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开展藏北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地区永珠-雄梅-果芒错一带发现了一套沿永珠蛇绿岩带(?)分布,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较为特殊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建立了日拉组及日拉组索尔碎屑岩单位。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藏北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地区永珠—雄梅—果芒错一带发现了一套沿永珠蛇绿岩带(?)分布,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较为特殊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建立了日拉组及日拉组索尔碎屑岩单位。  相似文献   

3.
苦嘎铜矿位于西藏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中段,矿体产在矽卡岩及花岗岩近东西向的构造带中,矿床的形成与永珠蛇绿岩带的形成及演化关系密切。永珠带拉伸阶段形成的日拉组为成矿的主要地层条件,而永珠蛇绿岩带聚敛消亡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是该区成矿的必要条件。苦嘎铜矿的发现对藏北以永珠蛇绿岩带为中心的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西部日松地区多仁组、日松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班公湖-改则-革吉-带广布-套类复理石-复理石碎屑沉积,总体岩性单调,化石稀少,研究程度极低。对该套地层.尤其上部层位因缺乏年代依据,其时代归属及沉积上限一直争论较大,地层序列划分难以统一。在1:25万日土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于中上部层位中采获了较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为晚侏罗世。据沉积建造、岩性组合及古地理、古生物面貌特征,宜将其从原木嘎岗日地层分区划出,归入班戈-八宿地层分区,创建为多仁组、日松组。  相似文献   

5.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吉林大拉子组的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光富 《地层学杂志》2005,29(4):T0003-T0004
大拉子组是我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的典型层位,但该组的具体地质年代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根据最近发现的植物化石材料,通过对大拉子组被子植物优势属的地质分布以及与国内外被子植物群的对比研究,发现大拉子组与北美Potomac带B中部的被子植物群较为相似,结合孢粉、昆虫、叶肢介、介形虫及鱼化石等其他生物化石证据,认为吉林大拉子组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阿尔必中期或晚期。  相似文献   

