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物探方法在铁路、公路线路岩溶探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岩溶探测物探方法种类多,本文以某铁路勘察项目为例,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电磁波和弹性波跨孔CT三种方法,分别对岩溶较发育的铁路隧道进行勘察,查明工区内灰岩埋深、岩溶及可能与岩溶发育有关的断裂发育情况,并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从施工参数试验、方法改进等方面综合比对分析,总结出各类物探方法探测岩溶的优缺点,提出在铁路、公路等线路勘察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研究不同物探方法的施工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建立不同地区岩溶的地球物理模型,针对不同岩溶类型选取最优的探测方法和参数,为以后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为例,介绍岩溶地区钻孔桩的施工方法、溶洞处理工艺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施工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岩溶具有内陆一般岩溶区不同的发育机理,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七组不同淡水与海水配比的混合溶蚀实验(封闭CO2-H2O系统),初步得出了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基本结论:(1)滨海岩溶区过渡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内陆一般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本一致,即岩性,结构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2)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速率大于纯淡水或纯海水中同种岩石的溶蚀速率;(3)在不同的CO2分压条件下,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4.
岩溶区冲孔桩施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区因溶沟、溶槽、石芽、鹰咀、溶洞、土洞等发育,基岩面起伏强烈,给岩溶区桩基础施工带来较大困难。钻孔桩、挖孔桩施工技术在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适应性较差,冲击钻孔技术对不均匀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践证明冲击钻进是岩溶发育区最佳的嵌岩桩基础施工技术。本文重点论述岩溶区不同地质条件下相应的冲孔桩施工方法和钻进事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包括桩基础设计,施工)。实践证明,在复杂地质条件的岩溶地区,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基础设计与处理措施,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主要岩溶带之一,也是世界岩溶研究重点地区,区内因人口众多,植被破坏严重,部分地区因人为作用已经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岩溶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出发,针对不同植被生态条件,通过对比不同表层岩溶泉的水化学特征和表层土壤空气CO2(g)(表示呀以气相形式存在)的含量,分析了植被在岩溶区,特别在表层岩溶带的喀斯特效应,由此,一方面可以推动岩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岩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西南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岩溶发育程度也会不同,常见溶洞类型既有体积较小的封闭型溶洞,又有埋藏较浅、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充填溶洞,也有埋藏较深、完全充填且漏水的溶洞.溶洞形态不同,钻孔灌注桩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及岩溶发育程度选择合理的成孔方案,并对施工中出现的塌孔、斜孔、掉钻、卡钻等常见事故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在贵州岩溶地区钻探施工实践,介绍了采用压力注浆方法在岩溶裂隙地层煤田钻探堵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渭北勘探开采岩溶水的钻探施工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方法,解决了岩溶地区的止水难题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岩溶中低山区岩石路堑填土路基塌陷危险性判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在通过岩溶中低山区时大量采用了岩石路堑和人工填土路基,在路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原来未在原坡面开口的溶洞被部分揭露或顶板被削薄,同时爆破施工可能恶化浅埋溶洞顶板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而使回填部分土石方形成的路基坐落于开口岩溶形态或溶洞的薄顶板上,具有发生岩溶塌陷的危险性。本文总结了岩溶中低山区岩石路堑填土路基岩溶塌陷发育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可溶岩边坡岩溶系统的发育规律,并结合南昆铁路部分区段开口岩溶的野外判别,提出使用逐步判归方法对岩石路堑填土路基的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岩溶环境系统的水文和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岩溶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植被发育状况、群落特征、水化学特征对系统的响应、表层岩溶带功能、系统生态效应及水文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较好地反映了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演化阶段;因表层带本身结构的差异,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别是表现在对系统小气候和表层岩溶带水资源的调节方面;水化学对系统的响应过程,反映了不同系统中物质运移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 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 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 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次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岩溶围岩分级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隧道施工中多处遇各种形态岩溶,通常应根据开挖情况对原设计围岩级别作调整,从而提出岩溶围岩级别划分问题。对岩溶围岩级别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解释,提出以岩溶发育程度修正系数为核心的岩溶围岩分级模型和建议标准,以武隆隧道横洞段为例进行应用探讨。实践证明,本方法分级结果与隧道施工实际基本相符。本方法因考虑了岩溶发育的可能性及岩溶形态等综合因素,是原分级方法基础上针对岩溶围岩的修正,其分级结果比较接近施工实际,但尚需大量工程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5.
汾河二库的下闸蓄水,改变了晋祠泉域汾河地表水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条件,对区域岩溶水流场变化有着长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勾画地表水渗漏补给岩溶水范围,考虑地层岩性、蓄水高度等因素,确定二库不同蓄水水位下晋祠泉域获渗漏量占比;构建晋祠泉三维岩溶地下水流模型,研究二库渗漏对泉域岩溶地下水补给作用,并预测不同蓄水情景下晋祠泉口水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晋祠泉域获渗漏量占比随二库蓄水位非线性变化,最低为92.8%,在二库蓄水位达902 m后稳定在93.7%,而渗漏量与二库蓄水高度呈正相关;泉域岩溶水径流区受渗漏补给作用最显著,其次为排泄区、北部补给区;渗漏补给作用下,地下水位回升值受二库水位和补水距离影响;维持设计水位(905.7 m)和2017年水位(895.9~902.4 m)时,预计晋祠泉口水位分别在2021年7月和2023年1月达到泉口高程。   相似文献   

16.
岩溶性地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时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介绍了压力注浆处理岩溶路基的施工工艺及相关的施工参数,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桩基施工中岩溶地质危害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的实践 ,以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在桩基施工中岩溶地质危害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下岩溶的地质雷达探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在朱家嘴巷道施工工地,以地质雷达探测岩溶溶洞的实况,表明在岩溶地区的地上,地下施工中,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溶洞的有效性,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岩溶不整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系统总结了古岩溶不整合的鉴别依据,把组成岩溶体系的改造形态(体)和建造作为主要标志;认为岩溶改造形态(体)有古个体形志标志和组合形态(体)——地形地貌标志,这些形态(体)应有岩溶建造充填或覆盖才有鉴定意义;还认为岩溶建造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主要依据,与建造同时形成的生物化石及同位素年龄是直接的关键证据;岩溶建造底部建造层中的溶积钙砾岩和溶积钙屑灰岩,两岩石系列中的岩石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层面构造是确定古岩溶不整合面产状、古岩溶水流向的决定性标志;此外,古构造对岩溶和岩溶建造都有一定控制作用,有建造充填、覆盖,也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四川华蓥山构造岩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俊  彭东 《四川地质学报》2004,24(2):121-125
华蓥山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丰富,为不同阶段岩溶作用的产物。地表石林以高登山石林为代表;地面湖泊天池为四川省最大的构造一高位岩溶湖泊;地下岩溶洞穴在园内分布有上百处。此外,华蓥山大断裂是四川盆地内最重要的基底断裂之一,在园区连续出露40km以上,故其是研究此断裂的最好地区。该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科考价值,其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也极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