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处于湿地食物链上游的鸟类可以作为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一个代表,应用于湿地生态的监测与评价。2013年,对华侨城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34科104种,多样性指数为4.2317,较以前增多,并呈明显季节性变化。表明华侨城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逐步呈现,生态状况正在变好。  相似文献   

2.
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是连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廊道.2008年春季,对浓浓江河湿地江湿地生态廊道鸟类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在研究区5种鸟类栖息生境共设立11个调查点,共记录有鸟类14目26科68种,3 220只.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鸟类多样性指数(H')较高,生境主要以沼泽湿地为主,不同栖息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H'沼泽(1.260 1)>H'水域(1.248 8)>H'居民区(0.903 1)>H'农田(0.872 8)>H'林地(0.871 6);均匀性指数(E)表现为E水域(0.182 3)>E农田(0.164 6)>E林地(0.142 9)>E沼泽(0.110 5)>E居民区(0).维持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沼泽和水域的面积对于保护该廊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法、样点法等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鸟类15目42科88种,其中雀形目43种,占总种数的48.86%。从居留型来看,旅鸟40种,占45.45%。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鸟类多样性分析,发现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夏冬季低。利用G-F指数对鸟类分布生境的分析,发现鸟类多样性林地最高,居民地最低。鸟类居留型的变化验证了鸟类栖息地北移的现象。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资源的野外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41科216种。鸟类以水鸟为主,其中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为水鸟的优势类群,鸻鹬类在种类、数量上最多;以非繁殖鸟(冬候鸟和旅鸟)为主;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广布种,古北界种所占比例最小;濒危和珍稀鸟类种类较多,数量较少,且以水鸟为主,湿地生境是其主要生境。鸟类的G指数为4.38,F指数为23.03,G-F指数为0.81,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闽江河口湿地相比,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的科间多样性和属间多样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牛角坑湿地所出现的水源不足、生境退化、生物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实施牛角坑湿地保水工程、鸟类饵料生物培殖工程、鸟类栖息地通道修复工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沼泽-觅食地-引水渠-湿地调节库4级保水工程来提高牛角坑湿地的保水能力,把牛角坑间歇性沼泽地改造为永久性湿地,提高牛角坑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丰富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水鸟多样性,水鸟数量与种类变化趋势的监测与分析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的保护。中国观鸟会自2003年秋季至2017年秋季开展北京湿地水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7目14科89种120 744只次,迁徙期春季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秋季。春季常见鸟类25种,秋季有14种,其中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的鸟类有鸳鸯、凤头??、白骨顶、红嘴鸥,呈显著下降的有斑头秋沙鸭、绿翅鸭。不同类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高于沙河水库与圆明园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7.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8.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是典型的内陆湿地,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具有脆弱性和特殊性,其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研究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关保护区的湿地中共有74种植物,隶属于26科56属,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二者占所有植物总物种数的29.73%;在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7.03%;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用TWINSPAN分析法,将36块样地划分为8个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以重要值计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4.2,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0.5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8~1,表明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总体上比较稀少、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溪湿地灌草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取样、定点调查的方法,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灌草植物群落的类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并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春、夏、秋、冬四季中植物群落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物种对时间生态位的利用比较充分,四季中群落组成有较为明湿的变化;春季物种最为丰富,9 m2中达29种,香农一威纳指数H'为2.73,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冬季物种最少,为11种,H'为2.14;夏秋季物种多样性介于春、冬季之间.西溪湿地的现有植物组成是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的影响更大.西溪湿地典型的湿地物种偏少,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比例较高,建议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时,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参照基准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缺乏区域可比性和评估结果难以被管理部门应用的实际问题,以三江平原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作为研究区,将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指数用于表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采用基于参照基准的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方式,将研究区内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时间序列最大值用作生成评估指标相对量的参照基准,通过计算相对于参照基准的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形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之间对比的评估指标,对1990~2010年期间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成效进行动态对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的参照基准数值分别为0.83和0.36,它们能够有效反映两区域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本底差异;三江平原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1428减小为-0.1683,总体呈现距参照基准较远且逐步远离趋势,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0427增大至-0.0285,它们更接近参照基准,并具有不断接近趋势,由此说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要优于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11.
