假定分期设计洪水的联合重现期等于防洪标准T的前提下,推导基于Copula函数的分期设计洪水频率和防洪标准的关系,进而推求分期洪水设计值,并与现行分期设计洪水模式的计算成果相比较,分析论证了基于Copula函数分期设计洪水的合理性,从理论和方法上回答和解决现行分期设计洪水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期设计洪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讨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理论和方法,实现防洪和发电效益最大化。采用t-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通过蒙特卡罗法和遗传算法(GA)推求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的最可能地区组成;分析计算各水库运行期的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结果表明:①最可能地区组成结果合理可靠,可为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提供依据;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显著,向家坝水库1000年一遇设计洪峰15400m^3/s(35%),3d、7d和30d洪量的削减量(削减率)分别为35.6亿m^3(33%)、70.2亿m^3(30%)和85.0亿m^3(11%);③在不降低防洪标准的前提下,下游各水库在运行期汛控水位相比汛限水位可适当抬高,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的汛控水位(汛限水位)分别为788.82m(785m)、570.67m(560m)和371.36m(370m),汛期年均发电量分别增加2.1%、6.1%和1.4%,年增发电量17.1亿kW·h。  相似文献   

4.
分析洪峰、洪量和历时三变量联合分布与风险概率及其设计分位数,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珠江流域西江高要站52年洪水数据为例,采用非对称阿基米德M6 Copula函数与Kendall分布函数计算三变量洪水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或”重现期的风险率偏高,“且”重现期的风险率偏低,二次重现期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三变量洪水要素遭遇的风险率;按三变量“或”重现期或三变量同频率设计值推算的洪水设计值偏高,以最大可能概率推算的三变量洪水要素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可为防洪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河大干沟水电站为例,研讨了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时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根据水电站上游洪水的地区组成,采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定量分析了温泉水库对大干沟水电站洪水的消减作用,推荐选用最不利组合方案"以区间来水为主、上游水库相应的洪水组合"作为设计洪水成果,200年一遇洪水时温泉水库对大干沟水电站的削峰率为19%。计算方法可为大干沟水电站及青海省受水库调蓄影响的流域设计洪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梯级水库设计洪水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通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基于联合概率密度最大原则,推导得到最可能地区组成法的计算通式,并用来推求梯级水库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梯级水库为例,开展了验证和方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得到的设计洪水值位于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多方案计算结果的区间之内;受清江梯级水库调洪的影响,宜都断面设计洪水的削峰率十分显著,最可能地区组成法推求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削峰率达到30.2%。该法具有较强的统计基础,组成方案唯一,结果合理可行,为复杂梯级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松岭  龚建新 《地下水》2013,(3):121-122,124
针对历史洪水在设计洪水计算中的误差,在分析乌鲁木齐河历史洪水及重现期的基础上,依据乌鲁木齐河英雄桥水文站洪水调查资料,通过实测洪水系列加入历史洪水的个数及加入不同重现期的历史洪水,采用数理统计和频率计算的方法对历史洪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历史洪水的个数、历史洪水值大小及重现期对设计洪水有一定的误差,其误差对设计洪水成果精度有影响。历史洪水值的误差对设计洪水的影响比历史洪水重现期误差的影响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8.
以2017年无定河流域"7.26"暴雨为例。根据李家河和丁家沟水文站1960~2017年的58年降雨量资料,计算分析了系列长度对变差系数的影响;采用三种方式处理"7.26"暴雨值,对李家河和丁家沟两个站的降雨进行频率分析,估算了暴雨区各站"7.26"降雨量的重现期。结果表明:(1)系列长度达到30~35a及以上时,年内六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差系数均趋于稳定。(2)"7.26"降雨量对重现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李家河"7.26"暴雨的最大24h降雨量是系列最大值,建立频率曲线时,若考虑该值,重现期约为90年一遇,若不考虑该值,重现期约为五百年一遇;丁家沟"7.26"暴雨的最大24h降雨量不是系列最大值,无论该值是否参与建立频率曲线,其重现期均为20~30年一遇。(3)建议在分析暴雨重现期时,不仅要考虑单站最大降雨量,而且要移植邻近区域大暴雨值。  相似文献   

