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基于实验室测量数据,构建了盐度和温度多项式形式的L波段海水介电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奇异值分解技术求解模型系数。将新模型与目前广泛使用的Klein-Swift(KS)模型、Meissner-Wentz(MW)模型以及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GWU)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的海水介电常数与实验室测量数据的RMSE误差为0.09(实部)和0.25(虚部),均优于KS、MW、GWU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电磁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出发,导出了适合我国北部海区一年生海冰的微波辐射遥感三层介质模式.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当微波波长为10cm时,相干模式在海冰厚度小于20 cm范围内、非相干模式在20~40 cm范围内分别给出较好的拟合结果.以这些理论模式为依据可建立海冰厚度的微波遥感反演软件.文中给出了利用这些理论模式和实测数据推算出的辽东湾不同类型海冰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其数值范围为(0.5~4.0)-j(0.07~0.19).  相似文献   

3.
稀的和浓的标准海水的电导率比在盐度范围0~42‰、温度-1℃~30℃时已被非常准确地测定。全部数据都被列入多项式中,并和过去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转换了海水电导率,提出了适合整个盐度和温度范围的多项式。用本文记载的数据和IEEE本期中刊载的多菲尼的数据[1]制定新“1978实用盐标。”  相似文献   

4.
海水电导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四电极电导池测定各种盐度时温度和压力对电导率的影响。在大气压下测量各种盐度时冰点至35℃范围内的温度对1)r_T(温度为T和35℃时35‰海水的电导率比)和2)Rr(温度为T时海水的电导率和相同温度时35‰海水的电导率比)的影响。将1)的结果和多菲尼的[1]综合起来,该结果被珀金和刘易斯[2]表示为温度的四次方程。2)的结果证实了多菲尼[1]和波伊森[4]关于各种温度对R_T与盐度(重量稀释)的关系曲线中所得到的温度关系式。对于2、14、22和35‰的盐度、超出大气压0至1000bar的压力和冰点至30℃的温度而言,进行了压力对电导率的影响的测量。这些结果充实了我们过去工作[5]的结果,那些结果是用二电极电导池对31、35和39‰盐度的海水在大致相同的压力和温度下取得的。在压力和温度下,最佳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于新的和旧的35‰电导率增加百分比的值,在1000bar压力下偏差小于0.006‰盐度当量。新结果的精确度比过去的结果的精确度好得多,在1000bar下新结果的精确度可能不劣于0.003‰盐度当量。珀金和刘易斯[2]用P、T、R和R~(1/2)的比例函数拟合新、旧数据,其中R为P、T和S时的电导率和0bar、15℃、35‰时的电导率之比。他们得到1.3PPm盐度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5.
大气波导是对流层中一种异常大气折射结构,它改变了电磁波的正常传播特性,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使用。目前对于大气波导的探测手段还比较单一,无法实现全类型大气波导的探测。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转动拉曼大气温度探测和振动拉曼大气湿度探测的原理,结合蒸发、表面和悬空波导的诊断方法,构建了全类型大气波导诊断模型。利用拉曼激光雷达新技术,实现了全类型大气波导的监测诊断。通过对比拉曼激光雷达和无线电探空仪测量数据,得到:拉曼激光雷达测量的大气温度廓线平均误差为0.535℃,温度误差小于1℃的概率为82.5%;水汽混合比廓线平均误差为0.121 7 g/kg,水汽混合比误差小于1 g/kg的概率为90%,基于拉曼激光雷达的悬空波导高度、厚度、强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8%、85.8%和60%;此外,基于拉曼激光雷达的连续探测数据,可以进一步分析大气波导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用三个方程来拟合与1978实用盐标有关的海水电导率的新数据,用这些方程处理世界各地大洋水的电导率、压力和温度的现场测量。所得的标准偏差约相当±0.0015‰S,它取决于测量时的压力,与新式仪器得到的最佳精确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际上现有各种计算水介电常数的模式进行检验,发现在8mm波段、0—40℃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均较大。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假设:Debye公式中各参数不仅是水温的函数,而且也是波长的函数,并由此给出一组新的计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在0—40℃范围内,该模式与实测值的均方差和逼近性均优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8.
感应式温盐传感器基于电导率法测盐,可以实现现场测量与实时测量。测量盐度时需要首先计算海水温度、海水电导率和海水压力,表层感应式温盐传感器对压力量不予考虑,温度、电导率的精度却直接关系到盐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因此使用传感器前必须进行温度和盐度的标定。分析了温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温度、电导率的标定校准步骤,包括回归曲线的选择和回归方程系数的计算,其中温度、电导率和温度补偿的标定回归曲线采用多项式形式,用实验室高精度盐度计和铂电阻温度仪测得5~7组数据,然后对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回归,电导率回归过程中由温度和盐度求电导率用到了二分法,最后论述了标定回归方程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2℃至35℃的整个海洋温度范围和0至42‰S盐度范围内测量准确已知盐度的海水样品电导率和同温度下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R_(s.t.o)。盐度S<35‰的海水样品是由蒸馏水准确重量稀释标准海水制备的,快速蒸发标准海水制备高盐度海水样品继而重量稀释到已经确定的<35‰S范围。推导出了非常准确地表示1~42‰S和全部温度范围内的S与R_(s.t.o)关系式,即 S=f_1(R_(s.t.o)) f_2(R_(s.o,t.)t)=sum from n=0 to 5 a_1R~(a/2) △t/(1 k△t)sum from n=0 to 5 b_nR~(n/2)式中△t=t-15℃,R=R_(s.t.o),只有第一项f_1要求15℃。也确定了温度对标准海水电导率的影响,用t的四次方程非常准确地表示温度t时的电导率的比值的r_(tt)(C_(35.t.o)/C_(35.15.o)),即:(?)_t=sum from n=0 to 4 C_nt~n 这两个方程足以满足常压下所有盐度测量。  相似文献   

