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台湾地形对台风Dot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多功能、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CSU-RAMS改为嵌套网格的台风数值模式,并且用该模式成功地模拟出台风Dot在台湾地形影响下产生不连续跳跃式的异常路径,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常路径的原因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海棠"台风在台湾东北侧临近登陆时突然逆时针打转的异常路径,利用常规天气图并结合逐时雷达回波资料,深入分析"海棠"台风近海打转时段的环境流场及台风涡旋结构演变特征,探讨台湾花莲附近地形作用及台风偏心结构等因素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鞍形场的环流背景下,台湾中央山脉地形强迫、台风涡旋热力对流不对称等外在因素的作用,促使台风涡旋内在的动力结构产生不对称的快速变化,导致台风在近海打转.  相似文献   

5.
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地区台风异常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49—1984年有关台风及气象的历史资料,初步分析了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地区台风异常路径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由于本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条件,异常路径出现的类型独特,且出现机率高,时间集中。2.异常路径全年出现一个主高峰期和一个次高峰期,它们与副高季节性变化有较好的关联。3.地形的影响,可使台风环流结构改变,并可诱生地形槽或低压中心,导致台风异常路径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SWAN波浪模式对201415号台风‘海鸥’期间的海浪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较好。台风风场由圆形对称Jelesnianski-II模型构造,风场结构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台风过境期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台风期间的实测温度数据以及ECMWF海表面温度数据的变化研究海表面温度对台风的响应。研究发现,台风"海鸥"在近海复杂的海洋和地形条件下,台风路径降温范围成不对称分布,最大降温中心出现在路径右侧,降温幅度将近1.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舟山海域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台风浪特征,在高分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利用海图资料处理复杂岛屿地形分布的方法,利用WAVEWATCHⅢ和SWAN模式相嵌套模拟了影响该海域的西北行路径的典型台风浪过程.分析表明,舟山海域的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内部海域受台风的影响各不相同,台风浪特征分布与海域的岛屿分布、水深分布等因素密...  相似文献   

8.
台风"森拉克"的数值模拟研究:海洋飞沫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风作为一种在海洋上生成和演变的强烈天气现象,除了环境流场、自身结构以及地形等因子对它产生影响外,海气间的热量动量交换也是台风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台风期间在海气界面生成大量海洋飞沫,这些飞沫在台风边界层的蒸发必然对海气之间的通量传输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台风本身的演变。文章将海洋飞沫参数化引入大气中尺度模式中,对2002年16号台风“森拉克”的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海洋飞沫参数化方案,可使台风期间海气界面的潜热通量增加50%,10m层风速最大值增加30%,从而使模拟台风的强度明显增加,使模拟结果更趋于合理。因此,在台风数值模拟和预报中考虑海洋飞沫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数值模式是台风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数值模拟的台风强度普遍难以达到实际的强度。本文利用1个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以HYCOM同化数据以及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为模式,提供初始边界条件,对台风"山神"进行了多组不同水平分辨率下的耦合、非耦合模拟实验。初步证明:适当提高水平分辨率能够改善台风中心热通量等的模拟,进而改善台风路径的模拟效果,并显著提升模拟台风的最大强度;通过耦合、非耦合实验组证明,提升水平分辨率可改善海气耦合对台风强度模拟的负面效应,并分析了在特殊海洋涡旋结构下海洋对台风"山神"的响应过程,包括台风引起的路径右侧海表温度冷异常、相应的不对称环流场以及中尺度冷涡的增强与合并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季晓阳 《海洋预报》1996,13(1):16-2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形成包括理想台风模型的模式初值,用正压原始方程做台风路径预报,经过1994年的6个台风的实时预报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热带气旋影响下上海港水位数值模拟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台风风暴潮动力-数值模式和二维天文潮动力-数值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天文潮和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综合水位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方法。该方法经对1951-1986年间对上海港影响较大的8场台风期间的综合水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令人满意。运用该方法对9015号台风期间的上海港综合水位的试报和后报结果比较表明,水位误差主要来自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而不是水位预报方法本身。所提出的适用于上海港水位数值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变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在台风作用下 ,冷水抽吸是引起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 ,大风夹卷的贡献占第二位 ,蒸发潜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值模拟还清晰地显示出台风所引起的左弱右强的不对称降温效应以及表层暖水向外输运并在台风边缘下沉的现象。另外 ,还对近海异常海温预报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模式需改进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表层暖水在南海11月份台风路径北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经常穿过南海海盆。与1980年以前相比,1980年以后南海11月份的台风路径显示出了明显的北移现象。通过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南海表层暖水在台风路径的北移现象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南海表层的增暖导致南海西北部的大气环境形成了显著的气旋式环流异常以及南海中部相应的南风异常,从而引导台风路径更向北偏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美国新一代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SLOSH),对影响杭州湾9次显著的台风风暴潮进行了模拟实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我国具有应用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0505号台风的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以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对0505号台风“海棠”登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的模拟出台风路径和暴雨落区,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台风“海棠”的中尺度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台风预报的准确性在风暴潮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台风强度和路径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使用集合模式来预报风暴潮。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的最优路径台风参数驱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化的水动力学模型,开展华南沿海的风暴潮模拟,模式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为了改进计算效率,采用CUDA Fortran 语言对模型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模型在计算结果与原模型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计算时间缩短了99%以上。通过融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的50条路径与3种可能台风强度构造出了150个台风事件,并用150个台风事件驱动改进的风暴潮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可以提供集合预报产品和概率预报产品。通过“山竹”台风风暴潮过程可以发现集合平均预报结果和概率预报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改进的数值模型可以运行普通工作站上,非常适合风暴潮集合预报,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决策产品。  相似文献   