9.
郑希娟  李岩 《水文》2002,22(4):37-41
洪水频率(或重现期)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洪水出现的机率。目前我国对单个站点的洪水频率分析习惯于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这种方法需要查表并用机率格纸进行手工适线,比较繁琐,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以淮河王家坝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为例,应用电子表格,采用极值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等多种洪水频率分析方法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并加以对比研究,得出该站的不同重现期的洪峰流量,以供广大水文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顾西辉  张强  黄国如 《水文》2014,34(5):6-11
依据北江(珠江流域支流)流域6个水文测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分别用Top-kriging(拓扑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区域洪水频率估计。采用均方根误差作为频率分布线型拟合优度指标。运用线性矩法进行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确定10、50、100、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值。在此基础上,从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和相对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的估计误差两个方面比较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结果表明:(1)Top-kriging法是更好的线性无偏估计,相比普通克里格法更适合于区域洪水频率估计;(2)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明显小于普通克里格法;(3)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结果更接近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洪水的分类预测及优化调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历史洪水数据分成若干类型,并建立了模糊概率预测的隶属度回归方法。由此对未来洪水进行了分类概率预测,结果显示了来水过程具有一定的“类型可预报”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Bayes实时优化调度规则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演算。  相似文献   

12.
论河流汛期时变设计洪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善序 《水文》2001,21(3):18-19,29
论述了时变设计洪水优化水库防洪设计和提高水库兴利效益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带时畸参数泊松标准过程作为描述汛期洪水时变规律的概率模型,并建议彩和时段设计洪水作为水库运用期设计洪水,它既反映汛期洪水演变规律,又满防洪标准,一个实例分析计算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资料合良好,计算结果合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清河分洪区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永定河中游的小清河分洪区内分洪时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分洪区的洪水风险图,并研究了减少分洪区内生命财产损失的若干对策。实践证明,这种成果可作为防洪决策的基础,目前已被某些地区采用。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及今后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同生 《水科学进展》1993,4(2):127-134
1991年太湖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湖西及流域北部的降雨强度以及太湖最高水位均高于1954年,给苏锡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阐述了1991年降雨和洪水的特征,分析了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对今后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Baidya  S.  Singh  Ajay  Panda  Sudhindra N. 《Natural Hazards》2020,100(3):1137-1158
Natural Hazards - The recurring flooding causes loss of life and damage to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including bridges, sewerage systems, roadways and canals. It also frequently damages power...  相似文献   

16.
浅析历史特大洪水在设计洪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费永法 《水文》1998,(6):6-10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实测系列中加入4种不同情况的历史洪水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则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在同一历史洪水考证期内,加入1-2个历史洪水对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和精订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论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涉水工程防洪安全设计零风险理念导致极限洪水新概念;2极限洪水的四大特性;3可能极限洪水的新见解;4极限洪水和万年一遇洪水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孤立地对待;5在敲定极限洪水采用值时合理性分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对岳城水库的常规防洪调度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库进行防洪预报调度的可行性,利用模糊集分析法计算了水库汛期经验隶属度值,对汛限水位进行了动态分析计算,拟定了基于防洪预报调度的洪水调度优化方案,利用防洪预报和常规水位双重约束条件,规避了由于防洪预报误差带来的风险.经过计算与分析,岳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优化方案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洪标准,而且随汛限水位的提高,有效增加了兴利库容.  相似文献   

19.
洪水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理念与业务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雨 《水文》2020,40(1):1-6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预报预警是防汛减灾工作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和洪水防御工作的耳目和参谋。从水文行业的视角,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洪水预报预警技术与业务进展,分析了当前洪水预报预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比国内外同类行业发展查找了存在的差距,阐述了洪水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定义和理念,从顶层对基于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新一代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国家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一些关键技术成果在大范围洪水早期预警业务实践中得到了探索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Coastal flooding has caused significant damage to a number of communities around the Firth of Clyde in south-west Scotland, UK. The Firth of Clyde is an enclosed embayment affected by storm surge generated in the Northern Atlantic and propagated through the Irish Channel. In recent years, the worst flooding occurred on 5th January 1991 with the estimated damage of approximately £7M. On average, some £0.5M damage is caused each year by coastal flooding. With the latest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 suggesting increased storm activity and the expected increase in mean sea levels, these damages are likely to increase. In line with the expansion of flood warning provision in Scotland, the Scottish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SEPA) has developed a flood warning system to provide local authorities and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up to 24 h warning of coastal flooding within the Firth of Clyde and River Clyde Estuary up to Glasgow City Centre. The Firth of Clyde flood warning system consists of linked 1-D and 2-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Firth of Clyde and Clyde Estuary, and other software tools for data processing, viewing and generating warning messages.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adopted in its implementation was developed following extensive consultation with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including local councils and police. The warning system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1999 and has performed well during four winter flood seasons. The system currently makes forecasts four times a day and is the only operational coastal flood warning system in Scotland.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ning system, gives a review of its operation since its launch in 1999 and discusses future developments in flood warning in Scot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