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维地图与三维虚拟场景的互响应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介绍二维地图和三维虚拟场景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维地图和三维虚拟场景结合的互响应思想来解决当今独立的二维地图和独立的三维虚拟场景各自的不足之处,有机地结合了二维地图的宏观性、整体性、抽象性和三维虚拟场景的局部性、现实性、直观性的优点,克服了二维地图的抽象多义性和三维虚拟场景漫游的迷失感,在VC^ 和Vega平台下编程实现了其集成。该系统在贵阳的示范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虚拟现实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本文论述了以三维城市为基础平台,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三维与二维信息系统的集成,从而有效地利用以前建立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快速建立三维环境下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苗青 《四川测绘》2005,28(3):103-105
本文提出了基于二维电子地图与三维虚拟场景之间相互响应的思想来克服它们各自的局限性.简要的描述了相互响应的原理、表现形式、实现流程及实现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二维GIS和三维场景仿真各自优缺点,提出了通过互响应技术结合两者优点的方法以克服各自的局限性,以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实现了二维GIS和三维场景交互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Vega的三维虚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a在三维虚拟模拟建模中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稳定,但对于各种地理信息管理查询等功能薄弱;MapX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地图数据逻辑查询等强大的地理信息功能。在对Vega、MapX、Aecess数据库三者数据的连接关系、图层控制、逻辑查询、路径导航等核心部分阐述基础上,利用Vega三维仿真软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组件MapX和管理附属信息的数据库,在VC“平台下构建了虚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独立的二维电子地图和独立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各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二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之一,实现属性和图形互查询也是近年来地理信息专业人员研究开发的重点。以泰安市委党校为实例,在分析GIS相关理论和国内外二维、三维GIS研究基础上,基于Visual Studio NET2005平台及ArcGIS Engine组件库构建了数字党校可视化模块并实现了符号化配置功能。将党校餐厅及礼堂平面图添加到应用程序中运行演示。同时根据底图运用3DMAX软件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实现三维漫游。二维信息查询与三维场景相结合实现党校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三维数据获取、动态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倾斜摄影的迅速发展,三维GIS逐步从视觉表现的应用范畴走向专题应用。三维GIS已经成为当前GIS界的研究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广阔。鉴于此,本文探讨了以Skyline平台为基础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数据建模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普杰 《东北测绘》2014,(2):153-155
随着计算机和三维数据获取、动态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倾斜摄影的迅速发展,三维GIS逐步从视觉表现的应用范畴走向专题应用。三维GIS已经成为当前GIS界的研究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广阔。鉴于此,本文探讨了以Skyline平台为基础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数据建模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SUPERNATURL GIS 的建筑物三维可视化与虚拟漫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natural GIS和AutoCAD软件平台上,对校园建筑物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建筑物室内虚拟漫游.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三维GIS与虚拟现实系统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维GIS与虚拟现实系统集成,提出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与三维GIS的集成方法,实现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操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2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熟但缺乏3维可视化和分析的能力,而目前的3维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可拥有3维可视化分析能力,然而还缺少2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便捷。以二三维联动为开发思路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解决这对矛盾。本文基于二三维联动GIS的设计方案,以虚拟校园设计与实现为应用实例,利用ArcEngine(AE)实现二三维联动GIS系统的开发设计,对GIS系统的开发做出了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A hybrid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wo-dimensional (2D) GIS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visualiz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unique solutions to application domains where traditional 2D GIS and 3D visualization cannot alone provide a 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ree key issues in realizing such an integrated system, including large-scale terrain rendering, 2D and 3D combination display (for example, rendering 2D GIS layers in 3D space), expanding traditional 2D GIS analysis functions into a 3D environment, and visualizing 3D geographical data. A generic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integrate 3D visualization with various types of 2D GIS, such as commercial GIS software, open source GIS software and spatial databases. A prototype 2D and 3D hybrid system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s 2D GIS (developed with ArcEngine) and 3D rendering engine (developed