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水温(15℃、20℃和25℃)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对圆斑星鲽成鱼的麻醉效果不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6个和4个时期。15℃、20℃和25℃时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实验结果表明:高水温条件下成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麻醉剂浓度较低;15℃、20℃和25℃温度下在各自的有效质量浓度(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范围内,浓度越高鱼体达到A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无明显差异。随着水温的升高,同等麻醉浓度的麻醉剂对圆斑星鲽的麻醉效果逐渐增强。MS-222麻醉圆斑星鲽的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是一种理想的鱼用麻醉剂。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丁香酚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杂交子一代的麻醉效果,作者研究了麻醉剂浓度、温度、鱼体规格对鱼体麻醉和复苏的影响,不同麻醉浓度下鱼体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麻醉时间和空气中暴露时间对鱼体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质量浓度为30 mg/L时,对杂交鱼具最佳麻醉效果;温度对丁香酚麻醉效力具有促进作用;麻醉和复苏时间受鱼体规格的影响较小,小规格杂交鱼对丁香酚耐受性稍强;丁香酚质量浓度≤20 mg/L对呼吸频率没有明显影响,质量浓度≥30 mg/L,呼吸频率迅速下降;鱼体在30 mg/L的丁香酚溶液中麻醉时间不宜超过14 min;深度麻醉状态下,空气中暴露9 min以内不会引起鱼死亡。研究将为杂交鱼活体操作和转移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了丁香酚麻醉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麻醉状态和苏醒状态,同时测定了麻醉后的对虾在不同离水时间条件下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对虾在15 min内耗氧量的变化的研究,探讨了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呼吸中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进入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所需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延长,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后第4天各实验组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均为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对虾复苏所需时间减少无差异。在相同离水时间下,日本囊对虾的复苏时间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长。在100、150、200 mg/L不同质量浓度组中,随着离水时间的延长,对虾复苏时间也显著增长。麻醉中,最适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00 mg/L。丁香酚在不同实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均能显著降低日本囊对虾的呼吸代谢,降低耗氧量,对日本囊对虾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合适、安全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麻醉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免疫的影响,选用两种麻醉剂(薄荷醇浓度为0.5%、1%,硫酸镁浓度为0.25mol/L、0.5mol/L)对刺参(体质量15.82±0.79g)麻醉后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0.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复苏时间长,复苏后棘刺不舒展,附着力弱,活力较差,且生长缓慢;其它麻醉组刺参复苏快棘刺舒展自然,管足附着力强,活力好。1%薄荷醇麻醉组刺参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0.5%薄荷醇和0.2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0.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麻醉后免疫酶指标随复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外,其它麻醉组刺参免疫酶指标随复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复苏至96h时各项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麻醉剂(0.5%、1%薄荷醇和0.25mol/L硫酸镁)不会对刺参生长及免疫机能造成损伤,并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刺参各项免疫指标在96h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将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从新孵幼体至性成熟,养殖于不同质量浓度组织胺水体中,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5mg/L(低剂量组,L组),10mg/L(中剂量组,M组),15mg/L(高剂量组,H组),以研究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糠虾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组织胺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新糠虾的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M组和H组日本新糠虾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L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较高质量浓度的组织胺(15mg/L)能显著降低日本新糠虾的存活率,H组存活率仅为53.92%±3.58%;各组织胺质量浓度组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征出现时间无显著的影响,但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成熟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作用,对照组性成熟时间为(25.71±0.76)d,而H组为(28.00±0.82)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雌性日本新糠虾的性成熟时间也有随组织胺质量浓度升高而呈延迟的趋势,但仅H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延迟近3d。经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法检测日本新糠虾体内组织胺后,发现M和H组中检测出了较高含量的组织胺,分别达到(435.33±56.94)pg/g和(478.67±140.57)p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水体中一定质量浓度的组织胺能抑制日本新糠虾的生长和发育,其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 mg/L;T2组:50 mg/L;T3组:100 mg/L;T4组:150 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卤虫幼体的大黄鱼仔鱼其生长无明显改善(P0.05),但大黄鱼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显著提高,T3(60%)和T4(8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40%)和T2(30%)组(P0.05)。T4组大黄鱼仔鱼的耐干露能力最强,T4组和T3组的抗高盐度(65)应激能力明显的强于T1和T2组(P0.05),T4组和T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4 h高温(32°C)曝露后,T1和T2组的仔鱼全部死亡,T4组和T3组的成活率分别为30%和23.3%。即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受卤虫强化LF水平的影响显著,LF强化的有效剂量为不低于100 mg/L强化水体。  相似文献   

7.