许多多样性模型仅注重模拟多样性单一方面的信息,忽略了空间尺度因素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模型对空间尺度变化的响应是开展多尺度生态多样性模拟和评估的基础。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为案例区,运用7个生态多样性模型对景观元多样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发现:①随着空间分辨率的粗化,景观元均匀性方面的多样性变化幅度大于丰富性;②Shannon多样性和Turner多样性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③Whit-taker模型和Margalef模型单纯考虑景观元类型数相对于个体数的变化,景观元类型数对后者贡献更大,前者模拟结果的规律性明显优于后者;④Mladenoff模型和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综合考虑了景观元多样性的两个方面,但景观元类型数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其模拟结果缺乏规律性;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同时考虑了空间尺度因素的作用,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更适于多尺度生态多样性的模拟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向海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原则,通过采取加强生态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制和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生态监督和保护管理机制等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向海保护区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的野外调查,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共计植物37种,各区域重要值大于0.1的物种中,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2)8个区域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显著,区域5(北部)和7(西部)因含有单物种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区域;(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8个区域的灌木层片每个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草本层片在8个区域中多样性水平差异显著,由于荒漠区植被物种稀少、数量少,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4)巴丹吉林沙漠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系统脆弱,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生态系统重建时应该关注各种生态型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 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红玉  李兆富 《地理学报》2007,62(11):1215-1222
从流域尺度, 应用遥感和GIS 技术对1954 年以来6 个时段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分析, 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 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 浓江河流域大规模土地利用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 年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为101 km2/a; ②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直接导致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 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 ③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景观连通度降低严重割断了景观之间原有的物质交换和功能维持关系, 是导致保护区湿地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 恢复保护区周围一定面积的湿地, 维持良好的景观连通度是实现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在霍林河中下游的科尔沁和向海两个自然保护区湿地表层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科尔沁自然保护区相比,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异程度较高,其表层对有机质及全氮的持留作用较强,碳的固定速率比氮累积更慢一些;盐碱化程度较高,湿地植被净化效应较显著;pH值对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陆栖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的常用技术手段。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和兽类资源,于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30个红外相机位点共布设58台红外相机,累积工作29730个工作日,共获得99850份图像及视频数据,采集独立有效照片5744张;共观测到野生陆生脊椎动物9目19科29种,其中兽类5目10科15种,鸟类4目9科14种。观测到的动物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Panthera uncia),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北山羊(Capra sibirica)、马鹿(Cervus canadensis)、猞猁(Lynx lynx)、赤狐(Vulpes vulpes)、黑鸢(Milvus migrans)以及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森林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60.569),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RAI=0.854);高山草甸及裸岩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18.693),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暗腹雪鸡(RAI=0.316)和黄嘴山鸦(Pyrrhocorax graculus,RAI=0.854)。物种累积曲线结果显示:兽类物种数在200 d之后几乎不再增长,而鸟类物种数在100 d之后增速放缓但一直持续增长,表明时长450 d的红外相机监测力度对保护区中的兽类而言较为充分,对鸟类而言还不够充分。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参考,为该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鸟类多样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鸟类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以及鸟类栖息地环境状况,2017年4月、7月和10月对区内11条鸟类监测样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记录鸟种11目27科89种,其中雀形目15科61种;发现频次888次,记录数量3 367只,频次和数量均居前五的有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2)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61种,占68.5%;夏候鸟15种,占16.9%;旅鸟7种,占7.9%;冬侯鸟6种,占6.7%。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鸟种为主,共62种,占总数的69.7%;广布种19种,占21.3%;古北种8种,占9.0%。3)4月份是南岭鸟类繁殖活跃期,也是调查记录鸟种和数量最多的月份。11条样线中,相思坑、炉田、横水、南木、泽子坪、电视台、第一峰鸟类多样性(Shannon Wiener index)较高,怡坑、仙洞、担杆冲、竹坳多样性较低。4)根据海拔和植被类型,样线鸟类群落可分为4类:低海拔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300~1 5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生境鸟类群落并没有很大差异,优势种均为栗背短脚鹎、灰眶雀鹛、灰树鹊等;而高海拔山顶矮林(1 300~1 800 m)生境鸟种则明显不同,以画眉科(Timaliidae)的红嘴相思鸟、红头穗鹛、赤尾噪鹛、褐胸噪鹛、灰眶雀鹛及莺科(Sylviidae)的金头缝叶莺、比氏鹟莺、栗头鹟莺、冠纹柳莺为主。建议建立南岭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络和评价体系,以鸟类长期监测数据,如种类变化、种群波动,作为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