10.
海洋沉积物取样测量会改变沉积物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取样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会与沉积物的真实参数有所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海洋沉积物热、电、声探测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深潜器的海洋沉积物原位热、电、声多参数探针。探针使用时差法测量沉积物中的声速、声衰减系数,使用温纳法测量沉积物的电导率参数,使用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测量沉积物温度。在探针校准并对沙质沉积物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探针测量电导率标准误差小于2.8 %。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28 ℃,温度测量时间不小于120 s,此次获取泥沙样品的声速为1 737.5 m/s,声衰减系数2.5 dB/m。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能够准确、快速的测量海洋沉积物的热、电、声参数。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海水电导率温度效应的资料,对于通过现场海水盐度—温度—深度(STD)测量给出的温度、电导和压力数据来确定盐度是重要的。这对于许多实验室的工作也是需要的。例如用一个实验室盐度计为基准进行电导测量装置的校正。在海洋测量中常用的函数是电导率R_(s.t.P)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相对电导比法对现场采集的海水盐度进行精密测量,所得盐度值能与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统一。在圆腔H_(011)模式中通过微扰法测量了不同盐度海水的复介电常数,获得微波x波段(9370兆赫)海水的复介电常数与其盐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小误差,提高精度,测量时对文献报导的方法做了若干改进,并已构成独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温盐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夏秋季水团实测温盐深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表层温度为30.0~31.2?℃,最高温度位于中沙海台区域;表层盐度为33.6~34.1?PSU,最高盐度分布在西北部东岛海域附近;底层温度1~25?℃,盐度34.1~35.2?PSU,最高盐度分布在工区东南角.总体上,研究区水团温盐结构表现为表层高温...  相似文献   

14.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JDA1—1精密电导率比测量装置、JWL1—2型6000米开、闭端颠倒温度表检定设备和JSL2—1型1000kgf/cm~2压力容器三项设备装置。今年1月9日至11日,国家海洋局在海洋技术研究所主持下召开了鉴定会,分别对三项设备进行了评价。代表们一致认为:电导率比测量装置设计新颖、工艺合理,测量精度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可以作为我国复  相似文献   

15.
SYY1-1盐度计是济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该仪器在测量海水盐度时,同一个样品海水在不同的温度下所测得的盐度值却不同,因此对于仪器所测得的盐度值,要进行温度修正,为此厂方提供了一本盐度的温度修正表。该表的盐度读数范围为0—50S,且每隔5S给出一组值,这样共分11组,温度范围是0—40℃,每0.2℃给出一组值,共分201组。由此可知,该表共有修正值数据2211个。虽然该表如此繁杂,但仍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使用该仪器的实际工作中,其盐度读数精确到0.1‰,温度精确到0.1℃,这样就不  相似文献   

16.
根据2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2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结合,构成4组数值实验,使用HYCOM数值模式分别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1)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优于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采用前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21℃,而采用后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63℃。(2)HYCOM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变化及西太平洋暖池空间分布的月变化。特别是实验2(采用COADS数据集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冬、春两季平均SST仅比Pathfinder卫星数据集高0.02℃。(3)不同海气通量数据会对模拟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采用COADS数据集的实验2结果与采用ECMWF数据集的实验4结果可以发现,在模拟区域的西北部,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1℃;在模拟区域的东南部,实验4比实验2的年平均SST高约1℃。两者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8°N、140°E附近及中国渤海,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底地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海底地热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前期自主研发的FY1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经过大量实践数据与经验积累,研制出新型的FY2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为验证FY2的性能,在实验室恒温水槽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对FY1和FY2进行了仪器校验和比测,结果显示FY2的测量分辨率优于0.000 1℃,测量准确度优于±0.001 5℃,比测点的海底热流值为78 mW/m2。实验结果证实FY2探针不仅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性能稳定的特点,而且测量效率高,可为海底热流探测与研究提供新一代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高精度测量了几批标准海水15℃时的绝对电导率与氯度的函数关系,同时测量了浓度已知并几乎相同的电导率的KCl溶液,发现与15℃下35.0000‰盐(19.37394‰氯度)标准海水电导半相同的浓度为32.4352g/kg。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杂色鲍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适宜pH分别为2.6~3.0、2.6~3.4;类胰蛋白酶在肝胰腺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8.6~9.0,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50℃,适宜pH为8.2;肝胰腺和消化道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0℃,最适pH分别为6.8、7.2;纤维素酶在肝胰腺中的适宜温度为40~50℃,最适pH为5.2,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4.8。在最适温度和pH范围内,肝胰腺中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消化道中,具有器官特异性,而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腺和消化道中差异不显著,无器官特异性。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的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1000∶3(v/v)的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对钝顶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考察在光照强度230μmol/m2.s、温度15~40℃范围内对螺旋藻生物量、叶绿素、藻胆蛋白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酶解液在15~35℃时能够显著提高螺旋藻生物量,35℃时增幅最大为38.2%;在30~40℃时添加酶解液显著提高螺旋藻叶绿素的含量,30℃时含量提高了11.7%;在15~20℃低温条件下添加酶解液显著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15℃时增幅达15.1%;在15~35℃范围内添加酶解液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30℃时增幅最大为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