麻醉剂丁香酚对黄腊鯵耗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对体质量为 115~ 175 g的黄腊鲹( Trachinotus blochii)麻醉处理 15 min,每 1分钟测定容器内的氧饱和度 1次.实验结果表明,黄腊鲹的耗氧率明显地受到丁香酚的影响,在各处理组中以 10× 10- 6浓度组的耗氧率为最低( 0.33 mg/(g@ h)), 5× 10- 6浓度组次之( 0.42 mg/(g@ h)),而对照组则较高( 0.57 mg/(g@ h)).同时实验还表明经丁香酚麻醉处理的黄腊鲹鳃活动频率显著地比对照组低.此结果表明了在施用麻醉剂以后,鱼体的活动及对氧气的消耗有明显的下降,丁香酚可以作为活鱼运输过程中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 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IC0)不添加蝉花菌质,试验组分别添加1%(IC1)、3%(IC3)和5%(IC5)的蝉花菌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3与IC5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IC1组差异不显著(P>0.05)。IC5组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和全鱼体成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单根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MS-222麻醉许氏平鲉幼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和评估了使用不同浓度MS-222麻醉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的效果.根据行为特征可将幼鱼的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幼鱼达到Ⅳ期麻醉之前呼吸频率略微增加,达到Ⅳ期麻醉时呼吸频率较明显下降.低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幼鱼的呼吸频率影响较小,在质量浓度20 ~ 8...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体质量为(6.44±0.59)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8℃、12℃、16℃、20℃、24℃),5个盐度梯度(15‰、20‰、25‰、30‰、35‰),6个丁香油浓度梯度(0、8、16、24、32、40 m...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马氏珠母贝苗种运输技术,提高运输效率,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有水和无水两种运输方式汽运8 h条件下开展实验,比较分析其在运输前后、运输后恢复阶段的生长、消化和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有水运输后存活率达98%,无水运输97%;在恢复期第14 d,有水运输和无水运输存活率分别达97%、96%;有水运输皮质醇含量由(2 607.61±15.27)μg/L显著降低至(1 412.98±5.09)μg/L,无水运输后显著降低至(2 287.36±10.18)μg/L;在恢复期第7 d和14 d皮质醇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有水和无水运输后和恢复期淀粉酶活性不断上升,且有水运输酶活性高于无水运输(P<0.05),最高值为(1.43±0.05) U/mg prot;有水和无水运输后及恢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在不断下降,最低下降至(16.00±0.14) U/mg prot,有水运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水运输(P<0.05);有水运输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上升,无水运输均下降;在恢复阶段,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断下降,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不断上升。有水和无水运输会对马氏珠母贝稚贝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水运输方式相对无水运输方式可使马氏珠母贝稚贝在后期阶段具有更好的存活效果和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50±20)g的大菱鲆作为试验动物,分别注射10、20、40mg/m L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试验共进行28d,每隔7d采集血液测试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第28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攻毒,连续观察7d,测定其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菱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菌酶活力(LSZ)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吞噬细胞吞噬率(PP)的影响显著(0.01P0.05),对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攻毒试验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能够降低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鱼的死亡率,提高其免疫保护率,尤其是40mg/m L组。本试验研究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能显著的提高大菱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以注射浓度40mg/m L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鱼类先天性免疫因子之一,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L-10基因cDNA序列,由899个核苷酸组成,含1个5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1.24kDa、N端有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大黄鱼IL-10具有IL-10家族特征性序列和构成2对二硫键的4个保守性半胱氨酸,与欧洲鲈(Dicentrarchuslabrax)IL-10序列相似性最高(78.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黄鱼IL-10和其他鱼类IL-10形成一个大簇,与欧洲鲈进化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大黄鱼IL-10基因在鳃和肠中高表达,肝和头肾中低表达;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侵染后大黄鱼肠、脑、脾、肝和头肾中IL-1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头肾和肝中上调幅度最大(分别为菌侵染前的10.06倍和8.79倍)。综上,大黄鱼IL-10基因表达与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大黄鱼IL-10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王建钢 《海洋与湖沼》2013,44(4):1108-1114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美国红鱼生长(平均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由0提高到100mg/kg时, 美国红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4.5mg/kg左右; 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在0—98.9mg/kg时, 美国红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 美国红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128.1和104.0mg/kg; 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在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为98.9和198.7mg/kg时达到最高值, 随后变化不明显; 美国红鱼血清SOD活性随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并且活性在198.7mg/kg达到最高值, 随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 美国红鱼维生素C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水平为2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Pb染毒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DNA的平均迁移长度逐渐增加,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u 0.01mg/L+Pb 0.05mg/L、Cu 0.10mg/L+Pb 0.50mg/L、Cu 0.25mg/L+Pb 0.75mg/L),存在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未见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Cu、Pb可引起泥鳅卵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卵细胞的不同损伤水平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水环境基因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介生物辅助大型海藻海底基质附着技术,是采用海面撒播苗种方法,进行大型海藻海底增殖的核心技术。研究发现,该贝、藻复合体苗种的运输比普通水产苗种运输难度显著增加。本文采取传统的干运、水运以及发明的淋水运输3种不同方式,进行了贻贝附着基海带苗种运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运3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运1h以上苗种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淋水运输24 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说明:水运不适合该苗种运输;在露空时间3 h以内,干运是最经济、最便捷的苗种运输方法;在露空24 h以内,采取淋水运输能够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可以作为该苗种常规的运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