with DirectX) is th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In this hybrid system, 2D and 3D data are viewed within the same scene. Multiple 2D GIS layers are overlaid on the base terrain using a Level of Detail (LOD) model. Advanced query functions, data accessing, data management and spatial analysis, which are executed in the traditional 2D GIS, are provided to users in a 3D environment by continuously transforming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2D GIS subsystem and the 3D subsystem. The 3D data are organized and displayed by Keyhole Markup Language (KML) and textured 3D models in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Activity (COLLADA) format. The prototype demonstrates that this hybrid system has effectively addressed the three key issues identified above and that it can seamlessly integrate 2D GIS and 3D visualization. The hybrid system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 employed in many application domain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among others, to enhance the 3D design capability and facilit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GIS中三维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研究了三维GIS中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式 ,探讨了平面地图符号与三维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阐述了三维模型的确立、定位、简化描述和逻辑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树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敏  马蔼乃  薛勇 《遥感学报》2002,6(3):188-192
树的表达无论是在3DGIS,VRGIS还是在3DCM中,都是一个难点问题。与一般实体对象不同的是,树明显具有分形空间特征,因此用常规简单的建模方法很难表达一颗树。现在分形算法常用来生成树模型,具有逼真的可视效果,但所产生的数据量对于GIS环境来说太大,可视化困难;另外,用树的图像替代树模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在近视点视觉效果差,同时也没有表达出树木所固有的空间特征。本文作者提出一种方法,使用LOD技术,将树的分形模型与其图像替代模型两者结合起来,初步解决树模型在GIS中的可视化问题,可达到逼真、高速的可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和不断发展,3D GIS技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多种三维建模软件也已被大量应用在三维数字城市的设计和创建中。首先通过与传统建模软件的对比,分析了Cityengine城市引擎软件在快速批量建模和与GIS软件数据交互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Cityengine在建筑物室内场景方面缺乏对建模规则的研究。因此本文利用二维GIS几何数据作为模型的底面基础数据,借助Cityengine软件特有的CGA语法编写规则文件,对Cityengine平台下创建建筑物室内三维场景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该方法的研究旨在使三维室内外场景形成良好的整体,弥补之前Cityengine只能对大场景进行外部批量建模而缺乏对内部模型研究的不足,扩展Cityengine在三维建模领域的应用范围,为智慧城市的创建设计以及可视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也在不断地从2维世界走向3维世界,从GIS应用走向GIS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3DGIS Web服务,并设计了基于SOA的3DGIS Web服务多层体系结构、3DGIS Web服务的数据源和API框架,论述了3DGIS Web服务和现有的2维GIS Web服务集成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峰  刘浩  曹巍 《测绘科学》2012,37(3):93-95
灾情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辅助应急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二三维GIS各自的优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可视化系统中,并通过一定的联动机制使2者的数据显示与操作同步,着重介绍了二三维联动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二三维混合结构的GIS,同时包含二、三维GIS环境并支持二三维联动模式下的灾情可视化和相关分析工作,最后以巨灾综合信息集成显示系统为例,并给出了二三维联动实现的基本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浅议3维GIS基础数据获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2维GIS,而开始转向研究能真实反映客观自然空间的3维GIS。3维GIS的发展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必须克服的困难。3维空间数据的获取是3维GIS的基础,本文讨论了3维数据在采集、编辑、检查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通信、三维建模和地理信息等各项技术的进步,基于Web的三维GIS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本文融合了Html5、JavaScript、WebGL、MongoDB和倾斜摄影建模等技术,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基于Web的三维GIS应用,为Web三维GIS应用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使得三维数据更具有时效性,三维数据实现跨平台浏览,用户体验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及其在房产、建筑、水利、电力、交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对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三维空间信息在GIS平台中不再只停留在"看一看"的阶段,而需要从数据接入、处理、渲染到分析结果的输出,形成完整的闭环,为相关行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SuperMap GIS平台中三维地理设计(3D Designer)为基础,介绍多源异构的三维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平台中处理和应用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多源异构三维空间数据的主要来源和主要特征;然后重点阐述空间数据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中处理的和应用的难点及关键技术,包括采用快速建模方法解决传统二维数据资源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中的应用问题,采用实例化技术提升BIM数据的渲染性能问题,采用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关键算法解决模型和大场景的精确匹配问题等;最后,介绍了SuperMap 3 D Designer的主要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