17.
镇海可能最大台风增水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笔者建立并经过模拟检验的台风风暴潮数值模式,由已确定的可能最大台风,按3种类型的13条台风路径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对产生可能最大风暴潮的假想登陆台风进行了不同移速的计算,由此确定了镇海的可能最大台风增水(PMSS)值.对当地工程项目的建设和防灾规划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建罗源湾海域为重点研究区域,结合台风风暴潮数值模式,对不同强度、不同方向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减) 水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影响罗源湾海域的历史台风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域的两种典型台风路径,即东南-西北移动 (NW-SE) 和南-北移动 (N-S) 路径。文中结果表明:在两种典型路径台风到达罗源湾海域时,罗源湾内的风暴增水达到极值,在超强台风 (中心气压及最大风速:945 hPa,55 km/h) 作用下,NW-SE 和 N-S 路径下增水极值分别为3.9 m 和 3.67 m。随着两种典型台风路径从湾外向湾内平移,湾内不同岸段的风暴增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北岸和西岸增水逐渐增大且在典型台风路径过湾顶向西平移约 15 km 处达到最大;湾内南岸区域增水逐渐减小且在台风路径过湾口向湾外平移约 15 km 处达到最大;湾口站点增水极值随路径平移无明显变化。对于 N-S 典型路径方向,台风中心过罗源湾后有明显减水现象,且越靠近湾内的站点减水程度越大,超强台风作用下湾内西北角站点减水达 2.80m,而 NW-SE 路径的台风风暴减水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ECMWF-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和NOAA逐日OISST海表温度等资料,并采用ARW-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409号台风"威马逊"在南海北部海域急剧增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数值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低层西南季风气流突然增强和高空东风急流异常偏强的高低空环流的最佳配置,是此次台风在南海北部海域急剧增强的主要动力机制;整层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大,而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小,高层出流强、低层水汽充沛,是台风在南海北部海域快速增强过程中所独具的环境特征;南海北部海温异常偏高是造成此次台风猛烈发展并出现登陆极端强度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三重嵌套的高分辨率二维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雷州半岛东部海域风暴增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产生原因。模拟结果表明:1522号强台风"彩虹"在雷州半岛东部海域引起的风暴增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大致以台风路径为界:台风路径右侧的南三水道、鉴江等地发生2.8 m以上的强烈增水,向岸东南风的持续影响与向西凹进的海湾地形是引起当地风暴增水的两个主要因素;台风路径左侧的雷州湾西岸则发生了显著的减水现象,南渡站的实测最大减水值达到2.11 m,与台风登陆前后当地受离岸风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