7.
拉日铁路风沙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对拉日铁路的风沙灾害防治技术难题采用“永临结合”的平面工程防沙措施体系,近期以适宜于高原地区的工程措施为主,远期研究以适宜于高寒铁路沿线的植物防沙措施,以解决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铁路沙害防护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西藏申扎地区拉嘎组岩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地层特征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西  王剑 《中国地质》2009,36(4):809-818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土门各拉组和肖茶卡组、那底岗日组分别分布于南、北羌塘凹陷。在以往研究和笔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各地层单元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从古生物、岩石组合、沉积系列、地层单元的接触关系、年代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北羌塘凹陷那底岗日组与南羌塘凹陷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的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三者为羌塘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裂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同期异相的火山-沉积系列。北羌塘凹陷肖茶卡组的是残留陆表海沉积产物,其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早期,与那底岗日组、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均为上下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改则昂拉仁错地区测制了多条拉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改则县拉清乡蹦克弄拉剖面。讨论了拉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首次在拉嘎组内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带,即Choristites xainzaensis—Eomarginifern组合带和Meospirifer kubeiensis—Fusispirifer plicatus-Stepanoviella(Bandoproductus)组合带,前者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后者为早二叠世,大致与萨克马尔-阿丁斯克(Sakanarian—Artinskian)相当。拉嘎组为冰海陆棚沉积,根据冰碛物特征细分为坠石冰碛砾岩、块状冰碛砾岩和冰海水下扇砾岩3种类型,并认为拉嘎组从早到晚总体由冰海内陆棚→冰海外陆棚→冰海内陆棚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1.
冯昌寿 《吉林地质》2002,21(3):33-40,53
本文着重讨论主要勘探目的层铜佛寺组,大拉子组的沉积相,阐述了延吉盆地的生油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及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2.
日拉金矿床产于甘孜-理塘成矿带中南段的蛇绿混杂岩带的火山岩建造中.通过对矿区地质、围岩蚀变等特征的研究,分析矿区的控矿因素,认为矿区的成矿作用主要受(近)北东-南西向构造控制,矿区出露的火山岩段是赋矿层位,初步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日拉金矿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时...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改则昂拉仁错地区测制了多条拉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改则县拉清乡蹦克弄拉剖面.讨论了拉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首次在拉嘎组内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带,即Choristites xainzaensis-Eomarginifera组合带和Neospirifer kubeiensis-Fusisprifer plicatus-Stepanoviella(Bandoproductus)组合带,前者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后者为早二叠世,大致与萨克马尔-阿丁斯克(Sakmarian-Artinskian)期相当.拉嘎组为冰海陆棚沉积,根据冰碛物特征细分为坠石冰碛砾岩、块状冰碛砾岩和冰海水下扇砾岩3种类型,并认为拉嘎组从早到晚总体由冰海内陆棚→冰海外陆棚→冰海内陆棚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阿克沙克组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前人确立的大哈拉军山组中,新发现一套富含早石炭世腕足和珊瑚等化石的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其与上覆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伊什基里克组)及下伏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建造(大哈拉军山组)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新发现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均与阿克沙克组层型剖面可对比,故将其从大哈拉军山组解体出来,对比厘定为阿克沙克组.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确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建立了正确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为本区的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实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在西藏吉瓦地区新发现了砂岩型铜矿床,赋矿层位为渐新统日贡拉组,矿床类型为层控矿床。为探讨日贡拉组砂岩的物源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查明其含矿物质来源,通过碎屑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及重矿物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物源分析方法对日贡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岩屑主要成分为酸性火山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低,分选磨圆差。碎屑组分分析表明物源集中在火山弧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为硅质含量高、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显示Eu负异常,均表明物源与酸性火山岩密切相关;日贡拉组砂岩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砂岩碎屑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重矿物组合以反映物源为中酸性岩浆岩成分的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电气石、石榴子石为主,沉积环境为气候干旱、水体较浅的富氧环境。锆石形态特征指示物源距母岩区较近,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也指示了物源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研究区的日贡拉组砂岩与早白垩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及重矿物的对比表明,碎屑物质源区特点从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重矿物组合特征上均表现出了亲缘关系,物源成分与火山作用紧密相关,很可能主要来自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北向俯冲双重制约条件下产生于火山弧环境中的早白垩世火山岩。日贡拉组发现了砂岩型铜矿,火山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开启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洋  刘函  崔浩杰  李俊  苟正彬  胡志忠 《地质通报》2019,38(6):1006-1017
晚古生代是拉萨地块地质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存在争论,如拉萨地块来源问题。选择西藏措勤地区上石炭统永珠组为研究对象,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523Ma、920Ma两个年龄峰值。通过与拉萨地块及其周缘晚石炭世冰期之前地层碎屑锆石对比,认为拉萨地块永珠组920Ma年龄峰值更具有冈瓦纳大陆靠印度一侧的物源特征,其与南羌塘、拉萨、喜马拉雅微陆块在裂离之前具有显著的亲缘关系。而含有冰筏碎屑的拉嘎组和来姑组中包含的西澳大利亚物源信息(约1180Ma年龄峰值),暗示来自西澳大利亚的冰筏可能通过洋流作用漂移至拉萨地块而后沉积冰筏碎屑。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吉中地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一拉溪组”为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在1960年创立。《吉林省岩石地层》(1997)等明确为不采用之单位,《中国地层典二叠系》(2000)等标明为采用地层单位。已有的实际材料证明:在“一拉溪组”建组剖面——九台市波泥河子“一拉溪组”剖面的灰、黑色粉砂岩中发现Neocalamites、Eguisetites、Citenis、Ginkgoites及Cladophlebis为主的早侏罗世植物群;原认为在范家屯组建组剖面,该组假整合于范家屯组之上,现又在该剖面上部(10层以上)发现4个产植物化石的层位,15层除产植物Pecopterissp.(P.cf.anthriscifolia)、Phyllothecacf.deliguescens、Paracalamitestenuicostata、Noeggerathhiopsissp.等外,还见有淡水叶肢介Cyclotoguzitessp.,确证“一拉溪组”系不整合于杨家沟组之上。因此,作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的“一拉溪组”已不可能为了优先权而加以保留。但在统一研究该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时,一拉溪组和其他单位一样,可按优先权法则参与竞选。  相似文献   

18.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及相关隆升作用过程中发生热隆伸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西藏拉轨岗日核杂岩盖层变质分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南拉轨岗日由一系列链状的热穹隆构成, 总体呈东西向延伸, 每一个热穹隆是一个变质核杂岩, 核部发育大量变质岩, 基底与盖层之间发育拆离断层.通过对拉轨岗日变质带及其特征变质矿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温度压力估算, 得出拉轨岗日变质带的分带规律及矿物成分、变质温度、压力、深度的变化规律, 为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热活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大拉子组上段是罗子沟盆地的主要生油层。通过对大拉子组系统取样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分析了罗子沟盆地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等。综合研究表明: 大拉子组上段有机碳含量为0. 94% ~ 10. 69%,平均4. 72%;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其次为Ⅱ1 型; 最大裂解温度( Tmax ) 为425℃ ~ 444℃,平均为436℃; 镜质体反射率Ro 为0. 624% ~ 0. 88%,平均值为 0. 64%,烃源岩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地化数据分析显示大拉子组烃源岩为较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