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大陆地震宏观震中与速报定位偏离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中国大陆1989——2004年139次地震宏观震中与速报震中的偏离, 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同时把中国大陆按照东经105deg;分为东部和西部,进一步研究分区特征, 所得结果与整个大陆基本一致,都服从二维正态分布;最后给出了经验的中国大陆宏观地震震中——速报震中偏离的二维正态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这个结果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考虑震级不确定笥和资料完整性估计地震危险性参数的极大似然法,分别采用1940年和1070年至1993年完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汾渭地震带及陕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参数。结果表明:利用近几十年来的完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完整震级不确定性对β的影响较小;随震级不确定性的增大地震年发生率减小;在资料完整的前提下,震级下限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4.
1505年10月9日63/4级地震震中的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瑞树  傅昌宏 《中国地震》1997,13(2):172-178
1505年发生在南黄海的地震至今已有12次震中定位。由于该震中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一些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影响场的历史资料,参考了国内IX度地震等震线资料,采用与地球物理场和构造条件相结合的方法,重新考证了该震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5.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震和余震属于同一发震构造形成的震源区之原则,提出了历史地震余震参数的复核方法:首先在核实资料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属于余震;考虑主震震源区范围,综合确定余震震中位置,当资料不够充分时,也可直接以主震震中代替;按有感半径和区域烈度衰减关系来估算震级值.进而运用以上方法以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1/2)级地震、1605年海南琼山7(1/2)级地震和1668年山东郯城-莒县8(1/2)级地震的13次余震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普适性.结果表明13次余震中有12次地震震中位置和6次地震的震级值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余震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变,判定了主震和余震是属于同一发震构造.这些结果为在相关地区合理识别发震构造创造了条件,也可为今后修编历史地震目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震中光盘数据库3.0版,向科研单位及所有用户提供地震震中资料。包括地震震中的地理位置,震级大小及震源深度,和发震时间都存贮在光盘地震数据库。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地震数据的存取。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 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相似文献   

10.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湿)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析,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闪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彬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089-4099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2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个地震事件的可靠结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15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2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华北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00-1970年历史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3)基于华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华北地区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资料观测的历史地震断层面参数,并对这种方法推断的断层面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枣庄市地震志》编写中存真求实、广征博采,在系统追溯历史地震对枣庄市影响的同时,全面记述枣庄市地震地质环境和全市地震事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就地震志篇目和人物章节的设置、资料收集、历史地震资料的完善以及矿震研究等方面,认为市级地震志的编修应突出地方地震工作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代及其前历史强震目录增补与讨论(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处理元代及其前地震震后救灾,减灾措施及社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对缺乏震害描述的地震进行了参数厘定,并对部分疑难地震进行了讨论,弥补了这一时期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沈小七  王俊 《地震》2014,34(2):98-104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 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 孤立型次之。 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 震源机制解等因素, 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 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经过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衰减关系的确定,以及基岩地震动参数的计算而作为基础资料的历史强震目录,同时也是通过历史地震记载的分析得到的。然而,在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而现有的不确定校正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本文设想仅仅利用历史地震的史料记载,依据最大似然法,计算场地的各不同年份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危险性。以怀来、河间、唐山、承德、宁晋、石家庄为例,并仅仅以这些场地的历史记载为依据,不考虑推测的影响烈度,计算这些场地的危险性分析结果,并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结果进行比较,由此来说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6.
范芳琴  王煜 《内陆地震》1995,9(4):351-356
利用新疆天山地区丰富的地震资料,通过天山地区灾害性地震的空间分布、历史地震烈度分布、地震地表破坏特征、地震灾害损失论述了新疆天山地震灾害特征,分析了灾害成因。  相似文献   

17.
印度和欧亚陆-陆板块碰撞造就的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青藏高原内部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因此全球地震台网很难监测青藏高原内部发生的小型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布设的流动台阵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地震记录的分析,精确定位了拉萨周边地区的79个区域小震,发现了两个可能是受到岩浆或地下水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震群,以及拉萨附近一条近期比较活跃的断层,并给出了全球台网对于该地区地震定位误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是计算视应力等重要参数的基础性资料。JOPENS数据服务可提供地震目录,为使用ESSA软件计算视应力等参数提供了前提,但ESSA与JOPENS数据服务没有程序接口,需要从JOPENS数据服务网站手工下载地震目录并按需求人工筛选数据编制成数字地震观测报告。针对手工编制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利用MATLAB开发出一套程序,对数字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能够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古地震形变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带,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带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