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我国大鹏湾的星虫类(Sipuncula)过去未曾报道。作者自1980—1983年进行了我国南海星虫类区系分类的调查采集。本文就1983年5月至6月在大鹏湾采集的标本共132个,初步鉴定为5种,分隶于4属。 一、裸体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图版Ⅰ,图1—2)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1766,p.1078;Baird,1868,p.77;Selenka,1883—1884,p.92;1885,p.22;Ikeda,1904,p.31;Sato,1930,p.2;1935,p.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星虫类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虫类广泛分布于三大洋中,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和近岸水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珊瑚礁间。关于我国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1980年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浪花礁、赵述岛、东岛等地采得不少此类标本,作为第一部分报告。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地处亚热带海区,星虫种类较多。 作者于1980—1981年分别两次到海南岛进行星虫类区系调查,采到了一批标本,经分析鉴定,发现枝触属的两个种,在我国系首次记录。 枝触星虫属(Genus Themiste Gray 1828)  相似文献   

4.
星虫类广泛分布于三大洋中,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和近岸水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珊瑚礁间。关于我国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1980年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浪花礁、赵述岛、东岛等地采得不少此类标本,作为第一部分报告。这里共提到6属9种,其中3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沙群岛的星虫类,作者于1982年曾报道过9种,其中管体星虫属(Siphono-soma)仅有邱米管体星虫S.cumanense(Keferstein)一种(Sato,1939年曾报道采自我国台湾)。本文报道西沙群岛管体星虫属的一新种一南海管体星虫S.nanhaiensissp.nov。 此新种于1980年4月26日采自我国西沙群岛的石岛,模式标本存在青岛海产博物馆,编号为XSX 80-45-1。 南海管体星虫(新种)Siphonosoma nanhaiensis sp.nov。体大,圆筒状,后端骤然变细,呈圆锥形。体谈肉红色。躯于长150-200毫米,宽8-15毫米,吻长40—60毫米,宽6—10毫米。触手指状,围绕口部呈放射状,共12纵列,长短各6列,相间排列,每列  相似文献   

6.
西沙群岛星虫类研究Ⅲ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u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7.
方格星虫属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格星虫纲(Sipunculidea Hasehek,1883)方格星虫目(Sipunculiformes Cutler et Gibbs,1985)方格星虫科(Sipunculidae Quatrefages,1865)方格星虫属(Sipunculus Linnaeus,1766)动物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和加勒比海等海域。全世界11种,我国5种,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8.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虫(Sipunculida)是一小类不分节、蠕虫状的海产体腔动物。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星虫共约16属250多种,我国已发现2科8属36种。星虫动物门下只设立一个星虫纲一个星虫目,其下分为4科,分别为Golfingiidae科,Phascolosomatidae科,Sipunculidae科和Aspidosiphonidae科。其中Golfingiidae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近半。星虫动物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底质及岩礁、珊瑚礁、藻场的沉积沙泥环境中,营埋栖生活,温带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绝大多星虫种类具有经济价值,不仅是底栖经济鱼类和甲壳类优质的天然饵料,不少种类还是海珍食品。光裸方…  相似文献   

9.
戈芬星虫属隶属于方格星虫纲、戈芬星虫目、戈芬星虫科,世界共报道10种,其中2个种各有2个亚种。本文报道我国沿海戈芬星虫属共计3种,即:珠光戈芬星虫、长戈芬星虫和普通戈芬星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v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方格星虫属(星虫动物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作者采自我国沿海的方格星虫属共计5种,分隶于2亚属。反孔亚属印度方格星虫和方格亚属裸体方格星虫、挪威方格星虫、强壮方格星虫、拟安氏方格星虫。  相似文献   

12.
1991年3月中旬在南海大鹏湾海域用小型箱式采泥器采集了0-2cm和5-7cm层的样品。对所采样品用比色法测定了沉积物中可被交换的溶解态营养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可被交换的活性磷酸盐含量很高,N/P值很低。另外,根据同时采集的水样分析结果: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很低,且N/P值很高。1992年3月的调查结果又证实:在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很高,且N/P值很低。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研究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对水体的供给与大鹏湾赤潮的关系对研究大鹏湾赤潮的成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报道作者采自我国沿海管体星虫属共计4种。其中富岛管体星虫Siphonosomafunafuti(Shipley)在我国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15.
香港水域地处亚热带,适宜腔肠动物软珊瑚类的生长。迄今为止,有关香港水域软珊瑚的研究报道不多,仅Verrill曾报道香港的Spongodes gigantea,Spongodes capitata和Anthelia lineata三种。1980年,香港召开“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工作会议”期间,我所同志在香港大鹏湾水域采集到一批软珊瑚标本,经鉴定有10种,隶属2科4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詹小涌 《热带海洋》1990,9(1):82-86
本针对大鹏湾的水环境问题,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鹏湾水质数值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了污染物浓度场的数值模拟,并与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误差较小。最后,章结合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对大鹏湾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根据1991年2-3月,大鹏湾盐田水域的理化、水文、气象、海况的动态变化和大鹏湾底泥中发现海洋卡盾藻孢囊的事实,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1991年3月20-21日发生在大鹏湾盐田水域的海洋卡盾藻赤潮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结果认为,此次赤潮应从3月7-10日的水温急升而引发的孢囊一齐萌芽开始,此后在东南风引起的表层风海流作用下,营养细胞逐渐在湾西北部的盐田水域聚集,而16-19日水 营养盐和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8.
大鹏湾海区营养盐年际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3—2003年7月、8月和9月在大鹏湾海区3个站位的表、底层水样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大鹏湾海区氮、磷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趋辨。分别运用水质质量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评价了大鹏湾海区水质质量。运用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区夏季的氮、磷营养盐水平较低,N/P比值介于7~3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整体关联结构图,从6个先后层次上层上直观地反映出赤发生的全过程。为建立赤潮发生机理的动态数学模型打下基础,且可为研制赤潮预报系统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0年3月至1992年6月对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调查,发现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是1-6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10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诳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